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道教經典《陰符經》注釋(上篇),其中真意知哪般?

道教經典《陰符經》注釋(上篇),其中真意知哪般?

道教經典《陰符經》注釋(上篇),其中真意知哪般?

《陰符經》,全稱《黃帝陰符經》,是道教的重要典籍,為歷代養生家所重視。宋代張紫陽在《悟真篇》裡面曾評價:「陰符寶字逾三百,道德靈文只五千,古今上仙無限數,盡從此處達真詮」。

以下是劉化冬先生做的注釋,以饗讀者。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觀」是認識,「道」指基本規律。「天之道」,即自然生存、發展的基本規律。「執」指掌握,「行」指運動變化,「天之行」,即知自然界的運動變化。古人在觀察天文、地理、人事和萬物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知識,故《易·繫辭傳》指出「古包犧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人在認識客觀事物,掌握其運動變化規律的基礎上,進而取得改造自己身心的主動權,故曰:「盡矣」。

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天有金木水火土等五行之氣以化生萬物,但五行之氣各具一性,如不能和合,則自相殘害。木以金為賊,金以木為賊,火以水為賊,水以土為賊,土以木為賊,故曰:天有五賊。人如能認識並掌握這種規律,則五行之氣自為我用。金本克木,木反因之而成用;木本克土,土反因之而成物;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泛;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燥;火本克金,金反因之而成器。克中有生,五賊能化成五氣,還原返本,功成即得,故曰:「見之者昌」。

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人是一個小天地,身中就有五行之氣。心為一身之主,五行之氣,五賊之動皆可由心制之。以天人相應的理論演繹,宇宙雖大,如在掌握之中,萬化雖多,不出一身之內。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人得天地之道為性,而以心為樞機,故順應自然發展的規律,正是使人安定之道。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我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天地之氣由生殺的變化。天地殺機發動時,天上的星宿位置變動。地的殺機發動時,龍、蛇由地上奮起。人的殺機發動時,人身內的小天地也發生顛倒、反覆。故人的生殺之氣的發放、收斂,應與自然規律相符合,一切事物的生化方有可能奠定基礎。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後天習俗之性,有清濁之分。秉受清氣為巧,秉受濁氣者為拙。然此為氣稟之分,並非先天所共有的自然之性。如練功者入境還虛,返回先天自然之性,則後天習俗的巧拙之性,皆伏藏不用。

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九竅,指眼耳口鼻前陰、後陰。三要,指耳口鼻。練功而身心不定者,主要乃受耳目口之害。耳聽聲則腎精動搖;目視色則心神賓士;口多言則肺氣散亂。練功者如固守耳口目三關,動靜以時,則外誘不得而入,雜念無從而起。

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鍊,謂之聖人。

「火」比喻邪念,「木」比喻本性。火生於木,火發則木為之焚,木生火,卻又毀於火,這是相生而又相剋之道。「奸」比喻邪念,「國」比喻身體,國有姦細,乘隙動亂,國必危亡。練功者應認清這種經驗、教訓,精誠修鍊,降服五賊,去妄存真,閉塞九竅,凈化身心,方可指望超凡入聖

道教經典《陰符經》注釋(上篇),其中真意知哪般?



大家好,這是我的頭條號,每日分享佛道文化精髓。歡迎志同道合者關注我的頭條號。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轉發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相由心生將心比心 的精彩文章:

發現一篇不一樣的《清靜經》
內家《八段錦》詳細講解(下)
內家《八段錦》詳細講解(上)
明性、立命都在於內守虛無,練氣煉神不如致虛
北宋文豪蘇東坡先生的養生說

TAG:相由心生將心比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