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GG雲楊路:要想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市場存活,技術壁壘的形成是核心

GG雲楊路:要想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市場存活,技術壁壘的形成是核心

現在的GG想做的是第三方權威內容價值評估體系,未來的目標是用人工智慧替代作者。

在自媒體時代,像咪蒙那種篇篇10W+的人設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讓很多自媒體人各種羨慕嫉妒恨。無奈,一篇爆款文章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打造出來的。

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人們眼中,並在生活中為人類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帶來了效率的提高。同樣的,在自媒體界,人工智慧也正悄悄的進行著一場變革。

圖 | AI創企銳思數據 楊路

辭職創業只因在恰當的時間遇到了恰當的人

2016年11月之前,彼時的楊路還是雲上會的CMO,已經積累了長達7年的營銷經驗。在這之後,他依舊擔任著CMO一職,只不過多了一個「聯合創始人」的身份,所屬公司也變成了AI創企銳思數據。

談及為何會選擇背負風險走出來創業,楊路告訴我們是出於兩個原因,不過歸根結底來看,還是因為年輕的一種抱負。「雖然說這個工作是挺好的,但還是希望年輕的時候能夠有一些創造、有一些改變,所以還是比較傾向於創業的。」楊路向我們說到。

因為有著抱負,當孫洋博士回國為創業項目找尋市場合伙人而找上他時,出於對理念的認可,兩個人一拍即合,也就有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AI創企「銳思數據」。

目前為止,市場上專攻大數據業務的公司比比皆是,但是像銳思數據旗下產品GG雲這種利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來對內容進行評判,從而達到內容營銷目的產品還是不多見的。

「一個是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是近兩年來非常熱門的一個方向,而且我們本身這個團隊的技術實力也是在這個方向的;另外一個方面是關於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在營銷行業的應用。」關於創業方向的選擇,楊路表示。「我們的創始人孫博士,他在這個方向已經研究了16年,有著非常多的研究成果和文獻,並且是被世界各地所廣泛應用的。」

人工智慧+大數據構建第三方權威內容價值評估體系

通俗來講,當下的GG雲就是一個用來測試文章內容是否會成為「爆款」的一個工具。在用戶上傳內容至平台之後,GG雲會跟蹤轉發和傳播情況,繼而利用自研的影響力演算法基於該群體的反應來計算和評判影響值的高中低檔。舉個例子,如果內容經過演算法計算之後是歸屬於低檔的,那也就意味如果將其投放除去,很容易就會被其他海量的信息給淹沒。

與此同時,利用深度學習演算法和NLP技術,GG雲會去「學習」網路爆款文章中的規律,以及非爆款文章的規律,從而總結出一個模型用以比對用戶上傳的內容,以給用戶提出優化建議,改哪裡?該怎樣改?

前面我們也說了,像GG雲這種利用大數據來進行內容評判的產品的確很少見,但也不是沒有。當談及競爭對手的時候,楊路表現出了一種極大的自信。他表示,相比於其他產品,GG雲的優勢在於三點:

首先,GG雲是通過早期傳播情況監測和預判影響力,而BuzzFeed、新榜、清博等等則是依據現有結果來進行的一種數據監測;

其次,基於自研的影響力演算法,GG雲對文章內容的判斷完全是基於其價值所進行的,因此也不會出現所謂的「自證預言」效應;

最後,不同於Klout、新榜等平台抓取用戶數據的行為,GG雲是自己產生數據,即用戶在發布內容的時候必須要通過GG雲去進行發布,從而平台就擁有了用戶、文章內容的原始數據,可以用來做出更加精準的分析。不過,在未來的規劃中,楊路他們還有這更大的「野心」。

「構建第三方權威的內容價值評估體系是我們近期的一個目標,而在長遠的規劃,我們希望用一個創作型的機器人去替代人類低端的創作行為,這個目標的實現可能需要三五年的時間。」楊路表示。

要想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市場存活最核心的就是形成技術壁壘

近年來,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正在以一種強硬的姿態滲透入金融、工業等多個領域。而在營銷方面,其所體現出的重要性更是日益顯著。

作為在營銷行業擁有7年從業經歷的人,楊路表示,在其看來,廣告投放這件事情太過於依賴人的主觀決策,而在這一點上,每個人的經驗、能力以及對一件事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從而所導致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在這方面,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出現和運用引起了很大的變革。

在營銷行業,它們是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幫助企業降低風險、減少資金浪費、減少因為投放所造成的一些損失等等。其中,基於人工智慧加+大數據的這種方式,人們的主觀決策也會被大數據的客觀所替代或從旁協助。

「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在營銷行業的成熟度其實已經非常高了,除了我們之外也有其他的企業開始在涉足這一塊。但是呢,這裡面仍然有很大的空間是可以去優化提升的。比如說training date的積累,積累足夠的數據,我們就可以建立越多越精確的模型,繼而可以指導用戶去做最好的選擇。」針對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在營銷行業的應用和未來,楊路表示。

此外,楊路也指出了行業內的一些弊病。他認為,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應用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技術壁壘。「可以看到,國內現在的人工智慧大多是在應用層上發展。而忽略了底層技術的發展。」楊路這樣說到。

也因此,當前對於國內人工智慧企業來講,最重要的就是讓技術足夠顛覆性,足夠前沿創新,如此才能建立技術壁壘,從而才能在市場中更好地生存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鎂客網 的精彩文章:

歷經30年,仍未解決通訊難題,水下機器人是虛假繁榮嗎?
「智齒」幹細胞採集獲四倍提升,幫助解決提取效率問題
節後上班第一天,我們為無心上班的你準備了一些硬科技「談資」
MIT發明功能型機器人,換件「外套」即可滿足飛行等任務需求
軟銀承諾入股Uber後不助卡蘭尼克回歸,或獲得兩個董事會席位

TAG:鎂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