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全國哪個姓氏最厲害,你一定想不到

全國哪個姓氏最厲害,你一定想不到

2017年,在北京的相親市場上,父母在為孩子挑選對象時,還沒看到個人情況,就先排除了屬羊的人。生肖遠比姓氏重要,姓氏就像人人都有的鼻子眼睛一樣,似乎一點都看不出高下。儘管一些複姓因為聽起頗有詩意,在武俠和言情中備受推崇,但要去爭論哪個姓氏更厲害,恐怕也沒有誰敢跑出來自認是天下第一。

但要是說自己的姓氏很厲害,總歸很有面子。比如2014年,農婦王某自稱是愛新覺羅昌平公主,憑此就詐騙了上百萬元,一個姓氏就給自己的身份加分不少。有時候姓氏引人注目還會收穫意外的體驗,比如連人人都要求一求的關羽老爺,昨天也在一款遊戲中慘被追殺,據說是因為姓「關」而觸怒了鹿晗的女友粉們。

一些中二時期的小男生,在表白時會有模有樣地說一句,「以我之姓,冠你之名」,好像加上自己的姓氏是多大的榮耀一樣,說不定他還會搬出自己祖上的名人來證明自己身世不凡。但中國歷史這麼久,誰都能找出幾個同姓的名人來,哪個姓氏最厲害,還真不是拽出一兩個名人就能證明的。

皇姓也就那回事

要想找出最厲害的姓氏來,我們最容易想到的評判標準,就是這個姓氏能不能站在整個社會食物鏈的頂端。那麼在中國古代,最尊貴的姓當然就是皇帝的姓。

皇帝的姓又被稱為「國姓」,皇帝會對有功的臣民賜「國姓」,這是非常高的褒揚,接受賜姓者無不以此為榮。

在唐代,隨著國力增強,對少數民族的賜姓也成為常態。賜漢人單姓意味著朝廷對他們不以「異類」看待,賜外家姓是有意將他們抬高到皇親國戚的地位,賜國姓更標誌著天子引他們為皇族宗親。賜姓成了唐朝統治者籠絡人心的手段,甚至在唐末也頻頻被使用。

2014年07月08日,北京,國家博物館館藏唐太宗李世民畫像。/視覺中國

而擁有國姓者也確實會有一些特殊對待,劉漢王朝時就明文規定,凡劉姓之人就可免除一切徭役,享受「六百石」的中級官吏的待遇。而假如你是唐朝的李小二,別人問你姓名時你就不能說「免貴姓李」,因為你的姓就是很尊貴。

最能說明姓氏貴賤的,就是在姓氏書中的排列順序,一直流傳至今的《百家姓》編撰於宋朝,所以前八姓是「趙錢孫李,周吳鄭王」。趙姓是國姓,當然位居榜首,錢為吳越王之姓,其餘六姓為皇后外戚之姓。

事實上,正是由於國姓加持,再加上姓氏起源的早,少數一些姓氏的人口數量遠遠把其他姓氏甩在身後。

2011年10月26日,杭州,一家金店工作人員展示一款中國百家姓投資金條。/視覺中國

在今天,中國的姓氏分布呈現出明顯的兩級分化,僅佔總姓氏量不足5%的100個常見姓氏集中了85%以上的人口,而佔總姓氏量95%以上的非常見姓氏僅佔有不足15%的人口。中國人口最多前5大姓氏分別為李姓(佔總人口7.94%,9530萬人),王姓(7.41%,8890萬人),張姓(7.07%,8480萬人),劉姓( 5.38%,6460萬人),陳姓( 4.53%,5440萬人)。

而在古代,這5個姓氏幾乎一直以來都是人數最多的姓氏,至少在明朝時,人數前五的姓氏就是王(6.69%)、張(5.96%)、李(5.50%)、陳(4.54%)、劉(4.35%)。也就是說,除了張姓之外,今天人們最常見的姓氏在古代都曾經當過「國姓」。

2010年9月18日,福建廈門,來自各地的姓氏研究會、宗族文化研究會集中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視覺中國

但國姓享受到的尊貴,說到底也只是一時的尊貴。等王朝完了,國姓也就淪為普通姓氏了。這些舊國姓並不能保證自己的特權,甚至連國姓者的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脅。

從宋朝到明朝,由於連年戰爭和屠殺,北方地區主要姓氏王、李、張、劉和楊的總比率,在明朝比宋朝都低1個百分點以上,衝擊最大的當屬趙姓,人口比例直接降低了4個百分點,很多趙姓子孫也被搜捕牽連。古代社會就是所謂的「萬里江山萬里塵,一朝天子一朝臣。」臣且如此,何況姓乎?

當然有些時候,舊王朝的國姓者可以改姓避免被「一鍋端」。比如,王莽篡漢建新時,為了籠絡人心,對於順服的劉姓宗室大肆賜姓,連帶整個家族一起改為「王」姓。這些劉氏宗親變成了王氏宗親,依舊是國家王侯,利益並未受損,王莽的政治阻力也就大大減少。只是政治交易背後,劉姓不再輝煌。

2011年3月27日,成都,六百人自稱劉邦後代,帶族譜祭祖。/視覺中國

此外,戰亂時期很多人為了避難也會改成大姓,以免引人注意。甚至在清朝滅亡後,都還有很多滿族人改姓張。所以國姓、大姓只是一個歷史機緣的事情,說白一點就是走運而已,它也並不能證明哪些姓氏就更加厲害。

精英姓氏,也是小姓氏

既然人數多少不能證明姓氏的優劣,祖上闊過對今天也沒什麼影響,那有沒有一些姓氏,一直以來就把持精英階層,從沒有衰落過呢?要知道,姓氏的比較不是評判一代人兩代人,那我們其實可以選一個相對長的時間段,來看整個姓氏的社會影響。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學者Yu (Max) Hao 和 Gregory Clark就做了這麼一項研究,他們分析了清代江南全部兩萬多名舉人名單以及從清代滅亡到2012年當地的名牌大學生名單,通過分析他們的姓氏佔比來找出最精英的姓氏。

精英當然是多方面的,政商文理都有可能出精英,不過在古代,平民進入政壇的主要方式還是讀書。而且江南地區讀書風氣尤盛,不管官宦家族還是遷來的徽商閩商家族,科舉入仕都是他們壯大家族的主要方式。因此江南地區的望族,也多是科舉之家。

2012年11月11日,江蘇省無錫市,江南第一豪宅——欽使第·薛家花園。/視覺中國

選擇江南也是因為這裡姓氏集中度比較低(大姓占人口比例較低),多樣性比較高(每縣姓氏數量相對人口總數較多),從數量上可以看到精英樣本的稀缺度:清代的舉人大概占男性人口的0.03%-0.1%,民國時期的大學生約佔人口的0.1%-0.5%,1949 年到1966 年和恢復高考後的1977 年到1997 年,大學生的人口比例僅僅提高到了1.5%,1998 年之後雖然大學擴招,但樣本選擇的名牌大學的招生規模變化不大。

我們假設人口地位是呈正態分布的,實心曲線為精英姓氏的社會地位分布,虛線分布為總人口的社會地位分布。Clark的研究是設定當姓氏中精英人口(舉人、大學生)的比值比平均值高5倍時,這個姓氏就是精英姓氏,這個姓氏的整體精英水平和人口素質也會比普通姓氏高。?

社會地位的分布,紅線為精英姓氏。/Social Mobility in China, 1645-2012: A Surname Study

最後,這項研究找到13個滿足條件的姓氏,分別是諸,竺,茅,濮,裘,巢,惲,端木,鈕,忻,薩,笪,宓。

江南地區的三個大姓和13個「精英姓氏」在精英人口上的分布/Social Mobility in China, 1645-2012: A Surname Study

再從其他各個方面找這些姓氏的精英樣本,我們會發現,雖然13個姓氏都是小姓,但是在清進士、官員、富人、研究生、大學生等各類指標上,都高於當地的幾個大姓。從各個角度上講,都可以稱之為精英姓氏。

不過這種精英姓氏的評定方法,也許對大姓不太公平。因為這些姓氏雖然相對於全國是小姓,但在當地卻也是大姓,而很多全國範圍的大姓,即便在當地很顯赫,也會被其他地區拉到平均水平。

2016年12月20日,江蘇常州,唐代詩人儲光羲墓園重修完成。儲姓在江南地區也多出精英。/視覺中國

這個時候如果想翻身證明自己還是厲害的姓氏有沒有機會,還是有的,我們可以用籍貫+姓的方式重新定義自己的姓氏,再用上文中的方法進行篩選。

不過這次大姓還是不幸落選,入選的是人口較少、在縣一級單一宗族的姓氏。比如常州的庄、惲、盛、呂、瞿;常熟的翁、龐、歸;蘇州的申、彭、潘、韓;無錫的秦、鄒、華、嵇;宜興的儲、路、任;金壇的於、馮;溧陽的狄、彭;杭州的汪、許;嘉興的屠;蕭山的來、蔡;海寧的查、祝;寧波的范、董;鎮海的謝;慈溪的馮;德清的蔡;長興的臧;紹興的姜、平、俞;湖州的閔、鈕,等等。

這樣一看,精英姓氏就很多了,比如庄雖然放在全國來講沒什麼特別,但你可以自稱「常州庄」,檔次馬上就不一樣了。如果有人自我介紹時不說自己姓俞,而說是「紹興俞」,他的言下之意就是告訴你自己家族很厲害(不管本人是否落魄)。所以真正的大家族何須用「蘇南蘇北」證明自己的身份,直接報上籍貫+姓氏就能震懾四方了。

2011年7月3日,千年古鎮浙江紹興斗門老街。部分「紹興俞」就出自於此。/視覺中國

這可能頗有點讓人意外,要知道,中國近代歷史上是發生過非常強烈的階級流動的,建國後老一代精英(地富反壞右)的後代在入學、入黨和提幹上受盡歧視,按理說這個時候就應該消滅傳統意義上的精英家族的,但實際上並沒有。

研究發現,老一代精英的後代們平均受教育程度仍然高於貧下中農的後代,並且在醫生和工程師等職業上保持優勢。在恢復高考後,教育重新成為社會流動的主要渠道,其社會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重新成為社會上的精英人士。

實際上,正如錢穆先生所言,「(漢代)雖非封建社會,爵位不世襲,而書本卻可世襲。雖不是世代簪纓,卻是世代經學。世代經學,便可世代跑進政治圈子,便無異於封建世襲的貴族了。」 文化和社會資本的代際傳遞往往比物質資本的代際傳遞更重要,這些有著世代讀書傳統的家庭,也更容易在這樣的文化累積下產生精英,這使得即便經過那麼多社會動蕩,精英家族仍然存在。

真正厲害的姓氏微笑不說話

不過要說到世代經書,有一戶人家肯定少不了被提起,就是孔子的後代。從明朝到當代,孔姓約佔總人數的0.22%左右,而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華人名大辭典》中,孔姓的著名文學家佔到了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51%,遠超其人數比。孔姓名人太好舉例了,比如有寫《桃花扇》的孔尚任,有民國財政部長孔祥熙,還有你們的老公孔劉,他是《孔子世家譜》所收錄的唯一海外支派的後代。

2017年8月23日,首爾,孔劉現身某品牌活動。/視覺中國

而在山東曲阜的孔子嫡系家族,不僅世代讀書,而且世代都有官做。由於漢朝開始獨尊儒術,朝廷有了尊孔的需要,於是從公元37年起,國家定期祭孔,孔子後代也得以封侯,成為貴族。三國時期,戰亂迫使孔家人背井離鄉。等天下稍一太平,魏文帝就派人四處尋訪孔子後裔,調至曲阜主持祭祀。

儘管一次又一次的王朝更迭都迫使孔家人逃離曲阜,但每次動蕩過後,朝廷都會下令尋訪逃散的孔子後裔。從宋仁宗開始,孔子的嫡系長子被封為「衍聖公」,直到1935年被民國政府取消,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2015年09月28日,山東省濟寧曲阜孔廟,紀念孔子誕辰2566年祭孔大典隆重舉行,祭祀分公祭和家祭兩部分。/視覺中國

除貴族徽號或官方庇護外,衍聖公一家還從朝廷獲得豐厚地產、可觀的薪俸、可以祖輩相傳的奴僕以及免除賦稅的特權。隨著時間推移,當初小小的孔家就發展成了後來的「孔氏家族」。

並不是所有後代都能進入這一家族,他必須屬於曲阜「六十宗戶」。孔氏家族的精英程度和享有的特權也體現在這些宗戶上,最大的宗戶中住著衍聖公及其妻妾子女。其他的府中住著衍聖公最近的族人,多為富裕而有學識之士。即便是小宗戶,也享有免除徭役,不須當兵的自由。

不管王朝怎麼改變,土地依然是最重要的資源,其他氏族的土地可能因戰亂被侵佔或其他原因轉讓,歷朝的「天恩」卻使得孔家祭田不斷擴大,分布在五個富裕省份的三十多個縣內。根據1919年統計數字,孔家在山東就有323802畝上等農田。僅是這些田地就足以讓孔氏家族擁有足夠的資源和話語權。

2013年10月1日,廣州。中國從北到南每年都有不計其數慶祝孔子誕辰的慶典、筵席。/視覺中國

儘管在解放軍攻入曲阜的前夕,孔子嫡長孫孔德成急忙將祭田交給國民黨政府,但此前歷代的資產和文化積累卻還是在的,讀書傳統也還在,畢竟,孔子的後人不讀書,擱誰那裡都說不過去。以至於當孔德成的兩個兒子沒有考上大學時,他還親自找到蔣介石以保送的方式讓孩子讀書。

不過,就算是那樣的時代也過去了。厲害的家族背後總有特權的影子,如今特權不敢那麼明目張胆,家族還可以很厲害嗎?

當然還是可以的,畢竟在很多有孔子後代的地方,孔氏的家祠也會被設計成開放的形式,讓外人前來朝拜祈福。跟關羽廟、岳飛廟這種民間信仰不同,被改造的孔氏家祠既承擔著家族祭祀的功能,也接受著外界瞻仰。讓其他姓氏的人來家祠里朝拜自家的祖先,恐怕也沒有別的哪個姓氏能做到了吧。

參考資料:

[1]王文. 姓氏文化的起源:郡望[J].當代人. 2012 (2) :70-72

[2]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

[3]Yu, Hao., Clark, 2012, Social mobility of China, 1645-2012: A surname study,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4]Gregory Clark, Neil Cummins, Yu Hao, Dan Diaz Vidal,Surnames: a New Source for the History of Social Mobility

[5]範金民.明清江南望族的譜系[J].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10(2)

[6]袁義達,張誠,楊煥明,中國人姓氏群體遺傳Ⅱ.姓氏傳遞的穩定性與地域人群的親緣關係[J].遺傳學報,27(7):565 572,2000

[7]張冠凱.隋唐五代賜姓名史料輯錄、整理與研究? [D].江西師範大學. 2015

[8]吳仁安,明清江南著姓望族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2

[9]景軍,神堂記憶,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人班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你開始討厭關曉彤?因為嫉妒
中國女人的婚姻悲劇:做了父母就不配做人了
家庭教育最忌諱的一件事,這樣做的父母太失敗
越野車追趕藏羚羊,裝X人渣的低級趣味
從周代八珍到爭議話題:狗肉在中國飲食的變遷史

TAG:牛人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