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海南定安被遺忘的美,倖存完整的明代牌坊!

海南定安被遺忘的美,倖存完整的明代牌坊!

牌坊是我國古代特有的一種紀念性構築物,其形制規模多種多樣。從牌坊的構築材料上分,常見者有石牌坊、木牌坊、磚石牌坊等。從牌坊的作用來分,常見者有功德坊、節孝坊、名勝古迹坊等。各地的碑坊又體現出各地的建築特色。

定安縣歷史上牌坊很多,但歷經世事滄桑,特別是十年動亂的浩劫,倖存完整的古代牌坊僅有三座,均系明代牌坊。按筆者所知,海南島古代牌坊最多的地方是瓊山縣府城鎮,但現在已經蕩然不存。定安現存的這三座明代牌坊,恐怕是海南今存牌坊中,最為難得的古牌坊了。

這三座牌坊均為功德坊。一為解元坊,座落在定城東門街老市場東側,原王尚書生祠後(原定城中醫院後);一為太史坊,座落在雷鳴鎮龍梅村;一為亞元坊,座落在定城郊南山村。這三座牌坊保存完好,形制規模近似。均為三樓四柱,全石質構築物。每坊均有龍頭石枋四枝,柱前後各有斜柱(防風撐)一枝,共八枝。石坊頂均為石雕瓦楞式頂蓋,正脊兩端施鴟吻頂飾。坊基也均用整塊石頭雕制而成。柱礎均為鼓鏡石礎,大小略同,同樣雕以蓮花瓣紋飾,外貌古樸壯觀。

解元坊

解元坊建於明隆慶二年(1568年)孟春,為當時之翰林院庶吉士王弘誨立。王弘誨系定安縣龍梅村人,萬曆年間曾官至南京禮部尚書。

他於嘉靖四十年(1561年)廣東鄉試考中辛酉科第一名舉人,故坊匾題「解元」。坊初立於定城中街,清代曾重修一次,民國十七年夏,因建新街,坊始遷此。

解元坊通高5.1米,面寬三間,明間(除柱)寬3米,次間(除柱)寬1.5米。明間坊額石面寬77厘米,長3米,厚20厘米,正面陰刻橫寫楷體大字「解元」,字大70厘米見方;右側陰刻直寫楷體小字「瓊州府知府史韓宜,同知陳夢雪,通判楊麥,定安縣知縣黃守潛,定安縣知縣元萃重修」;左側陰刻直寫楷體小字「翰林院庶吉士王弘誨建.隆慶二年孟春吉日立。

民國十七年戊辰仲夏月吉旦裔孫明鏡同眾遷立」坊額石背中間陰刻橫寫楷體大字「翰林」,字大60厘米見方;右側陰刻直寫楷體小字「欽差提督兩廣都御史王同道,分巡海南道副使姚世口為」;左側陰刻直寫楷體小字「翰林院庶吉士王弘誨建,隆慶二年孟春吉日立」。

太史坊

太史坊建於萬曆二年(1574年)孟冬。系右副都御史殷正茂,巡撫廣東監察御史張守約為國史官王弘誨所立之紀念物,故稱太史坊。

坊通高5.1米,面寬三間,明間(除柱)寬2.84米,次間(除柱)寬1.3米。明間坊額石面寬80厘米,長3.10米。頂蓋及坊額石之間尚豎一石,上刻「恩榮」二字。坊額石正面中間陰刻橫寫正楷大字「太史坊」,右側陰刻直寫小楷「總督閩廣糧餉巡撫廣東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殷正茂,巡撫廣東監察御史張守約為」,左側陰刻直寫小楷「嘉靖乙丑科會試第二十名進士第翰林院編修文林郎同修國史王弘誨立,萬曆二年甲戌孟冬吉日」。坊額背面陰刻橫寫正楷大字「解元坊」,左側陰刻楷體小字「嘉靖辛酉科廣東鄉試第一名王弘誨」。

明間大柱對向面刻有楷字對聯:「石柱擎天秀毓南溟開五指;瑤台貫斗光搖北極應三台」,傳為明代名書法家董其昌所書。

亞元坊

亞元坊建於明萬曆年間,據《定安縣誌》記載,系莫維則(又名汝拭,今定城郊南山村人,曾任上猶縣知縣)自立之紀念物。莫維則於萬曆十年(1582年)廣東鄉試考中壬午科第二名舉人,故坊名為「亞元坊」。坊通高5.2米,面寬三間,明間(除柱)寬2.87米,次間(除柱)寬1.6米。坊額石沒有刻字,歷來用朱漆在正面寫「亞元」二字,背面寫「春魁」二字。坊額石距頂蓋之間,雕刻有人物石浮雕,別具特色。

定安縣的這三座明代牌坊很有海南的建築特色。建築設計造型均極古樸而雄偉,並且能注意到海南多颱風而在四柱之前後設置有防風作用的斜柱,使牌坊不但堅固而且美觀大方。這些全石構築之牌坊,構件笨重,估計當時是採用填土安裝法豎立的。這三座明代牌坊對研究海南的歷史名人王弘誨的生平以及研究海南明代建築技術都有重要價值,這三座明代牌坊,均於一九八六年被定安縣人民政府頒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而太史坊則於1994年被海南省政府頒布為省級保護單位。

點擊鏈接閱讀原文:http://mp.weixin.qq.com/s/YvcAKDbDxPvMfbGBdv0Dgw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鄭和七下西洋既不是為宣揚國威也不是為尋找建文帝,真實原因揭秘
明朝沒有消失,一直存在至今的話,世界大國早已有中國一席!
韓國李舜臣被稱「亞洲第一戰神」:卻遭到中日網友集體嘲諷
朱元璋依法懲官倒!
一句話來評論明朝的那些人,你知道幾個?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