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天津核雕師傅:用核桃刻出一片竹林

天津核雕師傅:用核桃刻出一片竹林

「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課本中的《核舟記》讓很多人兒時展開奇妙的想像,那枚「大蘇泛赤壁雲」的核雕作品成為了一件絕妙的文玩之物。在天津古玩城的一間商鋪里,李雲將一件半成品的核桃雕件拿出打磨,一片竹林搖曳在他的指間。(圖文/張靜哲)

天津,第二故鄉

今年是李雲來到天津這座城市的第14個年頭,如今,他定居在天津,在這裡,他慢慢的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在核桃上雕刻出一片竹林,竹林里還半遮半掩著一棟民居,在李雲的手裡,不出兩三天,一對核桃就變成了一件精緻的雕刻品。

李雲說,自己喜歡臨摹、畫畫,可惜小時候沒有學習條件,「小時候語文書上經常有那些名人的畫像,那會兒就照著書本臨摹,就是喜歡。」後來,李雲專門學習了刻字,學成後卻沒有從事這一行的機會和市場,他選擇離開家鄉,來到天津。天津人喜歡文玩,用李雲的話說,能憑藉著自己的手藝吃飯,能做著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他留在這裡也愛上了這裡。

橄欖核上雕孔雀

十一假期前夕,步行街上的人並不多,但是李雲要完成的定製作品卻不少。五六年前,李雲開始研究著在橄欖核、桃核、核桃上進行雕刻,這讓他「解鎖」了新技能,「刻字更多的是工作,核雕是我的愛好。」李雲介紹,漢字的雕刻是基本功,通過對刻刀、線條的拿捏,控制力度和走向,有了一定的積累,才能慢慢地變化不同材料、不同風格。

橄欖核也是李雲擅長雕刻的材料之一,閑暇之餘,李雲雕刻了十位名醫的畫像,背面則刻上十種鳥獸的圖案,近觀可見鳥獸的片片羽毛。

核雕通常是「因材施教」,更加尊重原材料本身的生長情況。「這種縱向溝壑比較多的核桃適合刻竹林、風景;這種沒有明顯溝壑的核桃適合刻葫蘆、人文場景。」李雲說,迷上核雕後,買進一大袋子橄欖核,也只能挑出來二三十顆可供雕刻的,品相、顏色都很重要。

技亦靈怪矣哉

李雲喜歡在店鋪外擺上一把椅子,拿著簡單的工具,慢慢的雕刻手中的橄欖核,他說,雖然步行街上人來人往,但是外面的光線好、空氣流通,只要他靜下心來,要比悶在屋裡幹活兒好些。李雲還「發明」出拿著一個類似印章的物件進行輔助,握在手心裡抵著橄欖核,不容易戳破手,雖然他的手早已留下了刀傷的痕迹。

《核舟記》中,作者最後評價核雕藝人「技亦靈怪矣哉」,李雲說,自己的技術絕達不到「精湛」,做這行的人不算多,最難得的還是堅持。小小的一顆果核,在他一刀一刀的雕刻下,無論是面露微笑的佛像,亦或是靈動的奇珍異獸,李雲說,自己沒學過畫畫,也不用打草稿。在李雲的世界裡,刻刀做筆、果核做紙,方寸之間雕琢萬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津范兒 的精彩文章:

TAG:津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