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為Fellow:人工智慧接棒摩爾定律,手機將與人共同進化

華為Fellow:人工智慧接棒摩爾定律,手機將與人共同進化

與之前所有手機中帶有人工智慧不同,自麒麟970正式發布伊始,手機開始擁有一顆真正為人工智慧而生的晶元。或許,這顆晶元將開啟手機AI的奇點時刻。

今天我們看到的麒麟970,是兩年多前開始投入研發的。當時擺在華為Fellow艾偉及其規劃和研發團隊面前的挑戰是:沒有人知道兩年後手機上會流行什麼。艾偉團隊的挑戰是所有手機企業的挑戰,「一個優秀品牌的手機,用戶會對其每一代產品的創新性充滿期待。」正是這種用戶的高預期,無形中給所有手機企業帶來了壓力。

其實,關於手機的創新瓶頸,兩年前就已經出現。

蘋果從iPhone6開始,近幾代產品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無非就是處理能力快一點,屏幕大一點,用戶對這樣的變化已經無感;三星在GALAXY 4之後的幾代產品,也都沒有明顯的差別。用戶的期望越高,失望也會越大,目前iPhone8的滯銷就是最好的證明。

每一代產品都有研發周期,往往兩三年前的投入,決定著今天市場上的表現。對於創新方向的押寶,也如同一場賭博。

「如果兩年前我們項目立項的時候,沒有創新的東西,那肯定是死了。所以我們就努力找一些創新,即使這個創新在兩年後可能沒有把握能成為流行。但是沒有就一定不行。」艾偉坐在懂懂的對面,回憶起這個過程。當然,他知道,今天的從整個行業的動態來講,押寶AI是對了。接下來的考驗就是他和他的團隊能跑多快,能不能甩開競爭對手。

按照摩爾定律,晶元的計算能力在過去很多年裡快速增長,但如今摩爾定律逐漸失效,而AI對於計算速度的要求更高了。

之前,很多集成在智能手機系統中的AI功能大多依靠CPU、GPU或DSP進行深度學習計算,其已經不能滿足AI的運算量和速度,並且由於它們的架構設計不是為深度學習定製,處理效率也相對底下。而NPU(即神經元網路處理單元),是專門為機器學習設計的。面對同樣工作時,為AI而生的NPU處理效率極高,麒麟970所搭載的NPU單元在機器學習方面擁有傳統CPU的50倍能效。

在9月2日的德國 IFA 2017大會上,華為消費者BG總裁余承東表示:麒麟970是華為首款AI移動計算平台,並且是全球首個集成專用NPU(神經網路處理單元)的人工智慧手機晶元,所採用的是創新的HiAI移動計算架構,其複雜度甚至超過英特爾,更是超越了蘋果和三星。

在艾偉看來,手機的人工智慧分為四級:寵物級,夥伴級,教練級、天使級。而今天的麒麟970基本上達到了寵物級,即使是最初級的寵物級AI,也與以前手機有了本質的不同。以前的手機,本質上還是工具,你需要的時候拿出來使用,掏出來手機才開始工作。而AI手機是將是人的一個器官,跟人一起同步觀察、理解這個世界,同時給人不同的建議,並且更重要的是,和人一起「共同進化」。

「共同進化」,艾偉著重用這個片語來形容AI手機與過去手機的不同。最為可喜的是,雖然麒麟970還只是初級AI,但可以像一個孩子一樣,具備了快速成長的能力。「你可以說小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很差,但是有一點非常好:長得快!我們希望和一個小孩一樣就好了。」艾偉這樣看待麒麟970的今天。

終端AI解決三大問題:離線、快速、安全

在9月25日麒麟970正式發布的當天,艾偉在現場做了一個演示:用三星S8、蘋果iPhone 8以及麒麟 970進行圖片識別,三星 S8 每分鐘只能識別95張,蘋果iPhone 8 可以達到800多張,而麒麟 970晶元通過本地 AI 運算,每分鐘識別了2000多張。

麒麟970之所以有這樣的速度,基於兩方面原因:一是因為有AI專用NPU神經網路處理單元;二是因為這個計算是在手機端(終端)完成,而不是雲端。

隨著AI的興起,似乎將大數據傳到雲端,在雲端計算、分析,再將結果反饋給終端設備已經成為一種慣用路徑。但是通過雲端實現AI,面臨著三大瓶頸:第一沒有網路的時候就無法AI;第二是速度慢、有延遲;第三隱私,用戶不願意將個人信息上傳到雲端。

艾偉認為,將來更多的AI將在手機端實現,而不需要通過雲端。

雲與手機端的關係是這樣的:基本的大數據分析和數據模型的形成是在雲端,在雲端通過訓練形成知識庫,知識庫放在手機端,用的時候隨時從手機端調用。「這就有點像你在大學裡學知識,那是雲端。而你在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需要你用自己的知識去解決,而不是回到大學裡去查看所有知識。」

舉一個例子。在這次麒麟970的演示當中,與照像功能相關的應用最多。其實,我們現在手機的拍攝功能越來越強大,但是因為很多用戶並非專業,很多功能不會使用,所以拍照水平的提升並不明顯。那麼,如果把專業攝影師的技能「存放」在手機里,當手機遇到不同的場景、不同的對象時,就自動調用這些技能,而不需要用戶自己手動去調節,這不就是最好的AI嗎?

比如暗光場景時,手機自動調節光圈;而遇到快速運動的物體,智能調快快門;當發現拍照的對像是人臉時,自動調整膚色……這些在970的演示當中都已經有具體的體現。懂懂相信第一款搭載970的手機——Mate10將會在拍照功能上帶來一個顛覆性的體驗。

總結來看,端+雲的好處有三個:第一,不需要時時聯網,隨時可以AI;第二,處理速度快,沒有延時;第三就是對用戶數據、隱私的保護。

比如手機人臉解鎖、虹膜解鎖之類的應用,如果沒有網路,解不了鎖,那這個手機就無法使用了。有網路,但要到雲端去匹配,這個解鎖時間可能會需要3~5秒,如果在本地手機上直接匹配,可能是零點幾秒就夠了。用戶一天解鎖的頻率幾十次總是有的,試想一下每次都要等上幾秒鐘,會不會「瘋」掉。

還有就是隱私問題,如果是在雲端處理,你的人像就要被傳到雲端,這個過程中會存在很多隱患。人像是完全屬於你個人性質的數據,存在你個人的手機里是最合理的。從這三個方面,可以看到終端處理的優勢。

其實,這類似於當下正在逐漸流行的邊緣計算。或許,未來AI的路徑將會從單一的雲端向雲+端的模式去演進。

垂直整合:麒麟助力華為終端成長,從跟隨到超越再到領跑

麒麟970晶元的發布是在9月份,第一款內置麒麟970晶元的手機華為Mate10將會在10月16日正式發布。只有麒麟與華為終端這種垂直整合的關係,才能做到這樣的效率。

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整個行業流行水平分工,比如英特爾做晶元、微軟做操作系統,惠普、戴爾、聯想做PC,似乎那也是一個最高效的產業鏈。但是從蘋果開始,人們重新認識了垂直整合的更高效率。晶元、軟體、硬體、生態,蘋果自己從頭做到尾,這才擁有最高的效率。

近年從整個產業來看,三星、谷歌、微軟這樣的行業巨頭,都開始做不同程度的整合。也正是受到蘋果的啟發,2008年之後,華為開始專註於為自己的產品提供晶元。

為什麼在PC、家電產業水平分工應用很好,但到手機產業開始變得效率低下了呢?

因為用戶對不同產品升級換代的期望不一樣。汽車、家電、PC,都要使用好幾年,甚至十年,技術進步的要求也沒有那麼快。而手機產品平均是一年一換,每年換的時候用戶都希望跟上一部手機有所不同。用戶對於手機創新的預期,天然就要高於汽車、家電、PC,所有手機廠商都是在這樣的壓力下不斷迭代。

如果按照過去水平分工,晶元只考慮晶元的創新,存儲只考慮存儲的創新,大家各自創新,然後再到終端企業去整合創新,整個產業鏈太長,創新的效率必然也會變緩慢——因為你要跟更多的人協同、商量,而不是一家企業決定全部。

垂直整合更適合現在的手機產業,效率上會有天然優勢。比如麒麟970在研發的同時,華為Mate10就可以配合開發新的功能。在970發布之後不到一個月,華為Mate10就可以正式發布並且開始銷售,幾乎可以做到同步。這一點在高通晶元的產業鏈上很難實現。

垂直整合,除了創新速度快,還有另外一個優勢是其他廠商無法企及的:很多功能,可以優化到晶元層,而不是軟體層。

比如偽基站,是用戶常遇到的安全隱患。華為的工程師在測試晶元的通信能力時發現,手機信號格是滿的,但就是打不了電話。經過排查後發現是駐留在偽基站上了。針對這個問題,華為從麒麟950開始,就在晶元層增加了偽基站的識別能力,而其他手機對於偽基站的識別是在軟體層完成。華為手機不會接收到偽基站發來的簡訊和電話。而其他手機則是接收到之後再做分析、排除。

一個安全專家這樣對懂懂筆記形容兩者的差別:晶元層識別等於是根本不讓壞人進門,而軟體層識別的方法是讓好人、壞人都先進來,然後通過篩查再把壞人踢出去。顯然,根本不讓壞人進門,安全係數更高一些。而搭載麒麟950、650之後的華為手機,通過晶元層加軟體層的雙重識別,更加保障了用戶的信息安全。

當然,艾偉很清楚,垂直整合雖然提升了效率,但也有一大弊端:風險更大。「所有的成本你都是自己扛。」

高通推出驍龍835,很多廠商都可以用,一家賣得不好,還有其他家,市場總量很大,可以分攤研發成本和研發風險。而麒麟只給華為手機提供晶元,巨大的研發投入,都要看後期華為手機的表現。「這幾年我們努力通過晶元的創新去支持華為手機的創新,其實風險和壓力都是很大的。」艾偉坦言。

懂懂認為,這樣的垂直整合,也是華為手機近年地位不斷提升的原因之一。

華為2012年發布全球首款支持LTE Cat4 Modem晶元Balong 710;2013年推出全球首款支持LTE Cat6 MODEM晶元Balong 720;2014年發布全球首款異構8核Cat6 SoC晶元Kirin 920;2015年發布全球首款16nm製程手機SoC晶元Kirin 950以及全球首款Cat12/13 Modem晶元Balong 750;2016年推出了全球首款支持inSE內置安全引擎從而達到金融級安全的手機SoC晶元Kirin 960……

憑藉在通信領域的技術積累,華為在晶元領域上也從追趕邁進到超越,每一款晶元上的領先都在手機的終端上所有體現,也慢慢奠定了華為手機今天的領先優勢。

一個關於人工智慧的新生態正在醞釀

在麒麟970發布的現場,有一些關於AI應用的展示,主要包括了拍照、視聽體驗以及電池續航能力等方面。但懂懂總體的感受是應用太少。之前蘋果iPhone8發布的時候,也有AI,但主要應用就一個:人臉識別。

其實,AI在手機端的應用剛剛開始,麒麟970在晶元的性能上尤其是AI處理性能上有了大幅提高,接下來整個手機產業是否能快速進入真正的人工智慧時代,更多的還是要依賴於生態的發展。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說:手機的AI還缺少殺手級應用,讓消費者真正能夠感知到價值。

艾偉表示,AI技術是一種基礎能力,未來將由應用場景驅動發展。

此次,麒麟970將考慮把HiAI和安卓AI API兩類介面開放給開發者,讓開發者能夠在上面開發出各種各樣的安卓應用,並促成AI與手機的深度融合,從而帶給消費者革命性的體驗。艾偉透露,未來華為還會給提供開源開發板,它的調試口就只有一個USB,開發者只要在開源社區里就可以下載開發環境、開發應用了。

「我們既提供手段,也能夠給大家看到一個未來應用的前景。有想法的人就可以開始幹了。」在艾偉看來,AI在手機上的爆款應用,極有可能就出現在華為生態平台未來百萬級的開發者大軍中。

當然,現在的AI已經不是噱頭,從蘋果、三星、華為等領導廠商來看,整個生態的啟動已經是必然。僅以華為來分析,預計2019年具有AI的手機存量就會上億台,再加上其他手機廠商,2019年AI手機有2、3億的存量很正常。那麼對於APP開發者來講,這就是巨大的機會。「你趕得上就搶佔了先機。」艾偉說道。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懂筆記 的精彩文章:

世界那麼大,跟華為一起去看看
一家網紅店老闆的自述
樂視網發公告要求賈躍亭「履諾」
攜阿里雲打造「新款」混合雲 陳予建給NAS市場帶來哪些思考
中國製造企業現狀:前有2025,後有兩隻狼

TAG:懂懂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