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看了60年前的育兒海報,才知道60年後我們的教育有多落後

看了60年前的育兒海報,才知道60年後我們的教育有多落後

在我們的概念里,育兒應該是一件與時俱進的事情,人們的育兒觀念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更新換代。可是,我們現在的育兒理念真的比以前先進嗎?看回這組1952年的教育畫報,再反觀我們現在的教育現狀,也許這個問題就有了答案。

01

媽媽我從哪裡來?

孩子從3—5歲開始對自己的身體感到好奇,他們開始問爸媽自己從何而來,問這個問題完全是出於探索的好奇,沒有什麼尷尬的想法。可是父母應對這個問題的時候,總是不能做到很坦蕩,不是說在垃圾桶旁揀來的,就是說充電話費送的。殊不知,父母不尊重事實,瞎編故事的表現,讓孩子錯失了接受性教育的機會,甚至形成錯誤的認知,認為自己不是父母親生的。

小孩子問父母一個問題,往往是經過長時間思考不得解才提出來的,他們的問題帶著一種鄭重的態度。因此,不迴避孩子的問題,尊重客觀事實,用簡潔的語言給出答案,才是父母正確的做法。

02

對死亡的態度

生老病死是每個生命必然經歷的自然現象,但對於死,中國人一直持的是忌諱的態度,覺得是死亡是非常晦氣不吉利的事情,平時連提都不要提。對未知的東西充滿恐懼乃人之常情,我們都很怕死,但不代表我們就掩耳盜鈴,假裝死亡這件事情不存在,總是這樣我們無法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03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神聖的好奇心」是一株脆弱的嫩苗,它是很容易夭折的。家長最煩孩子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或是經常問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每個孩子都有很強的求知慾,卻經常被成人們有意或無意地破壞,我們習慣用成年人的思維來約束孩子,讓孩子變得「聽話」,不知不覺地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天性和探索事物的能力。

04

不偏心不偏愛

早在60年以前,人們認為父母對待孩子的愛講求不偏不倚,而進入21世紀,竟然還有人重男輕女,是不是越活越倒退了?家裡有多個孩子,如何保持孩子們之間的協調關係考驗著每個父母,父母給每個孩子的愛應該是等量平等的,不然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落差,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05

接受磨練是成長的必修課

孩子不是溫室里的花朵,現在越來越多家長明白,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優越的物質生活,但不代表我們把孩子包裹在一個真空環境。不經陽光風雨的磨礪,孩子很難走向獨立,從容地應對生活中的挫折和考驗。

06

讓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

想像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華安媽媽只是和兒子解釋了什麼是「龍」,他就能用玩具車在家裡拼出一條「龍」,華安媽媽對此感到很驚訝。孩子的腦海里總是不停地冒出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知識是有限的,想像力是無限的,想像力是孩子寶貴的品質。不僅科學探索需要想像力,藝術的提高也需要想像力,有了想像力,再平凡的生活也能變得豐富多彩。

07

關於愛護

母親與孩子之間建立的依戀關係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母親給孩子提供足夠的充滿愛心的照顧,讓孩子有真實的被愛的感受和愉快的生活經驗,這種互動可以促進孩子與外界溝通互動,成為一個內心有安全感的人。父母不僅要愛護孩子,也要教會他們愛護別的生命。

08

愛子不慣子

很多父母溺愛孩子,把孩子養成了不知感恩的白眼狼,前人早已給出了告誡,養兒育娃如同照料花草,適度的陽光雨露能讓它們健康成長,父母給子女的愛,不可溺愛也不可不愛。

專註孩子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和家庭親子關係處理,點擊右上角,關注頭條號【愛飛親子】,百萬家庭的共同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