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秋季養生吃柿子,但要懂得「柿」可而止!
深秋時節,紅彤彤的柿子像一盞盞小燈籠燃燒著豐收的喜悅, 柿子是秋季的當令水果,不但味道甜美可口,而且全身的藥用價值也不少。
《本草綱目》中載︰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氣平,性澀而能收,故有健脾澀腸、治嗽止血之功。《隨息居飲食譜》認為「鮮柿甘寒,養肺胃之陰,宜於火燥津枯之體「,深秋氣候涼燥,秋風颯颯,消耗人體的津液,柿子正是生津潤燥的新鮮水果,非常適合食用。
吃柿子的好處
1、清熱止咳
柿餅上的柿霜具有清熱潤燥、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肺熱咳嗽、喉痛咽干、口舌生瘡等症有明顯的療效;
2、降氣止咳
柿蒂對於呃逆、噁心、百日咳及夜尿症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3、降壓止血、抗菌消炎
柿葉製成茶,經常飲用,能增進機體新陳代謝,利小便,通大便,凈化血液,使機體組織細胞復甦,並對穩定和降低血壓、軟化血管、防止動脈硬化、消炎等均有益處;
4、適合於甲狀腺病人食用
新鮮的柿子含碘量很高,甲狀腺腫大的患者食用柿子有一定的益處;
5、防治便秘、痔瘡
食用柿餅能調和胃腸,對於防治便秘和痔瘡出血等症有一定的好處。
柿子全身是寶
柿餅
柿子可以加工成柿餅,柿餅氣味甘,平,澀,健脾補胃,潤肺澀腸,既可充饑又可補虛勞不足,清肺澀腸,消痰止渴,治吐血,潤心肺,療肺痿心熱,咳嗽喑啞。是老少咸宜的果中聖品。
柿餅60克,挖開裝入川貝9克,蒸熟後服用,可治乾咳;
柿餅、紅糖各50克,黑木耳6克,水煎服,可治痔瘡出血;
柿餅兩個,陳皮兩片,糯米60克,共煮粥服用,可治慢性腸炎。
柿霜
柿霜是製成"柿餅"時外表所生的白色粉霜,性味甘,涼。柿霜可生津利咽,潤肺止咳。用於口瘡,咽喉痛,咽乾咳嗽。注意風寒咳嗽忌服。
《醫學衷中參西錄》云:「柿霜色白入肺經,其滑也能利肺痰,其潤也能滋肺燥。」
柿霜溫水化服,可治慢性支氣管炎、乾咳、咽炎;柿霜10克,冰片0.5克,薄荷5克研細末,塗擦患處,可治口瘡、口角炎。
柿蒂
柿蒂為柿的乾燥宿萼。性味苦、澀,平。歸胃經。可降逆下氣。用於呃逆。《濟生》載柿蒂散︰用柿蒂、丁香各二錢,生薑五片,水煎服,治咳逆胸滿。
柿葉
嫩柿葉開水泡代茶飲,能軟化血管,降低血壓,防止動脈硬化,並有清熱健胃、助消化的作用。
食用柿子注意事項
1.空腹不能吃柿子。因柿子含有較多的鞣酸及果膠,在空腹情況下會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結石。
2.不要與蟹、魚、蝦等海鮮同食。螃蟹與柿子都屬寒性食物,故而不能同食。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含高蛋白的蟹、魚、蝦在鞣酸的作用下,很易凝固成塊,即胃柿石。
3.糖尿病人勿食。因為柿子含糖量高,糖尿病人吃後易使血糖升高。
4. 缺鐵性貧血者少食。因柿子含有單寧,易與鐵質結合,妨礙人體對食物中鐵質的吸收。
5.柿子皮不能吃。有的人感到吃柿子的同時咀嚼柿子皮比單吃柿子更有味道,其實這種吃法是不科學的。因為柿子中的鞣酸絕大多數集中在皮中,如果連皮一起吃更容易形成胃柿石,尤其是脫澀工藝不完善時,其皮中含的鞣酸更多。
6.吃完柿子要漱口。柿子含糖高,且含果膠,吃柿子後總有一部分留在口腔里,特別是在牙縫中,加上弱酸性的鞣酸,很易對牙齒造成侵蝕,形成齲齒,故而在吃柿子後宜喝幾口水,或及時漱口。
小貼士
很多人為了儲存方便,喜歡購買生柿子。
生柿子味道酸澀,具有較強的收斂作用,食之過量,易致口澀、舌麻、大便乾燥,所以不建議直接食用生柿子。
自家儲存的生柿子,可以用如下辦法除澀:
1、將澀柿子放在陶瓷盆里,噴上白酒(兩次即可),三四天後,澀味可清除;
2、或者將澀柿子和熟梨、熟蘋果等水果混裝在密封袋立,一周後澀味也會消除;
3、把澀柿子浸泡在50℃左右的水中,至於保溫桶中,一天一夜,亦可除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