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邦不殺韓信,他會不會背叛劉邦?
韓信是位將軍,不懂政治。兩千多年來,人們一直糾結他的死。
關於韓信,我們可以知道:
1.韓信軍事才能強大
2.韓信受劉邦知遇之恩
5.韓信和劉邦的故事是千古君臣際遇的典範
韓信和劉邦的感情其實是很好的,韓信拜帥前受過很多屈辱,懷才不遇的時間太久了。這種情況下,韓信很渴望得到施展才華的平台。劉邦隆重的拜帥儀式,令韓信「受寵若驚」。韓信對劉邦的感激之情,不亞於諸葛亮之與劉備。世間難報知遇之恩。所以韓信為劉邦不僅回報了卓著的功勛,也回報了自己的生命。
再說說劉邦,韓信功勞這麼大,劉邦在內心對韓信也是感激的,這從對韓信的封賞也可以看出。但是劉邦是一國之君,作為一個君主,他不能憑感情做事。韓信功勞越大,才能越突出,軍中威望越高,就越可能危及韓信的性命。因為這些對其他人看來是優點,但對於統治者來說是潛在危險,能夠危及政權的穩定。況且韓信年少劉邦很多,所以劉邦必須要臨死前除掉韓信。這是一個沒有其他辦法的選擇。
劉邦說韓信造反是不得已。其實韓信即使沒有心思造反,以他的功勛威望,也是活不久矣。韓信身受劉邦知遇大恩,拜帥的一刻已經決定了自己功高蓋主被殺的命運。
如果這一切從頭再來,韓信依然要走上拜將台,迎接自己的人生舞台,歷史使命和人生宿命!一個帝國的建立有多少人喪命,無外乎將才。


※這場楚漢之戰,劉邦56萬大軍,剛起床便被秒殺,毫無還手之力!
※劉邦斬蛇碑幻影:一個至今未解的歷史謎題
※淺析漢高祖劉邦的性格特點
※史上最有能力的女人,嫁了一個成功男人,卻要面對「小三」的困惑
※生於亂世,精於算計,40歲後依然遊手好閒的皇帝!
TAG: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