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死前留下一道遺囑:長子袁克定差點氣吐血,眾人則拍手稱讚
導讀:清朝末年,經過兩次科舉考試落榜的袁世凱,認為自己或許就不是讀書的料,遂選擇了棄文從武。因辦事能力強,逐漸獲得了朝廷重臣李鴻章的賞識,並讓他在天津小站督練新兵,從此扶搖直上,逐漸成為手握實權的人物。公元1901年,袁世凱被任命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並在清皇族內閣解散後,成為內閣總理大臣。
公元1911年10月10日,爆發了辛亥革命,袁世凱所掌控的北洋新軍成為朝廷的唯一依靠。他覺得清政府已無藥可救,屬於自己的機會已經到來,於1912年2月逼迫皇帝溥儀退位,隆裕太后代替小皇帝頒布了退位詔書,這也標誌著清朝的徹底滅亡。
根據之前的協議,退位後的溥儀及滿清皇室仍可居住在紫禁城內,並且每年有400萬兩白銀的生活費,宮女、太監一應俱全,日子過得也相當瀟洒。次年10月,袁世凱正式就任大總統一職,在位期間積極發展實業,統一幣制,創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並改革了地方官制。
袁世凱有位名叫袁克定的長子,一直幻想著有朝一日能成為太子,並極力勸說父親稱帝。一開始袁世凱是拒絕的,畢竟他深知稱帝的危險,肯定會被國人極力反對。然而,他並沒有抵抗住兒子的花言巧語,逐漸迷失了自我,最終於1916年1月1日舉行登基大典,如願以償地登基稱帝。
他的這種倒行逆施的行為,受到了各方的指責,多地先後宣布起義。僅不到3個月後,袁世凱在一片責罵聲中退位,取消了「洪憲」的年號。沒多久,袁世凱就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最終不治身亡,終年57歲。去世之前,袁世凱曾指責兒子袁克定「欺父誤國」,若不是他的蠱惑,也許自己就不會想著恢復帝制。
袁克定
袁世凱死後,其長子袁克定除了表面上的傷心外,對一件事極為關注,即父親生前留下的那一道遺囑。根據之前的規定,前人總統會挑選出三位候選人,然後將其名單寫在嘉禾金簡上,並藏於金匱石屋內。袁克定自信的認為,自己作為父親的長子,能力也不太差。肯定會在這份名單上。
黎元洪
然而,當眾人將金匱石屋打開後,拿出了袁世凱留下的繼承者提名的遺囑,上面赫然寫著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三人的名字。得知真相後的袁克定,簡直是一臉懵逼,甚至差點當場氣吐血,居然沒有自己的名字。眾人則對袁世凱的做法表示敬佩,並從三人中選出了新任總統,即之前的副總統黎元洪。


※中國罕見的5個姓氏:《百家姓》中找不到,最後一個很難起名
※科學家勸阻對日本投原子彈:杜魯門只問了一個問題,眾人啞口無言
※老頭偷聽道士說話,讓家人把自己葬在風水寶地,孫子成為開國皇帝
※曹操手下一小將,因不得重用投靠劉備,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
※此人不是皇帝,但是有人願意給他守墓,連毛主席都對他大為讚賞
TAG:代號00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