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皇帝臨死時留下一封信,這封信中的內容,足可以改變歷史

皇帝臨死時留下一封信,這封信中的內容,足可以改變歷史

臨終遺言,是一個人對自己身後事的交待,也是他留在世上的最後一個心愿。

這個心愿有時候還不簡單,牽扯著許多活著的人的利益,所以這算是一件大事。特別是在古代,皇帝駕崩之前的遺言,就關係到整個朝代的命運,可謂重中之重。

在秦始皇駕前,他還在芝罘巡遊,殺死了一條大魚後,始皇重新返回。在回咸陽的路途中始皇的病越來越嚴重了,雖然他很不喜歡別人在他面前談論生死的事,但他自己也明白,這一回就算求仙拜佛,也沒有辦法救他一命。於是,他開始交代後事,口訴遺詔給身邊的大臣們。

當時,在始皇身邊的有三個人,胡亥、李斯和趙高。其中,胡亥是沒有什麼政治能力,在學識上也並不十分出眾,因此,始皇死前居然沒有提到他,而是下詔給遠在上郡的扶蘇,令他回來主持自己的葬禮。

這個結果不言而喻,始皇能夠捨近求遠,把眼前的胡亥置之不理,轉而千里迢迢地召扶蘇回來,說明他已經看清了胡亥並不是一個優秀的皇位繼承者,他從原先的不信任扶蘇,到現在的不信任胡亥,轉了一圈後還是覺得扶蘇最好。

因此,他死前令扶蘇主持自己的葬禮,就很明顯是指定了扶蘇為皇位的繼承者。

對這個結果,胡亥一開始並沒有什麼異議,但是,趙高說服了李斯和太子,把這份遺詔改了,另立了一份遺詔,轉立胡亥為皇上,叫扶蘇自殺。這就是有名的「沙丘之謀」。

「沙丘之謀」的關鍵,涉及的核心內容就是遺詔。在古代,遺詔往往能決定一個人或者一個國家的命運,所以遺詔顯得相當重要。始皇死之前是否真立了這個遺詔?這個遺詔的真實內容是什麼呢? 難道真如史書記載,是趙高等人換了遺詔嗎?

這個問題,後世人不斷提出,但誰也沒辦法得出一個確切的答案,畢竟當事人只有三個,而那三個是一夥的,自然不肯透露分毫。換句話說,因為沒有人了解內情,所以始皇臨終前到底說了什麼,這三個人都可以否認。

再說了,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利益來選擇,什麼樣的局面對自己是最好的,什麼樣的局面對自己不利,這樣的心理,決定了始皇當日的遺詔其實有沒有都無所謂,因為他已做不了主,而是由大臣們來決定的。

單看趙高對胡亥的話就能看出來。當日,他扣留了皇帝的詔書來見胡亥,開口就道,皇上已經駕崩了,沒有立下詔書立太子,僅僅留了一封信給扶蘇,扶蘇一旦到了,立刻就會登上皇位,而你一寸土地都沒有,要怎麼辦呢?

趙高的話說明了,未來的方向不一定會如始皇遺詔中所言,而是被別有用心的趙高破壞了。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可以換梁換柱,換了遺詔,改立太子,最終也把一個王朝給滅了。或許,這封信傳出去,胡亥,趙高,李斯,扶蘇的命運,秦國的命運都將改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印象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稱帝後,一功臣提了個要求,朱元璋立馬讓他風光還鄉養老
溥儀祖先陵墓被盜,一算命先生說這是好事,溥儀聽後立馬給予賞賜
這家祖墳太牛了,皇帝畏懼它,慈禧動都不敢動,鐵路都得換道修!
一支外國軍隊戰敗後,被中國收編,如今他們滿嘴中國話

TAG:印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