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說太陽毀滅了,你們覺得木星是否會重新整編太陽系?
如果某天太陽變成白矮星,木星會不會整合其他物質形成太陽。我們今天就來腦洞大開,一起來討論這個話題吧!
如果太陽毀滅了,那麼木星也無法整編太陽系,因為太陽的生命在50億年後開始走向末期,這時候太陽會經歷紅巨星階段,變成了矮星,紅巨星外側大氣和物質在一次爆發中被拋掉,而木星可能會獲得一些質量,但不太可能達到褐矮星所需的最低質量。因為木星要吃掉10個自己才能變成褐矮星,如果要點燃核聚變,要至少80倍木星質量,紅巨星外側大氣和物質爆發拋掉也是向四周噴射,也不會集中於木星,同時木星的大氣還有可能在紅巨星爆發中被摧毀。雖然科學家研究表明,這種劇烈的形成過程是行星誕生特徵之一,但紅巨星的爆發可不是一個好事,不過這些研究不僅對太陽系形成有重要意義,對系外行星也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當我們探索遙遠的恆星系統時,行星系統的獨特組成會揭示它們形成的條件以及它們是如何形成的。木星的軌道位置在太陽系之外也是比較罕見的,太陽系這樣的配置至少目前沒有發現第二個。一般來說恆星系統毀滅了,那麼周圍的行星也好不到哪去,也會隨之覆滅。木星要想重新整編太陽系,從誕生的開始就決定了這是不可能實現的。木星只能作為一顆氣態行星而存在,如果太陽處於紅巨星階段,木星軌道向內遷移,那麼還會形成短周期的木星,那對木星而言就更慘了,這一點可以參考如今發現的短周期熱木星。
木星有可能成為一個新的小恆星,但是無法重整太陽系。如果在過50億年,太陽壽命將盡,太陽因核聚變功率太大,發生類似大爆炸,變成紅巨星,把太陽剩餘的物質拋向太空,這個過程,木星會接受到很多物質,有可能讓木星變成一個恆星,但此時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會坍塌的太陽吸吸進去,太陽變成白矮星後依然有質量,剩餘行星依然繞坍塌後的太陽公轉。
木星雖然很大,但想要成為真恆星,需要最少再大八十倍質量。隨著太陽質量的損失,太陽風的最大份額也歸木星獲得,可依舊難以達到要求。而且,隨著太陽逐步死亡,質量下降,太陽系星體運行軌道會逐步外移,逐步逃逸,最後只剩下火星,或者有殘留的地球,依舊圍繞太陽殘骸的白矮星運行。直到世界終結。
理論上木星具備核聚變的質量,但是核心還達不到點火的溫度。假設人為引爆,由於木星引力不足以束縛核聚變產生的膨脹,可能有三種結果,一木星被瓦解,二第一次膨脹後熄火,三反覆膨脹收縮。對地球來說,任何一種結果都不能接受。如果能把木星挪到死亡的太陽邊上,白矮星不斷「偷」走木星的氫,則可能使白矮星死灰復燃。但如果有這樣的能力,不如給地球找個「後媽」。
看完之後,你們想到的都是什麼呢?想到什麼說什麼,一起來討論吧!


※你們說怎麼讓小孩子快速理解宇宙有多大?
※你們覺得「小行星撞地球」和「隕石」有什麼區別?
※你們可知道火星和木星之中為什麼有小行星帶?
※你們覺得宇宙有多大?宇宙的中心在哪?
※你們覺得我們的宇宙會不會是其它宇宙的附屬物嗎?
TAG:非凡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