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景舟紫砂壺拍賣成交2700多萬
在紫砂壺收藏的世界裡,「收藏,不是收藏自己的喜愛,而是收藏歷史。你有權創造歷史,但沒有權改變歷史。」這是他堅持的收藏理念。
「紫砂壺一般認為起源於宋代,但真正走上藝術化生產是在明代正德年間以後。宋元以前多煮茶,明清改為泡茶,紫砂壺與茶文化息息相關。
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豈如陽羨一丸泥」。紫砂壺是中國傳統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又名宜興紫砂壺。
紫砂壺的基本結構與注釋:
紫砂壺真假辨
1.看造型和工藝。如明代紫砂壺的總體特徵是粗、大、笨,清初從陳鳴遠開始,紫砂壺製作崇尚精巧、秀雅之風。康熙時出現彩繪,乾隆時出現描金,嘉慶、道光時,以陳曼生一班文人參與紫砂壺的題詩刻畫,是紫砂器的裝飾提高到一個新階段。
2.看泥色和配料。紫砂泥以宜興地區丁蜀鎮黃龍山附近出產的陶土最好,一般分為紫泥、綠泥、紅泥三種。一般來說,明代砂器泥料較粗,清代較細。晚清至民國一件砂器常有幾種色泥出現。
3.分辨名家及款識。從明正德至今,五百年來名家輩出,仿製者一般都是仿名家,所以對各時期的名家及工藝手段、款識特徵都要有明確認識。
名家大師紫砂壺成交價格


※明永樂鎏金釋迦牟尼佛像、逾億元成交破紀錄
※2017收藏市場上部分明代瓷器成交記錄及圖片
※看了才知道原來孫小頭有這麼多版本
※田黃石的鑒定與頂級田黃石一克多少錢?
TAG:藝術成就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