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flush系列其一:顯示器前談效率
1. 音樂有毒
前兩天medium推送了一篇文章 ,叫做 "容易走神?這三件事讓我保持極度專註"(Nicolas Cole). 我本以為又是諸如早睡早起, 鍛煉身體的老生常談(其實沒錯), 但是事實證明這個作者還是有66.7%的新意, 因為這三件分別為
"1. 在寫作前閱讀(推/拉原則)"
"2. 盡量遠離電子產品"
"3. 注視, 冥想"
其中第2件事眾所周知, 第3件事我曾有模糊的概念, 但是未曾實踐過, 第1件事則是我興趣所在.
前兩個月我在設計機器人的通風和冷卻結構, 其中在模擬風道的時候我發現了負壓冷卻和平衡壓力冷卻的很大不同. 雖然前者能保證機器人內部灰塵堆積最小化, 但是冷卻效果相比後者要差很多, 因為氣壓不平衡, 高壓(相對來說)氣流進入腔體後流速迅速降低, 氣壓升高, 在從縫隙流出的同時也堵住了進風口.一進一出平衡壓力的設計則提供了人為設計壓力梯度的可能性, 氣流進入機器人內部後一直沿著梯度降落最快的方向流動, 帶走熱量, 非常順暢.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這一點的上下文是, 作為一個動筆寫字的人, 他要求自己在寫作之前一定要充分閱讀, 讓自己擁有靈感, 填充想要說的話. 同理於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和 "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 自上大學以來, 我一直想得多, 寫得少, 讀得更少. 現在工作了, 遇到問題第一反應是用經驗來解決, 過去項目的經驗 ,個人興趣活動的經驗和看到的別人做的經驗. 第二反應是順著經驗建立的模模糊糊的解決方案, 開始構造方案細節. 過了10分鐘, 細節思考的差不多了, 意氣風發興緻勃勃彷彿能看到項目和問題解決時嘴邊的笑容. 然而現實是15分鐘後老闆提出一個或是簡單粗暴, 或是精妙絕倫的解決方法 -- 一般就是我們最後會採用的方案.
於是我就開始思考, 為什麼我看不到問題的其他角度, 為什麼我總是不能再深一點再進一步看到問題的本質. 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又帶上防噪耳機, 點開日推 --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的日推全是日文電音 -- 沉浸在思考中.
不對. 不對. 不對. 不對.
今天上班路上隨著擁堵的車流走走停停, 我就在想, 為什麼我需要在工作時聽音樂, 聽音樂真的能幫助集中注意力嗎?
大約堵了20分鐘後我終於開過了堵得不行的橋, 卻完全沒有留下大於3秒鐘的記憶, 但是有了1個結論: 音樂可能不能幫助我集中注意力, 至少是在需要動腦的時候. 寫代碼, 特別是比較熟悉的代碼, 大約是體力勞動, 腦袋上還能冒出一個帶四分音符的氣泡, 但是到了真的需要動腦的時候, 例如在思考如何把OSM和手上的信息在同一個地圖投影里以最直觀的方式展現出來, 或者是如何把奇怪的行車姿態信息集成進卡爾曼濾波器, 亦或是設計一塊複雜的電路板, 需要綜合考慮高電壓, 大電流, 低雜訊, 高頻率 以及弱電通訊時, 音樂起不到任何作用.
我的大腦不是電腦, 連8位單片機都不是. 我的大腦是一塊連續的, 非線性的, 混沌的神經網路. 音樂給予我的是一段一直存在的輸入, 刺激神經元, 產生輸出, 佔用大腦運行時間, 讓我產生了"我在思考"的錯覺. 在我看來, 大腦空閑時的音樂或許能讓我保持好心情, 但是在思考時電音增加了大腦的運行負擔, 激活了更多的神經反應, 消耗了不必要的葡萄糖和氧氣, 但是更重要的是, 這種外來刺激錯誤地拔高了我的自我審視的閾值 -- 我的大腦可能告訴自己: "對於這個問題我已經使用80%的運算量思考了10分鐘, 想出了3種解決方案並且對其中的兩種方案進行了4次迭代, 槍斃掉了一種, 找出了一種最好的, 一種備用的. 這個問題思考結束, 不要再花時間了." 但是實際上80%的思考用力程度中可能20%是在感嘆Madeon真是年輕有為, 而10分鐘的思考時間種可能4分鐘都在回憶Will Ren在 "怎樣評價我是愛音樂的徐夢圓, 他的電音在國內是什麼水平"中提到的他心目中的高水平音樂人.
這是真實的並且是非常有道理的. 音樂在佔用我的思考時間, 提供了我在努力思考的假象, 欺騙我的感情. 香水有毒, 音樂也有毒.
這同時也是我的隨筆系列的開始, 閱讀, 思考, 寫點東西, 獲得反饋, 再閱讀, 再思考, 再輸出.
2. 對大腦多線程棧溢出的第一次討論
我相信不少中二少年都會幻想自己的大腦是一台複雜的機器, 並且還像我一樣試圖模仿電腦的運行機制來思考, 如:
1. 在碼代碼時突然口渴想喝水, 會往上掃一遍之前的代碼, 並用幾秒鐘時間回顧一下我是誰, 我在哪, 我在幹什麼, 我還要做什麼, 然後起身去接水. 我管這個過程叫"context switching", 上下文切換, 保證回來時還能從剛才中斷的地方繼續執行.
2. 在焊電路板時, 鑷子已經夾起了一塊QFN-32的晶元,馬上就要放到已經鋪好焊錫膏的電路板上, 突然想尿尿 -- 不行, 我現在在critical section, 不允許中斷.
3. 在伸懶腰時, 會想今天有這這這這這這麼幾件事, 已經做了這這這幾件事, 還有那那幾件事, 等下好像忘了一件事...這叫re-build heap或者re-hash, 隨便怎麼叫吧.
真是有毒.
我發現這樣思考真的很累. 結論是電腦的運行方式有太多overhead了, 並且以內存可靠不會出錯為前提.
我不能保證所有人的大腦都是單線程, 但是至少我確信我的腦袋, 那一坨白花花的生物組織, 是真單線程且不支持快速進程切換. 如果我同一時間試圖思考很多事, 如同我當年找工作時做的那樣, 結局一定是在半小時的努力後癱倒在床上, 打開A站文章區或者B站新番區, "休息一下", 並且一休不可收拾.
Windows系統越升級越慢, Ubuntu越更新越好用, 我也要拋棄陳舊的運行架構, 起碼應該遵循原汁原味的宏內核設計思想, 只做一件事, 做好一件事, 做完一件事. 我現在用Evernote(NixNote)來幫助我記錄要做的事, 用Draw.io和coggle.it來分析思路, 用這篇奇奇怪怪的隨筆作為大腦重建的update log.
人生沒有github, 也不能合作編輯, 所以每一步都要謹慎小心, 找到正確的小批量梯度"上升"法來迭代更新(笑)
獻上工作照一張. 看, 顯示器都是ACER的.


※漫畫:為什麼老師會在這裡!
※番外篇 喂流浪貓記
※繼薛之謙後,kfc真的損失慘重……
※想觀看以下內容,請充Q幣
※防忽悠!五毛錢小玩意,修理廠有可能讓你換髮動機!
TAG:AcFUN彈幕視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