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二個月,媽媽在產後修復需要注意哪些?
子宮可以說是母體在懷孕、分娩期間體內變化最大的器官,懷孕期間子宮從原來的50克一直增長到妊娠足月時的1000克。而在分娩後,隨著胎兒和胎盤的娩出,子宮內的血液也不斷被排出體外。判斷子宮是否復原良好的標準之一,就是觀察惡露情況。
分娩後子宮內的一些血液、壞死的蛻膜組織、細菌及黏液等會從陰道排出,即惡露。一般情況下,惡露在產後4周即28天就會幹凈了,正常情況下最長也不會超過42天。一旦超過42天還有惡露,即視為異常。
在胎盤排出之後,子宮會立即收縮。在月子期內,子宮底的高度會每天下降1-2厘米,大約在產後10-14天內,子宮變小,降入小盆骨腔內,子宮體復原。分娩7-10天後撐開的子宮頸內口會關閉,一直到產後4周左右,子宮頸才會恢復到正常大小。胎盤和胎膜與子宮壁分離,由母體排出以後,從子宮內膜的基底層會再長出一層新的子宮內膜,產後10天左右新生的內膜會覆蓋子宮腔,產後2個月子宮內膜才能完全恢復正常。
由此可見,正常情況下在產後2個月新媽媽的子宮已經能全面恢復正常了。若此時子宮仍有異常情況出現,需要立即就診。如果就診後排除了疾病可能,則應考慮與產褥期的飲食、睡眠、個人衛生有關係。若產後子宮恢復情況不佳,可以通過以下手法改善:
1、按摩子宮。子宮恢復靠收縮,子宮收縮靠自然機制。當生產發動之後,子宮就不斷的收縮,排空了再排空,讓子宮腔不會有空隙。按摩子宮,其目的還是引導子宮不斷的收縮,直到沒有出血且子宮腔保持凈空為止。
2、中西藥子宮收縮劑。為了預防產後大量出血,醫生通常會用子宮收縮劑。子宮有收縮排血的功能,如果發現新媽媽有子宮收縮不佳、惡露不盡等情況,可遵照醫囑使用子宮收縮劑,見效較快。
3、生化湯。生化湯有化瘀血、補血的作用,可以化解子宮內的瘀血,瘀血流出來之後,子宮自然會收縮復原,較適合在產褥期保健使用。


※避免新媽媽產後發胖菜肴
※產後媽媽乳腺炎的食療方法
※備孕時,吃什麼有助於懷孕
※產後一個月,媽媽在產後修復需要注意哪些?
※懷孕期間准媽媽為何餓得快
TAG:母嬰護理和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