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照見五蘊皆空」是《心經》的六字箴言!

「照見五蘊皆空」是《心經》的六字箴言!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開篇就講:「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這廿五個字是《心經》的總說,後面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分說。再後面的文字進一步解釋,都圍繞這廿五個字來展開解釋。

而這廿五的字的核心就是「照見五蘊皆空」,可謂是《心經》的六字箴言。若能明白「五蘊皆空」,就能滅除一切煩惱和苦厄,獲得自在解脫,最終達到涅槃的境界。

下面我們就來講講:「照見五蘊皆空」。

一、五蘊定義

首先,要先明白什麼是「五蘊」。「蘊」,是積聚之義。「五蘊」即色、受、想、行、識。簡單概括來講:

1、色蘊,即質礙義,為五根五境等有形之物質。

2、受蘊,即領納義,對境而承受事物的心的作用。

3、想蘊,即思想義,對境而想像事物的心的作用。

4、行蘊,即造作義,其他對境關於嗔貪等善惡一切的心的作用。

5、識蘊,即分別義,對境而了別識知事物的心的本體。

二、五蘊之間的關係作用

《顯揚聖教論》第五卷說:有五種事,可以總攝一切輪迴流轉的世間相。

一、所受用者:謂色蘊。

二、 能受用者:謂受蘊。

三、 受用執取者:謂想蘊。

四、 受用雜染者:謂行蘊。

五、彼所依遍行法者:謂識蘊。由計此識是受用者,乃至是所雜染者。

所以,一切輪迴流轉的世間相,皆是因五蘊而次第生成的。

三、五蘊皆是虛妄

在《楞嚴經》中,佛對阿難說五十種陰魔。此便為五蘊而生,每一蘊有十種魔境,共五十種魔境。佛陀明確說明,「五蘊皆為妄想」。如:「色陰」名「堅固妄想」;「受陰」名「虛明妄想」;「想陰」名「融通妄想」;「行陰」名「幽隱妄想」;「識陰」名「虛無妄想」。依此五種,能生一切枝末妄想,所以說「五蘊」是名為「根本妄想心」。

四、滅盡五蘊的要求方法

在《楞嚴經》中說:「惟色與空,是色邊際;惟觸及離,是受邊際;惟記與忘,是想邊際;惟滅與生,是行邊際;湛入合湛,歸識邊際。」

1.有相之「色」與無相之「空」是色陰的邊界。「色」是淺界,「空」是深界。必須「空」「有」俱離,才是滅盡色蘊。

2.六根對六塵,取著為「觸」,厭舍為「離」。唯「觸」與「離」是受陰邊界。「觸」是淺界,「離」是深界。必須「觸」「離」俱盡,才是滅盡受蘊。

3.有念為「記」,無念為「忘」,唯「記」與「忘」是想陰邊界,記為淺界,忘為深界。必須有念無念俱盡,才是滅盡想蘊。

4.行陰遷流生滅不停,唯「生」與「滅」是其邊界。散位「粗行」,生相為淺界,定中「細相」為深界。必須粗相細相俱盡,才是滅盡行蘊。

5.識陰以「湛入」為淺界,以「合湛」為深界。必須「內外湛明」,六根互用,「合湛」也滅,才是滅盡識蘊。

五、「照見五蘊皆空」的次第

五蘊之破除,為一併頓然銷除呢?還是要依次第,漸次滅盡?

《楞嚴》云:「此五陰元,重迭生起,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也就是說這五陰的根元,從無始來一念不覺,真妄和合而成阿賴耶識,從三細到六粗次第生起。生時最先是因為識陰而有。滅時則須先要從色蘊開始滅盡,然後次第是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照見五蘊皆空」,理則頓悟,因為五蘊本妄,妄性本空,一念頓悟,乘悟一併銷除,更無淺深次第可言;事則漸修,眾生無始來,我法二執堅固,煩惱習氣深重,非一念可以斷除,修行必修由淺入深,次第修證。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

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高峰原妙禪師:示徒三戒
走在六道輪迴的路上 我還是願意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虛雲老和尚:靜坐的法要
佛教真像大家所認為的那樣消極嗎?
印光大師:敬惜書字 福報甚大!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