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一所沒有垃圾桶的學校

一所沒有垃圾桶的學校

「垃圾桶去哪了?」幾乎每一個走進湖南省華容縣馬鞍山實驗學校的人,都會有此一問。

「我們學校沒有垃圾桶。」校長周艷說,學校2014年拆除了校內所有垃圾桶,同時設立「綠色中轉站」,實施垃圾分類回收。

2.3萬平方米的校園,2000多名師生在這裡工作、學習、生活,看不到一個垃圾桶,也找不到一片廢紙屑,如何做到的?

答案有二。

一是做減法。最先被減掉的,是垃圾生產大戶——學校小賣部。從前課餘,孩子們最愛逛小賣部,各種吃的琳琅滿目,連帶的,校園裡四下散落的包裝袋也是花花綠綠。一邊是一年幾十萬元的收益,一邊是無法杜絕的各種垃圾,怎麼選?周艷力排眾議,「拆掉小賣部」。

接著,允許學生外帶零食進校園的「福利」也被減掉。學校傾力打造食堂,請來家長義工監督陪餐。孩子們吃飽吃好了,零食們自然沒了市場。

沒了零食的校園,垃圾產量急劇下降。原來一天就有兩車垃圾,現在,三天才能湊足一車!垃圾少了,周艷的想法卻多了。孩子們在校園裡是不再亂丟亂扔了,可走出校園呢?長大成人呢?面對不是自己丟的垃圾呢?

還得做加法才行。

上學自帶垃圾袋,是第一道加法。垃圾桶被拆掉後,學校向全校師生免費發放紙質衛生袋,用來裝那些無法分類回收利用的垃圾。裝滿後,再送到垃圾站統一處理。

教學生學會分類處理垃圾,是第二道加法。學校鼓勵孩子們將廢舊電池、牛奶盒、塑料瓶、廢紙等分類收集整理,每周五以班為單位送到「綠色中轉站」。「比一比,看哪個班回收的垃圾最多」,成了德育處的評價指標,激勵孩子們主動將垃圾分類。同時,聯繫廢品站收購孩子們回收來的垃圾,所得現金存入賬戶,幫助結對學校建設班級圖書角。

做「變廢為寶」的創意小公民,是第三道加法。熱鬧的春節,還有熱鬧的「紅包」製作大比拼:紅燈籠、紅鞭炮……孩子們總有創意無限;炎熱的夏天,喝過的飲料瓶、撿到的啤酒瓶蓋存下來,麻繩一穿,就是風鈴一盞。

建家長課程資源團隊,是第四道加法。故事媽媽講的是衛生習慣,科技爸爸帶來環保理念,警察叔叔介紹食品安全,檢察官阿姨提醒遠離食品危害。

做了這麼多加法,如果還有不愛衛生的「小花貓」怎麼辦?學校適時推出了「國王與天使」全學段融合幫扶活動,衛生習慣好的孩子當「國王」,認領需要幫助的「天使」;「天使」們則認領需要打掃的衛生死角,確保學校潔凈無盲點,是他們的職責。

地處城鄉接合部的馬鞍山實驗學校,拆除垃圾桶已有3年。作為岳陽市首個啟動「國際生態學校」創建的單位,他們在今年2月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國際生態學校」綠旗。

《中國教育報》2017年10月10日第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無錫:開展專項行動治理教育培訓市場
教師可通過信息化教學工具探索學科創新
全員化大賽參賽選手確定是關鍵
軍訓第一課 各校「花樣」多
他們都選擇了回國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