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瓷裝飾工藝
古代人民實在是智慧爆表,陶瓷裝飾工藝的種類簡直異彩紛呈,但是話說「萬變不離其宗」,了解這些獨特的陶瓷裝飾工藝,對於古瓷器的鑒賞、辨偽至關重要。
歸納起來,古代陶瓷的裝飾工藝主要有以下幾種:
1、印花
景德鎮人物印花三星小碗
用刻有裝飾紋飾的印花或印戳,在尚未乾透的陶瓷坯體上印出花紋,或用刻有紋飾的范制坯,直接在器物上留下花紋,分為陽紋和陰紋兩種。印花始於漢代,宋之時南北許多窯口產品盛行印花裝飾。臨汝窯、定窯、景德鎮窯等較著名。
2、貼花,亦稱印貼花
宋朝龍泉青瓷貼花葫蘆瓶
一是用印范印出帶有浮雕狀紋飾的坯片,然後貼於瓷品的坯體上。貼花一般在施釉前進行。如在施釉後貼上去的,燒成後貼花部分露出胎色,稱為露胎貼花。
二是剪紙貼花。將剪刻成的紙花貼在未施釉或已施底釉的坯體上,施釉後揭去紙花,然後入窯燒成。宋代磁州窯曾大量燒制這種瓷器。
三是樹葉貼花。是宋代吉州窯所獨創的一種貼花技術,將經過處理的樹葉貼在黑瓷坯體上,燒成後即出現木葉紋,輪廓、葉脈清晰自然。
四是塑皮貼花。這是遼朝瓷器的特有裝飾技法,代表了金遼民族的風格,風格粗獷古樸。
3、剔花
宋代黑釉剔花牡丹紋瓶
有留花刻底、留底刻花兩種。在敷有深色化妝土的坯體上繪出花紋,然後將花紋外的空間或花紋本身部分的化妝土剔去,露出胎色,再施以透明釉燒成,具有浮雕效果。宋代磁州窯和吉州窯的製品最具特色。
4、刻花
元樞府刻花罐
用刀具在瓷坯上刻出花紋的裝飾技法,多為陰紋單線。流行於五代以後,越窯、定窯、磁州窯、景德鎮窯、龍泉窯等大量燒制。
5、劃花
宋代登封窯瓷器珍珠地劃花瓷枕
用竹、骨或金屬針在坯體上划出花紋,花紋均由粗細大致相等的陰紋線條組成。始見於漢代,宋磁州窯的珍珠底劃花十分有名,即在主題紋飾外的空隙處劃飾又細又密的珍珠紋,藝術效果別具一格。
6、鏤雕:
宋代定窯鏤雕蓮紋罐蓋
又稱鏤花、鏤空、透雕。按設計好的花紋將瓷胎鏤成浮雕狀,或將花紋外的空間雕透,是常用裝飾技法。
7、錦地開光
廣彩錦地開光人物紋大海碗
在繁密、規整的織錦般的底紋中空出數量不等、形狀各異的白底,用之繪製主要紋飾,與錦底形成主次、疏密、虛實的對比變化,使整個裝飾顯得活潑。宋吉州窯有這類品種,明清時景德鎮窯製品尤為精美。
8、彩繪
大清康熙年間制款手工彩繪花竹花紋瓷盤
有素彩、五彩、鬥彩和粉彩等。明以前多為素彩。素彩多用單一的青花、墨彩、紅彩,以毛筆繪製紋飾。五彩則用多種顏色繪製。鬥彩是以青花勾輪廓,再填其他顏色。


※教你如何辨別真假牙雕
※和田玉里的一股「青流」!
※琥珀里的水生物哪來的?
※怎麼分辨清代時期的光緒瓷器
※重點推薦 雙龍戲珠醬釉罐
TAG:7號古玩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