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 | 什麼是女性的性周期調節?

中醫 | 什麼是女性的性周期調節?



小編導讀


什麼是性周期?女性性成熟以後,由於卵巢周期性變化,使其生殖器官也產生相應的周期性變化,這種周期性變化就稱為性周期。那女性的性周期調節是如何的呢?卵巢分泌性激素並能作用於它的靶器官,主要是由丘腦下部和腦垂體調節的,稱為下丘腦-腦垂體-卵巢軸,此軸又受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月經只是性周期的重要標誌,它正常與否可以反映整個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調節功能。








(一)丘腦下部對腦垂體的調節





已經證實,丘腦下部某些神經細胞具有內分泌功能,產生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GnRH為十肽類激素,具有高度的生物活性,通過門脈循環到達並作用於垂體前葉,調節垂體兩種激素即促卵泡素(FSH)和黃體生成素(LH)的合成與釋放,使垂體的兩種促性腺激素離開細胞,進入血循環。丘腦下部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呈脈衝式分泌,平均每60-120分鐘分泌一次。在卵泡期脈衝的幅度和頻率均較高,在黃體期其幅度降低,頻率減慢。在下丘腦的神經元細胞中存在著性激素的受體。







(二)腦垂體對卵巢的調節




腦垂體在GnRH作用下產生的兩種促性腺激素(FSH、LH)都是糖蛋白激素,能直接影響卵巢的周期活動。在卵巢的顆粒細胞和間質細胞膜上有FSH的受體,在FSH作用下,顆粒細胞的芳香化酶被活化,靠近卵泡的間質細胞分化成內外兩層卵泡膜細胞。同時FSH與雌激素的協同作用使顆粒細胞和卵泡膜細胞膜上合成LH受體。




因此,卵泡期,FSH可使卵母細胞增大,卵泡發育、成熟,並使卵泡內膜細胞及顆粒細胞產生雌激素。在排卵前24小時雌激素水平出現第一個高峰。




排卵期,FSH和LH協同作用,特別是LH的峰式釋放,導致成熟卵泡的破裂與排卵。




黃體期,LH主要作用於黃體細胞(顆粒細胞黃素化)產生孕激素,在排卯後7—8天達峰值。同時FSH作用於卵泡內膜細胞繼續產生雌激素,與孕激素同時出現第二個雌激素高峰。




腦垂體的FSH和LH也呈脈衝式分泌。腦垂體促性腺激素分泌細胞具有GnRH和雌二醇的受體。






(三)卵巢激素的反饋作用




卵巢分泌的性激素逆向地影響下丘腦和腦垂體產生和釋放其內分泌激素,這種作用稱為卵巢激素的反饋作用。如果產生促進作用則稱為正反饋,如果產生抑制作用則稱為負反饋。性激素有反饋作用是因為丘腦下部、腦垂體的功能細胞上有相應的受體。



雌激素主要是雌二醇(E2),有正、負兩方面的反饋作用,但其正反饋是有條件的。雌激素增加下丘腦GnRH的釋放脈衝,壓低垂體FSH的釋放脈衝。因此卵泡期末,雌激素水平較高,LH頻率增加,雌激素在排卵前24小時第一個高峰時,不僅使下丘腦GnRH釋放脈衝增加,並且當E2分泌量達到734nmoL/ml時,又使丘腦下部的去甲腎上腺素功能也產生興奮性的正反饋作用,導致了LH血內水平的峰式變化,誘發排卵。必須明確,下丘腦分泌的GnRH主要調節垂體LH的合成與釋放。當GnRH脈衝分泌的幅度和頻率增高時,則LH分泌增加;GnRH脈衝分泌的幅度和頻率降低時,對FSH的分泌有利。




孕激素(P)減少下丘腦GnRH釋放脈衝,對垂體不產生顯著的反饋。孕激素有抑制雌激素正反饋的作用,同時,孕激素和雌激素協同作用則產生較強的負反饋。因此,雌激素在黃體期出現第二個高峰時,由於同時有孕激素存在,不能出現LH的峰式變化。







綜上所述,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在大腦皮層控制下,通過調節與反饋,保持著內分泌的動態平衡,從而使卵巢發生周期性變化,並使育齡婦女的生殖器官發生周而復始的周期性變化。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小淇(微信號:1355491207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的精彩文章:

【薦號】空腹到底不能吃什麼?你想知道的真相在這裡
紅棗和它一起泡,消除體內濕氣,臉色更紅潤!
養身 | 潘毅:以形補形,不是隨口說說的

TAG: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