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產機器人製造商兩頭受壓,你在產業鏈的哪一環?

國產機器人製造商兩頭受壓,你在產業鏈的哪一環?

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8.8萬台,市場同比增長26.6%,對比全球16%的銷量增長,這個數據還是很驚人的。這其中,國產機器人銷售量達到近3萬台,同比增長30.9%,高於外資品牌的同比增速,佔到市場銷售總量的32.7%。

每一項數據似乎都在暗示我們,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依舊火熱,風頭正勁,但你可能不知道,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最大的變化在於產業結構的升級。2016年,我國國產多關節機器人銷量首次超過1萬台,同比增長92.7%,佔到了國產工業機器人總銷量的40.4%,這對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而言意義重大,因為工業機器人市場長期被若干國際大家族把控,國產機器人市場份額小,而且多關節機器人最能代表工業機器人的技術實力。

GIF/2K

伴隨著國產機器人產品結構的升級,國產機器人應用分布也呈現出多點開花、多元分布的狀態,應用行業達到34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91個行業中類,服務行業應用持續擴大。機器人在3C、電氣製造、汽車零部件製造和車身製造、非金屬礦物製品類、傢具、服裝、煙草等行業都有廣泛的應用。

機器人製造商夾在中間,兩頭承壓

但是呢,偉大領袖毛主席說的好: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當我們辯證地看待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時,就會發現,在機器人全產業鏈的布局上,我國本體機器人製造商夾在中間,兩頭承壓。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來看看產業鏈。

上游是零部件製造商,包括伺服、減速器、控制系統、感測器等,中間是機器人本體製造商,以及負責價值增值的系統集成商,下游呢,自然就是應用行業,包括我們剛剛提到的汽車、電子、橡塑、金屬製品等等。

在這個全產業鏈上,上游的零部件尤其是核心零部件發展瓶頸依然存在,暫時無法全面替代進口,而這部分的成本幾乎佔到機器人總成本的70%左右,受制於核心零部件的技術制約,可能會出現我們做的機器人不一定比買的便宜這種窘境。與此同時,機器人製造商還受到下游應用客戶的制約,由於許多大型客戶對機器人使用有限定,往往指定品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國產機器人的市場放量。我們都知道,產能上不來,成本控制不好,效率提升不了,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還是不行的。

GIF/2K

寧波智能製造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宋小康就曾表示:作為後起者,國內機器人製造商要注重創新,從產品、場景、市場、商業模式等角度創新,如果一味按照你有我也有的做法,恐怕很難趕上國際巨頭的步伐。

國家撥6億元 啟動智能機器人專項

當然,在提升技術實力同時,我國各級政府也在不遺餘力的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加緊落實「機器人換人」戰略。

以往,與工業機器人相關的補貼往往倚重機器人手臂生產銷售,這使得工業機器人手臂這種高端產業進入了低端化生產的怪圈,造成了產能重複建設。而關於工業機器人關鍵的核心零部件的補貼,政策方面都少有問津。「補貼不精準」是業內專家的普遍評價。

2017年,政府開始調整工業機器人的相關財政補助制度,以期通過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帶動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8月1日,科技部正式發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 2017年度項目申報指南》,明確指出,「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按照「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的要求,從機器人基礎前沿技術、共性技術、關鍵技術與裝備、應用示範四個層次,圍繞智能機器人基礎前沿技術、新一代機器人、關鍵共性技術、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六個方向部署實施。啟動42個項目,安排國撥經費總概算約6億元。

據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預測,到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將超15萬台,保有量達到80萬台。屆時,新一代機器人信息技術將取得突破,有望培養出2到3家年產萬台以上、產業規模超過百億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龍頭企業,並打造出5到8個機器人配套產業集群。

作為產業中的一員,你找准自己的定位了嗎?接下來的幾期,我們將為大家帶來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分析與創新方向,歡迎繼續收聽!

來源:機電商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的精彩文章:

中國將崛起成為全球人工智慧技術中心

TAG: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