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除了掛專家號當面感謝醫生,你還可以這樣做

除了掛專家號當面感謝醫生,你還可以這樣做

「雖然很感動,但是呢只能是個別,不能提倡,畢竟診療資源還是要用在刀刃上。」

作者 |Alice

來源 | 「醫學界」微信號

近日,《重慶日報》報道了一則患兒家長為感謝醫生,掛50元專家號專程道謝的新聞,引發熱議。

據報道,9月19日上午,重慶市中醫院南橋寺院部皮膚美容科周汛照常上專家門診,來了一位上周來過的小患者,周汛以為是孩子病情有反覆,一番檢查後卻發現完全恢復了,孩子媽媽表示:「醫生,上次來找你以後,第二天就好了!」

不看病為什麼要掛專家號?

孩子媽媽解釋說,孩子之前被病折騰了一周,周醫生只開了20塊的葯就治好了孩子,喻女士最終決定抱著痊癒的孩子親自對周汛說謝謝,「用這樣的方式去向她說謝謝,也是不想佔用她其他的時間,她太忙了。」喻女士覺得,用這樣一種方式說謝謝,也表達了自己對周汛醫術的敬佩。

周汛認為孩子媽媽花50塊錢專門掛一個專家號就為對自己說謝謝有些「破費」,也有些太鄭重了,「醫生治病是本職,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在喻女士專程來感謝時,周汛心中還是泛起了一陣小小的滿足,「解除和減輕病人和病人家屬的痛苦,是我們醫生最大的幸福。」

網友們紛紛表示,孩子媽媽專程挂號表達感謝讓人感動,但卻不值得提倡:

@南部松林96:雖然是正能量,也很令人感動,但佔用專家號有限資源,很令人費解,分級診療的落實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希望廣大百姓朋友要理性就診,不能因為新聞誤導而產生破窗效應

@Leo_henry2333:雖然很感動但是呢只能是個別,不能提倡,畢竟診療資源還是要用在刀刃上

@vase莊裡的pt:分級診療制度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讓不需要的人沒權力掛這個號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事實上,感謝醫生,除了專程挂號當面道謝,不少患者用了別出心裁辦法,讓醫生體會到了這個職業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如果你熱愛塗鴉,擁有藝術細胞,可以考慮:

家屬手繪醫護工作照

據錢江晚報、邵逸夫醫院報道,郭先生出院前,妻子游女士把一個素描本留在了邵逸夫醫院2號樓8樓的護士台上,其中有一張非常特別:畫里的護士頭頂天使的光環,有一對精緻的翅膀。這也是她對護士表達的謝意和敬意。

「以前覺得當老師挺辛苦,現在比比,護士更不容易。」這十幾天,每晚兩位夜班護士的辛苦,游女士都看在眼裡。睡覺之前,護士就穿梭在病房裡,早上四五點醒了,又看到她們在床邊忙碌。最難得的是,忙活了一整個晚上,每一位護士依然帶著滿臉笑容、神采奕奕。

「那天清晨,看到這個瘦瘦小小的身影在病床前忙碌,那一刻,真的有一種閃閃發光的感覺。」這一幕,就定格在了她的畫里。

如果你手巧,擅長手工藝品,再不濟也會個十字綉,不妨試試這個:

自納繡花鞋墊

網友@醫生吳國幸

沒有華麗的語言,只有最真實的感謝,患者張女士,宮腔重度粘連,外院做過幾次手術,每個醫生都給她說幾乎沒有懷孕的幾率,但就是在將要放棄的時候,了解到我院,來院檢查後,給予宮腹聯合手術,術後藥物調理幾個月,促排卵一個月,現已成功生育一女孩。為表示感謝之意,特送鞋墊,一針一線都是對主任的感謝……

如果你覺得自己文筆不錯,又想表達謝意,感謝信是個實惠的方法:

接生的新生兒18年後手寫感謝信

據羊城晚報報道,1997年,葉穎哲出生於東莞市人民醫院;18年後,回到該院做高考體檢的她萌生了一個念頭:「成長不易,我要給當年為我接生的醫生寫封感謝信!」昨日下午,說起收到的這張明信片,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婦產科專家羅淑貞依然很感動。

「儘管已經有半個月了,但現在我想起心裡還是暖暖的。」羅淑貞說,婦產科常常會接到產婦及家屬的感謝信、錦旗等,但接生的小朋友給醫護人員寫感謝信,還是她做婦產科醫生25年來頭一次。

感謝信不夠實在?更想秀一下廚藝,也可以向兩位阿姨學習:

患者康復後做滿滿15盤菜請吃飯

據三峽晚報報道,2017年8月9日中午1時許,在宜昌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部神經內科診室,雞湯、粉蒸肉、炒牛肉、蒸香腸臘肉……滿滿15盤菜擺在診室桌子上,原來這是65歲的彭義軍與72歲的趙春麗自發做飯專程送進科室請醫護人員吃飯,以表達感激之情。

彭婆婆(前排右三)與趙婆婆(前排右一)給查運紅(前排右二)及醫護人員送來香噴噴的飯菜,以感謝醫治之恩。

彭阿姨告訴記者,2012年4月時她出現眼瞼下垂、看東西有重影等情況,6月又出現吞咽困難癥狀,後來因對啥都沒興趣,出現類似抑鬱症癥狀,加上晚上睡不著,前往醫院治療,到了7月時,突然有一天昏迷,被送往市一醫院求醫,再後來發展到全身無力連呼吸的力氣都沒有,只能靠呼吸機維持呼吸,曾被高度懷疑為漸凍人,多方求醫不見好轉,當時家人都很絕望,她也以為自己命不久矣。住進市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後,倪主任請查博士前來會診,細心的查博士耐心詢問病情,根據發病的蛛絲馬跡判斷並非漸凍人病,最終確診為重症肌無力,經過對症治療才死裡逃生。

什麼?手工藝、繪畫、寫信、做飯這些統統不會?不妨試試這個,門檻低但是意義大!

三次送禮被拒,患者決定捐遺體表示感謝!

網友@協和老萬

今天下午門診,某老太癌症痊癒後隨診。診視完畢,老太囁嚅:「W大夫,我再耽誤你一會兒啊,我給你看樣東西」說著掏出了二個紅封皮本本「你不收我的禮物,我想怎樣才能謝謝你呢,我就和老伴簽署了這個協議,特地拿來給你看看」——世上還有哪個職業能夠收到這樣禮物呢不為良相,只為良醫

當然了,送禮也應該聽聽收禮對象的內心真實想法:

一名知乎網友表示:

如果是年輕大夫的話,尤其是像我這樣的實習生,單純口頭感謝就行。不被患者嫌棄我們就滿足了,還能被感謝兩句的話頓時就得覺得自己身上籠罩著一層白衣天使的光芒。(當然表面上還是得表現出呵呵,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轉身離去深藏功與名的感覺(??.???)

如果是老大夫的話,就跟@田吉順老師說的差不多,其實並不圖那句「謝謝」,成就感都是在治療的過程中獲得的。我爸回家有時候會跟我說「哎呀我今天做那個手術太漂亮了」,從來沒說過「今天患者又跪那兒磕頭謝謝我」。當然了,感謝他,他也高興,也可以試著誇大夫牛逼,但是外行人估計也誇不到點兒上。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歡迎轉發朋友圈

投稿郵箱 |yxjtougao@126.com

商務合作 |021-58545118

過往的君子給我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界 的精彩文章:

ICU的3個真實案例,提醒醫護一件重要的事……
醫護曬值班照大賽,第10張好帥!
又一位40歲醫生猝死!一定牢記這9個猝死前兆
2017醫學界宣傳年會大賽之:手把手教你寫報名提案
增收控本!醫院運營管理實戰研修班最後一天招生

TAG:醫學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