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7,今年最高分的劇王出現了!
在觀察了2個星期之後,今年最高分的劇王確定出現了。
那就是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美劇《我們這一天》:
國慶前,這部劇的第二季回歸,第一集剛播完分數直接飆到了9.8。
兩個星期之後,接近4千人評分,分數穩定在了9.7,應該很難跌到哪裡去了。
這個分數比同期其他口碑極高的美劇(如《權力的遊戲》9.2、《使女的故事》8.8)都還要高出不少。
其實分數高並不意外,畢竟第一季在超過2萬人評分的情況下也有9.5分。
外網的評分同樣很好,IMDB 8.8分、爛番茄新鮮指數達到90%:
而且在剛剛結束的艾美獎上,這部劇十提兩中,拿下了兩個大獎(分別是最佳男主以及最佳客串)。
這麼一個口碑和人氣雙高的大熱劇,講的卻是一個平凡家庭的故事。
一切開始於36年前的夏天,那天Jack 36歲生日。
也剛剛好是那一天,他和妻子Rebecca的三胞胎兒女出生。只是只有一對雙胞胎Kate、Kevin成功生了下來,第三個兒子胎死腹中。
在醫院,他們看到了一個被遺棄的小男嬰Randall,出院時他們領養了他,並把他也帶回了家。
導演用堪比電影的畫面和敘事結構,讓劇情在三個不同的時間線上來回穿梭:分別是三姐弟剛剛上小學的時候、三姐弟青春期以及他們36歲的現在。
打亂時間線,除了增加懸疑感(譬如說當他們36歲時,我們知道了他們的父親已經死去,但在其他兩個時間線上,Jack都活著。那麼他到底是怎麼死的?),更重要的是,它像剝洋蔥一樣,人物從彼到此的過程真正得以浮現。
先來介紹一下劇中的五個主角——相比起滿大街都是的超級英雄們,他們實在太平凡。
父親Jack是一個建築工程師,勉勉強強算是中產,為了給3個小孩買房,捉襟見肘。
母親Rebecca是一個家庭主婦,為了養育小孩放棄了自己做歌手的夢想。
女兒Kate從小到大都超重,因為太胖而自卑,生活都圍繞著減肥打轉:
兒子Kevin是個演員,長得帥,但是一直演著自己討厭的角色:
另外一個兒子Randalll是個華爾街的上班族,聰明優秀,但時刻活在害怕被取代的工作壓力與焦慮之中。
他們太普通了,他們的煩惱(肥胖、工作不得志、生活壓力大等等)都是我們所熟悉的,他們經歷的失敗也經常在我們的生活里上演。
通過已經播出的20集,在來回打亂的時間線里,我們看著Jack和妻子如何相遇相愛,從熱戀期的情侶變成養育孩子的父母;看孩子們長大,從天真的小孩變成憂心忡忡的大人。
這過程中沒有什麼驚天陰謀,也沒有什麼反面角色,只有平凡的生活,但導演懂得如何用笑聲、淚水、光線以及生活的小細節去牽引觀眾。
譬如說劇中有一集講的是Jack和妻子帶三個小孩去游泳。
夏天的泳池,擁擠不堪,Jack一到泳池就開始到處搶佔躺椅——這些躺椅稀少珍貴,一不留心就會被別人先佔了。
好不容易拿到了兩張躺椅,想要躺著曬太陽,卻發現三個小孩不見了。
於是Rebecca剛躺下就起身去找兒子,她發現自己領養的黑人小孩Randall走進了一群黑人小孩里——原來這才是兒子一直想來這個泳池的原因,在這裡他能夠找到與他一樣的黑皮膚同類。
接著Jack回頭髮現女兒難過的坐在一個角落裡,她因為身材肥胖而被同伴杯葛,蜷縮在一旁。
Jack把自己的T 恤拿給女兒,告訴她:這是一件神奇的衣服,你套上它,就能夠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不管是公主還是超人。但在爸爸的眼裡,不用這件衣服你也是最好看的公主。
至於Kevin,他一個人孤零零的在泳池裡玩球,差點淹死。
他生氣的衝到岸邊,向著正在安頓Randall和Kate的父母大吼:你們擔心Kate會太胖或者R被冷落,卻從來不重視我!
呼........看吧,一個簡單的夏日泳池,就把身為父母的艱難、肥胖對Kate造成的傷害、Rendle對於自己黑人身份的迷惑、Kevin的孤獨不安都呈現出來了。
但更棒的是,導演對泳池爭吵之後的處理。
在熙熙攘攘的岸邊,父親抱住生氣的Kevin,請求他的原諒:爸爸做錯了,但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你能原諒我嗎?
母親拉著Rendle的手去找到一個黑人母親,問她:以後我的兒子放學後可以去你們家玩嗎?
父母用無盡的耐心與愛去理解自己的孩子、嘗試去解決他們的煩惱。雖然,這些煩惱暫時被摁下以後還會浮起來。
但至少在這個夏日午後,在亂糟糟的爭吵之後,他們一家子沒有因此而忘記相愛。
在黃昏下,他們最後舒服而快樂的依靠在了一起,父親的懷裡是三個玩累了的小孩,母親的懷裡是抱著孩子的父親。
看到這個畫面,頓時有一種內心被用力狠狠擁抱了的溫暖...在這個如《使女的故事》這般極致可怖的故事都與現實息息相關的當下,我們的確缺乏這種平凡的美好與感動。
樓主幾乎看每一集都會哭。
雖然裡面的故事無非日常,但那是你我的日常。
是所有為生計奔波、經歷過離別、嘗過孤獨無助的成人的日常。
哭並非因為故事有多煽情,而是它勾起了太多的回憶。在這個沒有大場面、也沒有英雄的劇情里,你認出了自己的生活;在這擁有各種缺陷、嘗過種種失敗的家庭里,你看到了自己。
只不過很多時候,你的平凡與失敗都被忽視,甚至被鄙夷。
而這一次,這部劇用好聽的音樂、溫暖的畫面、恰當好處的表演把它們放在了鏡頭中央。而且告訴你:
「萬物皆有裂隙,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在槍聲四起的焦慮時代,這是最及時的一碗雞湯。
最後樓主再專門談談這部劇對親密關係的處理。
毫不誇張的說,這部劇刻畫了樓主見過的、最健康的家庭觀與愛情觀。
這並非說劇中的幾對伴侶之間沒有矛盾、萬事和諧。
恰恰相反,他們的關係建築在矛盾之上。
Jack和妻子Rebacca非常相愛,但在結婚後,Jack發現妻子不願意生小孩。
她不想改變自己的生活,而Jack卻渴望有一個家庭。
Randle和妻子也感情很好,但是他想領養一個嬰兒,對此他的妻子並沒有做好準備。
意見不合、步調不一,無論他們多麼恩愛,這些都難免發生。
很難得的是,這部劇的每個男性都很尊重女性,而每個女性都敢於發出自己的聲音。
Rebacca不願意生小孩,那麼她也不會因為害怕傷了丈夫的心而委屈自己。
她想繼續在台上唱歌,於是與丈夫一起商量如何在一堆家庭瑣事里抽出時間。
Randle的妻子更是如此,她明確表達自己想趕快回到職場去的願望,所以不願意再領養嬰兒了。
在歧意發生時,作為一對伴侶,他們能做的就是不斷的溝通、理解、商量。在做出決定的過程中,伴侶雙方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據理力爭,而不是「一味的犧牲」。
因為生活是共同構建的,所以每個決定都要一起完成。
也就是,把對方真的看作「伴侶」,是合作夥伴,而不是下屬、工具。
如Rendle所說,沒有誰是完美的,但通過努力,我們可以一起把日子過得不錯。
見習編輯 歐鴻 總值班 萬鵬


※小孩遇車禍被壓車下 路過巡邏武警緊急救援
※長江再增一座大橋!白沙長江大橋有望年底開工
※8歲兒子當編劇兼主演 媽媽當導演拍科幻電影記錄孩子成長
※5天,美女愛上大她10歲的殘疾人 結婚12年,他們朝夕相伴
※反差萌!這份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簡歷看了能笑背過氣去
TAG: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