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國70年跟蹤研究的5項發現

英國70年跟蹤研究的5項發現

歡迎點擊「科學網」關注我們!

The Conversation(對話)網站2017年10月6日發表Philip Perry的文章,介紹了英國的一項歷時超過70年的跟蹤研究。

為了弄清英國的出生率自19世紀中葉以來為什麼一直下降,英國在1946年發起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大型追蹤研究——National Birth Cohort study(英國出生隊列研究),此項研究總共收集了近1.4萬名嬰兒的數據,將1946年3月出生於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的幾乎所有嬰兒囊括在內。自此以後,研究人員一直在追蹤這批樣本中每個人以至其後代的情況,直到現在。

目前,該項目由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運行,改名為National Survey of Health and Development(NSHD,國家健康與發展調查)。

調查對象在2到4歲期間時,研究者關注家庭的社會經濟狀況及其對孩子成長、發育和發病率的影響。調查對象在5-15歲期間時,關注其教育檔案,考察其學業成績和學力。調查對象在16-31歲期間時,不斷收集其健康數據,還考察少年犯罪記錄和教育結果對日後就業、職業、收入等有什麼影響。調查對象在32-53歲期間時,主要關注其身心健康。最早參與項目的調查對象已經超過70歲,他們在一生中的不同階段已經被調查了23次。他們提供了自己的血液、皮膚、DNA等樣本,接受了智商測試,多次填寫了詳細的問卷表。他們和研究人員一道,為英國的保健、教育及社會發展事業提供了寶貴的數據,做出了重要貢獻。

該項目的5個主要發現如下:

1

成功

出生於貧困家庭對日後發展有極強的限制作用。父母的態度對於孩子未來成功非常重要,如果父母堅信有一個公正的社會,堅信努力終有報償,則其子女表現往往較為卓越。

2

家教

對於童年認知發育、教育結果和日後職場成功,父母的用心是最重要的因素。早期經歷,尤其是孩子頭幾歲時的經歷,給人生定了基調。家教的風格和種類將產生巨大差異。經常與孩子交談、認真傾聽孩子說話、對孩子慈愛熱情的家長,將發現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更好,日後在職場上更成功。

3

貧困

該研究揭示出,英國的階級分化曾經多麼嚴重。在20世紀40年代後期,英國貧窮孕婦遭遇死胎的概率要比其他富裕國家中貧窮孕婦遭遇死胎的概率更大。直到今天,出生於貧困家庭者的總體健康狀況更糟,收入更低,更可能患肥胖症。令人揪心的是,英國零零後這一代人中,超過一半經受過貧困的打擊。

4

健康

同貧困的效應一樣,幼年得過重病通常預示著成年期的健康狀況不佳。貧困是健康的顯著決定因素。平均說來,在貧困家庭長大的人,成年後更可能體重超標,更容易得高血壓,更容易患重病,壽命更短。

5

教育

生活條件差的孩子,尤其是來自貧困家庭和工人階級家庭的孩子,更可能學習吃力。3歲窮孩子的智力發育程度簡直比富足家庭孩子要落後整整一年。家教得當有助於彌補起點失利帶來的損失。起居有常會使孩子在學校中成績更好,表現更好。每天讀點東西給孩子聽至關重要,若孩子在5歲前就以閱讀為樂,日後的學業成績更好。家長若教孩子認字識數,帶孩子去各種地方(如博物館)和走親訪友,給孩子各種新鮮體驗,則孩子日後更可能成功發達。

所有這些發現似乎都是常識:孩子需要培養。不過,有一條令人警醒的發現不可忽視:經濟差距會給人的福利和未來發展前景帶來永久的傷疤。因此,縮小貧富差距無比重要,應成為每個國家的政府下一階段應追求的宏大目標。

編譯資料來源:

http://bigthink.com/philip-perry/5-key-findings-from-the-longest-running-study-on-human-development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自武夷山科學網博客。

鏈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079740.htm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會是誰?
如何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
楊振寧先生的名篇被PRL退稿的過程
漫話基因剪刀和基因編輯:細菌是功臣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