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顏純鉤:一心一意讓他贏在起跑線,可能反而毀了他的無價之寶

顏純鉤:一心一意讓他贏在起跑線,可能反而毀了他的無價之寶

最近正在讀《別鬧了,費曼先生》。費曼是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是一個科學頑童。他除了做物理研究,還熱衷於搗亂攪事,又特別喜歡打鼓,這本書是他和朋友的兒子在打鼓之餘神聊聊出來的。

這真是一本奇書,從頭到尾妙趣橫生,時常讓你笑破肚皮。最近台灣時報出版社,出了一個「經典共讀系列」,這本書也躋身中外經典名著之列。

十一二歲時,費曼就在家裡擺弄收音機和各種電器,無師自通修理收音機,成了半個專家。又自己製造警報器,安裝在睡房門上,父母夜深了回來,習慣到他睡房看看,還怕吵醒他,小心推開房門,誰知道警報器就「嗚哇嗚哇」大叫起來,把他父母親嚇一大跳,這時小費曼就從床上跳起來,大叫:成功了!成功了!

有一次他找到一個汽車上的點火器,把它拿來玩,拿一張紙對著點火器,利用火花在紙上畫出圖案。誰知道一不小心把紙點著了,情急之下,他把燒著的紙丟到垃圾桶,誰知道更燒著一堆桶里的報紙。眼看火勢大起來,還好他聰明,拿一本舊雜誌蓋到垃圾桶上,把火悶熄。房間里煙太大,他怕驚動父母,把垃圾桶移到窗外,誰知室外風一吹,垃圾桶里的火又燒得更旺……

這只是開頭部份的兩三件小事——但且慢,有哪一個中國父母,會放心讓自己十一二歲的孩子,關在睡房裡面擺弄電器?

香港十一二歲的孩子,有的出門上學前還要菲佣幫他綁鞋帶,至於擺弄電器那種要命的玩意兒,做父母的除非發神經,否則是絕對不會坐視不理的。

但假設當年費曼的父母親被警報器嚇過以後,馬上強行清理他的睡房,將他那些破破爛爛的電器、電線、工具都掃地出門,並且嚴禁他再沾手,那費曼還會不會是日後的費曼,那就是一個疑問了。

費曼

有一個朋友的孩子,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讀小學五級時,就熱衷計算機和網路,當時我們都還不懂計算機,更不明白網路是怎麼一回事,但朋友的孩子已經在網路上和外國孩子通電郵。我那時聽說,都覺得不可思議,怎麼一個孩子坐在家裡,就可以和遠在千里之外的陌生人互通信息。當時我跟朋友說,你這孩子是天才,要好好培養。

過不久,朋友告訴我,他已經沒收了孩子的計算機,強迫他放棄這個課餘興趣,因為他馬上面臨升學考試,要有好成績,才能進好中學。他說孩子哭了一個晚上,後來也沒辦法,乖乖就範。

這孩子後來去澳洲升學,修的是工商管理,工作還是要和計算機打交道,但計算機或網路已不是他的職業。如果他小學五年級開始,就擺弄計算機和網路,等到我們都上網的年代,他可能擺弄出什麼有意思的成績出來也不一定。

很多親友的孩子,直到升讀大學,都沒搞清楚自己興趣在哪裡。問他想修什麼專業,都說不知道。有的讀了一兩年,才發覺選錯了,然後又轉系,轉系倒沒什麼,轉了新系,還是覺得不對勁。

因此,一個孩子從小就找到自己興趣的東西,那是很難得的事情,那是他的天性一早啟發了他,又因某種機緣,讓他心靈偶然那一閃光,照亮昏暗蒙昧的內在世界,在那裡引爆巨大生命能量。世間芸芸事物中,有一種東西讓他興奮,讓他著迷,他可以不計代價去了解它,不眠不休去研究、試探、折騰,和它廝磨就很開心,離開它又很痛苦,顯然,這個孩子比別的孩子更早就開竅了。

做父母的,對孩子的興趣給予理解、支持、幫助,讓孩子在自己興趣的方向上盡情嘗試,挖掘潛能,順水推舟,樂觀其成,那是孩子的福份﹔反之,一早就把孩子的興趣扼殺掉,那隻能說是一種不幸。

近年來香港為人父母者,時興一句話,叫做「不要輸在起跑在線」,後來更有人變本加厲,主張「讓孩子贏在子宮裡」、「讓孩子贏在射精前」,都不知道這些為人父母者是怎麼想的。人生是一場長距離障礙賽,贏在起跑線而輸在終點,有什麼用?你起跑快了,但一生那麼長,障礙一重又一重,你在第一重障礙面前已經倒下來,贏了起跑線又算什麼能耐!

我不知道有多少香港孩子,因為要搏高分,入名校,被迫要放棄自己初始的興趣,每天放學奔波在各種交通工具上,去參加這樣那樣他根本沒有興趣的「興趣班」,以求五花八門的一技之長,可以和別的孩子爭一日之短長。他父母也很辛苦很糾結,只是他們永遠不知道,在他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心裡就有一些什麼東西被愛他的父母親殺死了。

當然,孩子的興趣不一定都在很小的時候就自我發現,他的興趣也不一定長久不變,他的興趣也未必成長為他的職業。我的意思是,對孩子的興趣應該用心觀察,小心保護,寧肯稍稍縱容,也不要輕易扼殺,因為一個孩子從小培養出某種興趣來,那是他生命中的無價之寶。

我女兒小時候,也像別的香港孩子一樣,由父母親作主去學彈鋼琴,又學跳芭蕾舞,假日里有時候我也要帶她到鋼琴老師那裡去學兩個鐘頭。可是女兒回家後從不練琴,也沒見她練習芭蕾舞的動作,我就和太太商量,把她兩種興趣課都停了。事情很簡單,她對彈琴和跳舞都沒有興趣,沒有興趣的事,學來做什麼?

女兒後來到加拿大升中二,有一次我和她聊天,隨口問她將來想做什麼,她說好像對新聞有興趣。我就幫她訂《時代周刊》等新聞雜誌,又提醒她看電視時,注意主播讀新聞的發音和節奏。有一次夜深了,她母親聽到樓下有人在講話,以為有朋友上門,後來才發覺,原來她在跟電視上主播讀新聞。那次以後,我就知道可以放心讓她自由發展了。

費曼的父母親,在他十一二歲上,容忍他一個人玩弄危險的電器,這在我們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或許他們有一些安全措施,可惜書中沒有交代﹚。但如果反過來,我們對自己的孩子,從小管得死死,這也不行那也不對,只管我們自己怎麼要求,不管孩子怎麼想,一心一意讓他贏在起跑線,可惜又不知不覺間扼殺孩子的天性,說到底,那對孩子來說,才是無可挽回的損失。

費曼一生調皮搗蛋,對什麼都好奇,都喜歡折騰,又喜歡作弄人,鬼主意層出不窮。他參加曼哈頓計劃後,有一段時間精疲力盡,覺得自己油盡燈枯,有一天康乃爾實驗室主管威爾遜跟他說:「當我們聘請一位教授時,我們會負起所有的風險,如果不夠好,也沒話好說了。但你不應該擔心你在做些什麼以及沒做些什麼。」

費曼因此豁然開朗,他發覺以前自己研究物理,都只因為興趣,好像在跟它玩遊戲,只會想這是否有趣,好不好玩,不會考慮究竟對核物理的發展是否重要。

此後幾天,他在餐廳里看一些人在玩耍,把一個餐碟丟上空中,碟子升起時,他發現它邊飛邊擺動,邊緣上的紅色康乃爾校徽也轉來轉去,而且校徽運動速度比碟子轉動的快。

他就計算碟子的運動,計算出碟子上各質點的運動規律,然後推算出方程式,接著是狄拉克方程式,再接下來是量子電動力學。他說:「一切是那麼毫不費力,這些題目玩起來是那麼容易……我做的毫無意義,可是結果呢,卻恰好相反。後來我獲頒諾貝爾獎的原因——費曼圖以及其他研究——全都來自那天我把時光『浪費』在一個轉動的餐碟上!」

好奇、好玩引發興趣,興趣引發生命內在的驅動力,如果碰巧他又不太蠢,堅持下去,那麼一個人總是可以成就某種事情的,唯一條件是:他父母親不曾在他年幼時把他的興趣扼殺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李華芳:比起他靠經濟學賺到的錢,諾獎那點錢算什麼
十一貝子:果郡王允禮和他的花園
《紅樓夢》講的都是「地球往事」
梁捷: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沒有爭議
陳方:不要考慮旅行對孩子來說有什麼意義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