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廣辨授受(5):受菩薩戒時所應該作的事情(3)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廣辨授受(5):
受菩薩戒時所應該作的事情(3)
受戒羯磨
二、受時所作
爾時有智有力菩薩,於彼能行正行菩薩;以無亂心若坐若立,而作是言:汝如是名善男子聽,或法弟聽,汝是菩薩不?彼應答言:是!
《瑜伽論記》卷第十(之上):「言若坐若立者。景云:若對立像戒師則立,若對坐像戒師坐,故言若坐若立。暉云:戒師壯少有力即立,者瘦無力即坐。
此師依持論判。受戒章雲。有三問答。一問種姓,二問名字,三問發願。
自此已後下三番羯磨是根本受菩薩戒,舊論無正法羯磨,三藏觀此間無人受菩薩戒。故不肯翻。諸德或夢得羯磨文示於三藏,三藏云:遂為流行,別有羯磨正同此論。此文中能受師問受戒菩薩,皆答言能,不同受比丘戒三羯磨時無問答也。」
三
正作羯磨
如法問定。問答種性。
「正作羯磨」,正式作羯磨了。爾時有智有力的菩薩,「於彼能行正行菩薩」,求受菩薩戒的人,叫能行正行的菩薩。能修學聖道的菩薩,叫作正行。
「以無亂心」,這位有智有力的傳戒的菩薩,心裏面不亂。「若坐若立」,或者坐在那裡,或者立在那裡。「而作是言」,就這麼說。「汝如是名善男子聽」,你叫什麼名字,這位善男子你要注意。「或法弟聽」,或者稱之為法弟。「汝是菩薩不?」,這叫做「問答種性」,你是菩薩種性嗎?「彼應答言:是!」,這個求受戒的菩薩應該答「是」。這是「問答種性」,你要承認你是菩薩,菩薩種性。
發菩提願未?應答言:已發!
問答發願。
「發菩提願未?」,那個傳戒的菩薩問他:你發無上菩提心沒有?「應答言:已發!」,已經發了,發了無上菩提心了。
延伸閱讀:
1、《顯揚聖教論》中的發菩提心儀軌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ODA3NTkxMg==&mid=2654748561&idx=3&sn=df19ef78d4cdb6ca44efa248f61a33af#rd
2、發菩提心的五種相貌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ODA3NTkxMg==&mid=2654748293&idx=1&sn=7fd3bb00482b4027e3f260919b078480#rd
3、發菩提心的內因、外緣、作用力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ODA3NTkxMg==&mid=2654748375&idx=1&sn=3966578ae328673bc8101f674b61f75e#rd
自此已後,應作是言:汝如是名善男子、或法弟,欲於我所受諸菩薩一切學處,受諸菩薩一切凈戒。謂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如是學處,如是凈戒,過去一切菩薩已具未來一切菩薩當具、普於十方現在一切菩薩今具。於是學處、於是凈戒,過去一切菩薩已學、未來一切菩薩當學、現在一切菩薩今學。汝能受不?答言:能受!
問答受戒。
「自此已後,應作是言」,應這麼說。「汝如是名善男子、或法弟,欲於我所受諸菩薩一切學處」,某某善男子,想要在我這裡受這個菩薩戒一切的學處、菩薩戒。「受諸菩薩一切凈戒」,要求秉受諸菩薩的清凈戒法。「謂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這三聚凈戒。
「如是學處,如是凈戒」,三聚凈戒是菩薩所學處、是菩薩的凈戒。「過去一切菩薩已具」,過去的菩薩已經具備了這件事。「未來一切菩薩當具」,將來他會具足。「普於十方現在一切菩薩今具」,普於十方世界現在的這一切菩薩,現在具足了這個菩薩戒。
「於是學處、於是凈戒,過去一切菩薩已學、未來一切菩薩當學、現在一切菩薩今學」,對於這個菩薩所學處,菩薩所學的凈戒,是過去的一切的菩薩已經學習了,「未來一切菩薩當學」,將來的一切菩薩他們將來會學習。現在一切菩薩現在在學習。
「現在一切菩薩今學。汝能受不?」,這位傳戒的菩薩問這位受戒的菩薩,你能不能接受嗎?「答言:能受!」,是能接受。
能授菩薩第二第三亦如是說,能受菩薩第二第三亦如是答。
「能授菩薩第二第三亦如是說」,這個傳戒的菩薩還要再問前面這個文,一共說三遍,亦如是說。「能受菩薩第二第三亦如是答」,能受!
往期閱讀
文章|觀諸法如 校對|如相 編輯|如心 美編|如梵 圖片|網路
發 心


※宋思溪藏本大唐西域記
※一個愛臭美的國王竟然證得了阿羅漢
※虛雲·少年游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廣辨授受(4):受菩薩戒時所應該作的事情(2)
※菩薩的身光吸引了哪些佛國大菩薩們的注意?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