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三國時期著名的冤家死對頭,曹丕與曹植誰更厲害?
人們常說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關於這樣的例子哪個朝代都有,不過三國時期是最多的。曹操在三國時期是非常著名的一個人,可以說他是一個大政治家。對曹操的看法,宋代以前是最客觀的。
《資治通鑒》里評價他「知人善察,難眩以偽。然後就算是這樣一個人也避免不了家庭糾紛,在他駕崩後,其兒子們就開始互鬥了。由此我們便可以知道權利是個多麼誘人的東西了。曹操本來有意向讓曹植繼承自己的大權。
因為曹植往往有著不俗的表現,曹操愛財,因此他很想將權利傳給自己的三兒子。雖然從文學上曹操屬意曹植,但是從政治上他又覺得將江山交給曹丕更加穩妥些。因為這個背景,所以曹丕上位後採取了一系列行動。
因為曹植曾經差點成為繼承人,所以他肯定不能夠輕易的放過他了。曹操死了,曹丕對曹植的報復很快就開始了。他想找個方式羞辱曹植,於是讓他七步成詩,沒想到曹植真的完成了。曹丕無奈,只好將他送到自己的封地去。
後來曹丕攻打吳國回來的時候,還順道去看了看曹植。曹植被曹丕封為陳王,但是因為曹植,曹丕對宗室里的兄弟都十分狠心,在他手底下幾乎沒有兄弟能夠平平安安的過自己的生活,常常被一些地方官欺負。
同時曹丕非常的信任外姓大臣,比如說司馬懿。在這樣的背景下,後來司馬懿的叛變沒有人能夠阻止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因為宗室王爺的手中都沒有權利,所以給後來的叛亂創造了條件,導致政權喪失。
因為如果當時宗室王爺手中有權利的話,在司馬懿叛變時直接以一個「清君側」的理由便可讓司馬懿無處可逃。自然也就不會發生後來的那麼多事情了,曹丕和曹植其實各有優點,我們也很難分清誰比較厲害。
曹植才華橫溢,而曹丕懂得權謀之術。如果當時兩人能夠聯合起來,大概會改變歷史吧可是,生在權勢之家,有時本是身不由己,兄弟之間斗得你死我活本就是常事。誰又能真正的分得清誰對誰錯呢?


※秦楚兩國斷交後,眾諸侯為何都以為秦國不義?
※太子劉據為何選擇舉兵造反,其死因是什麼?
※古時候孩子們都是幾歲入學,他們也分「快慢班」?
※這是古代最了不起的兩次「飯局」,連曹操都被騙到了?
※皇上也能被「冒充」,為何有人冒充光緒帝還無人發現?
TAG:歷史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