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店紛紛關門,上海這條最美馬路已經人氣不在?
民國期間,上海灘最有腔調的人,白天在外灘上班,晚上回法租界西區的寓所休息,現在上海最美的旅遊線路還是這裡,逛了外灘,就該來這條小馬路走走了,全長1183米的武康路,原以美國傳教士約翰·福開森命名,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築於1907年,整條路為南北走向,北起華山路,南至天平路、餘慶路,沿線共有優秀歷史建築總計14處,保留歷史建築37處,主要是西班牙式、法國文藝復興式等風格的建築。
除了建築,最吸引遊客的就是這高大的法國梧桐行道樹了,特別在深秋,趨之若鶩的來追尋那一抹充滿異國情調的濃烈秋韻。
1907年造的這路原先叫福開森路,慢慢這裡成了法租界,後來汪偽政府「接收後,汪精衛為了洗白自己,把租界里200多條以外國人命名的馬路,全部改成以中國各省、市及部分縣級行政區域名稱命名,他憑自己多次途經武康上莫干山留下的美好印象,就以武康命名。
道路沿途兩邊是上海最有名的西方洋人和達官名人、商賈富豪的高級住宅區,如40弄的67、99號是洋人大班住宅;390號是義大利總領事官邸,393號則是民國革命先驅黃興的故居,孫中山曾多借宿這裡商議革命;而位於武康路與湖南路口的湖南別墅先為周佛海私宅,解放後陳毅、鄧小平在這裡暫住過,賀子珍則在此隱居了20多年;榮獲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裔科學家高錕曾就讀於武康路世界學校;113號則是一代文學巨匠巴金的故居,巴金在這裡完成了被海內外文學界、思想界稱之為「一部說真話的大書」的《隨想錄》。
不過滄海桑田,武康路的名字沒有隨風而去,但路上的有些景觀不在了,比如這個壁畫,很多人喜歡來這兒擺造型。
尤其是秋天,和路邊的秋色配合的很和諧,可惜現在沒了。
還有這天使花園,其實就是牆上的一個小櫥窗,現在也不見了。
再看眼酣然入睡的小天使,是不是現在回到天上去了?
不過年初的一場法國麵包店用過期麵粉的事件很大的衝擊了這兒,這個跑路的法國老闆在武康路上共開了6家網紅店!從法式餐廳開始,接著法式麵包店、可麗餅店、咖啡館、漢堡店和冰淇淋店就一個個全部出現在了武康路上。FARINE 是 2012 年在武康路上開出的一家法式麵包店,平時門口的露天長餐台總是人滿為患,當初的醜聞就是從這裡爆發,熱鬧現在是看不到了。
這家叫 Rachel's 的漢堡店,也用了同樣的麵粉,所以也只能關門了。
當時也是人頭攢動,洋人的比例遠遠大於國人。
帥氣的送貨三輪車,誰會想到如今是這樣的下場,老闆弗蘭克·路易斯的作為,真是完美詮釋了人為財死這句話。武康路的商機,成也是他,敗也是他,當初帶紅了一波武康路商潮,如今又引領一輪關店潮。因為麵包店涉嫌食品安全問題被查封后,相關部門對周圍的店進行了檢查,有些店被查出不具備營業執照,有些則是恰好房租到期沒有續約,因此武康路上出現了一波「關店潮」。
那網紅消失了,武康路衰敗了?怎麼可能!其實武康路是「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不是靠排幾個小時隊吃個冰淇淋來體現的,來看看真正的武康路網紅,這著名建築設計師鄔達克早期作品武康大樓,以前曾叫諾曼底公寓,是一座典型的法國文藝復興建築式樣的大樓,也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築,著名電影藝術家鄭君里、趙丹、秦怡、孫道臨等曾居住於此。
記得小時候路過武康路,感覺都是幽雅寧靜,現在似乎變得越來越熱鬧,向南京路靠攏了,這到底對還是不對呢?這歷史人文街區該不該多多引入商業,大家有什麼看法?


※新核雕把玩前,這麼重要的細節你注意到了嗎?
※價值五百萬的龍洋幣,你家有幾枚?
※書畫經紀人王翠艷推薦雞年應該收藏那些作品?
※一輪秋月,一壺月白,押窯最後幾天,抓緊機會!
※毛主席花了200人民幣,買過龍泉這裡一把寶劍
TAG:紫晶洞的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