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exo:除了增加交互維度,它還要幫你「記憶」成千上萬種手勢
GIF/1305K
2007 年,喬布斯發布初代 iPhone 時,曾向觀眾演示一種名為「捏放」的操作,即並起兩個手指在屏幕上按壓,然後將手指分開,從而放大查看照片。這個如今看來再平常不過的功能,當年卻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在場的觀眾齊聲大呼「哇哦」!
當然,除了「捏放」式的操作,這樣的觸屏交互還有諸如三指下滑截屏、單點模擬滑鼠左鍵、長按模擬滑鼠右鍵等更多功能。而如何將觸屏的作用發揮到最大,這就更多取決於開發者的想像力了。
2012 年成立於美國的 Qeexo 便是一家旨在挖掘觸屏交互最大潛力的科技企業,其開發的觸屏交互已經在華為等多個品牌的手機上運行。
為觸屏交互提供更多緯度
其實,早在 Qeexo 奇手成立之前,單指觸控甚至多指觸控都已經出現了,但在 Qeexo 聯合創始人 Sang Won Lee 看來,之前觸控應用的維度是不夠的,「滑鼠最早的時候只有一個按鈕,但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因此現在的滑鼠都有左鍵和右鍵兩個按鈕,多了一個維度,這才使得電腦操控變得如此順暢。」Sang Won Lee 表示,「在觸屏時代,我們就是希望在不增加額外硬體,比如觸控筆等的情況下,僅僅使用觸摸屏,為設備增加一個新的輸入維度。」
據了解,Qeexo 奇手的技術名為 FingerSense,其利用移動設備中標準的加速計來感應手指不同部位接觸屏幕時所產生的不同振動模式,比如用指關節敲擊屏幕的聲音十分清脆,而手指觸摸屏幕的聲音十分輕柔。通過識別比對這些不同的振動模式,FingerSense 可以幫助設備識別指尖、指關節、手指甲、觸控筆等操作,從而幫助手機等設備擺脫多年未變的單一的「指尖」操控,為觸屏交互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例如,用戶使用指關節在屏幕上點擊滑動,就可以直接進行文本選擇操作。而在此之前,如果想要複製某段文字往往需要點擊、長按、拖動、選定等一系列繁瑣的操作。
只需單指關節連續雙擊屏幕即可截全屏、單指關節敲擊+繪製 S 字母實現滾動截屏;雙指關節雙擊錄屏;單指關節在屏幕劃橫線實現分屏操作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傳統觸屏技術也可以通過繪製字母的方式快速打開相應的 APP,但其基本上只能在黑屏狀態下實現,而 FingerSense 則可以在亮屏甚至正在使用其他軟體的條件下實現這個功能。FingerSense 縮短了操控流程,可為消費者節約不少的時間。
雖然在筆者看來,利用指關節操作首先就需要翻手,這對於已經習慣了指尖操控的用戶而言需要很大的學習成本。但我們也發現為屏幕引進更多的操控維度已經成了行業趨勢,比如,蘋果的 3D Touch 便為設備帶來了滑鼠右鍵的功能。
不過,Sang Won Lee 介紹,不同於 3D Touch 需要屏幕硬體上的支持,FingerSense 方案是完全基於軟體實現的。不需要新增硬體,即可在移動設備上運行,而且可實現多平台兼容,可無縫整合到任何操作系統中,各類移動設備生產商均可採用。
據了解,從 2014 年開始,FingerSense 方案便已在華為二十餘款手機上使用,覆蓋用戶達到上千萬。除了華為,Qeexo 目前也還在與阿里雲 OS、高通等企業展開合作。Sang Won Lee 表示,今年下半年會有更多中國手機廠商的產品將搭載這項功能。
幫你「記憶」成千上萬種手勢
觸控技術的發展已經給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比如蘋果 MacBook 上的觸摸板便已經幾乎完全取代了滑鼠的功能,而且還有更多如兩指滑動翻頁、三指滑動切換程序等眾多功能。然而,人的記憶始終是有限的,不可能記住太多的快捷方式,目前 MacBook 便具有三大類共計 14 項不同的手勢功能,但消費者真正能記住的其實並不多。消費者的記憶力已經成了充分發揮觸控板以及觸摸屏潛力的最大阻礙。
為此,Qeexo 還推出了一款名叫 TouchTools 的觸控系統方案,其希望通過「自然手勢」的方法幫助用戶自然而然地記住更多的手勢功能。
比如用戶只需要模擬拿橡皮擦的手勢在屏幕上滑動,系統便會自動識別並虛擬出一塊橡皮擦,隨著手勢的移動自動擦除相應的文字。類似的,TouchTools 目前已經能夠識別並虛擬出諸如捲尺(用於量長度、畫直線等)、放大鏡、相機(用於截屏)、滑鼠、筆等眾多與現實生活相聯繫的功能與工具。
基於同樣的原理,Qeexo 甚至還可以幫助手機識別人的耳朵,為此 Qeexo 還專門做了一個名叫 EarSense 的純軟體產品,用於替代距離感測器,能夠識別移動設備與臉和耳朵的觸碰,忽視通話中不經意的接觸。
另外,AR、VR 作為繼手機之後的下一代個人移動終端,Sang Won Lee 表示 Qeexo 也正在 AR、VR 領域做一些交互研究。對於具體的研究成果,Sang Won Lee 並不願意多說,但他表示將手抬在眼鏡附近進行手勢操作可能會比較累,而利用小幅度的真實運動模擬虛擬場景中的大幅度運動卻又不夠真實,但不管怎麼來說,Sang Won Lee 始終認為運用於 AR、VR 領域的新型人機交互依然需要有大數據與機器學習的支持,而這便是 Qeexo 的根基所在。
另外,Sang Won Lee 表示 Qeexo 的一個優勢便是可以將方案引擎寫得非常小,佔用的 CPU 資源也比較低,並且非常低功耗,因此,它可以比較方便地嵌入到設備裡面去。「與之形成對比的則是,其他很多機器學習引擎必須要連接到雲端才能使用。」
Qeexo CTO Chris Harrison 是卡耐基梅隆大學人機交互的教授,他的研究廣泛地涉獵於各類新型感測技術和人機互動技術,特別潛心於讓「小設備派上大用場」的各類人機交互技術。Sang Won Lee 表示人才資源也是 Qeexo 不能忽視的競爭優勢,據了解,Qeexo 目前的員工有 40 餘人。
據悉,Qeexo 奇手科技已經完成 450 萬美元的 B 輪融資,KTB Network 領投,Inventec,Sierra Ventures,Danhua Captial 跟投。


※早 8 點檔:樂視網股票自 10月17 日起將繼續停牌
※如果最萌域名 .cat 開放給你註冊,你需要知道這背後的故事
※給你提醒發郵件的AI助理智商甚至不如6歲兒童,但為什麼要怕他?
※這個假的 Adblock Plus 已經被 37000 多人錯誤下載
※美圖發布 M8s 新機,主推動漫 IP 元素
TAG:動點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