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客觀看待精準發力

客觀看待精準發力

中國債務水平是一個全球熱議話題。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了與中國的2017年度第四條款磋商報告,吸引了國內外投資者廣泛關注。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報告預測中國非金融部門債務佔GDP比值將由2016年的235%上升到2022年的290%,並據此認為中國債務增長速度處於危險路徑。

2016年中國GDP達到11.2萬億美元,佔全球的14.8%,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3.2%,經濟發展舉世矚目。但總有那麼一些西方人士,老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中國,各種唱空中國經濟、唱衰中國的論點層出不窮。

最近一個唱衰中國經濟的典型論調就是中國地方債務負擔過重,極有可能引發債務危機,並由此引來一系列違約風險、系統性金融風險和區域性金融風險。英國《經濟學人》此前發表的《即將到來的債務危機》(The Coming Bebt Burst)就是其中的代表。不可否認,中國的地方政府的確存在債務負擔,但中國的地方債並非如上述論點所稱的如此嚴重,更不存在整體性的違約風險。

整體而言,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平穩增長、債務以內債為主、儲蓄率較高、銀行體系抵禦風險能力較強以及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並採取一系列舉措降低企業槓桿率等因素,使得中國發生債務危機是個小概率事件。

IMF特別指出的中國債務問題具有預警意義,但對債務水平未來5年仍保持快速上升的結論有失偏頗,顯然沒有考慮近年來中國政府多措並舉降槓桿之下實體經濟槓桿率增速已經明顯放緩的客觀事實。我們在正視其建議的同時,還需客觀看待、具體分析中國債務水平、結構和成因,在此基礎上才能精準發力、綜合施策,實現穩妥有序降槓桿,穩定並有序化解債務風險。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當前中國金融體系改革、國企改革和財稅體制改革等相關領域改革的積極協調推進,將會為債務的可持續變動保駕護航。為什麼這樣講?

首先,金融體系結構更趨平衡,有助於改善企業融資結構。一方面,股票市場的大力發展,能夠加快資本形成,降低企業的槓桿率。另一方面,我國債券市場的深度和廣度將進一步拓展。

其次,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當前產能過剩行業中大量「殭屍企業」不僅抬高了國有企業的槓桿率,而且還佔用了大量財政、金融資源,擠佔了中小企業的發展空間。因此,通過有效的市場機制實現優勝劣汰,推動「殭屍企業」有序退出市場,是國有企業改革支持降槓桿的重中之重。

最後,財稅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有助於更好地約束地方政府的舉債行為。中國大規模存量地方政府債務的成因,表面上看是由於地方政府的投資衝動,深層次看則存在地方政府財權與支出責任不匹配以及預算管理體制不完善等深層次原因。為此,中央正在按照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時間表重點推進改革。

從本期開始,本報推出「科學看待中國債務問題」專題報道,陸續刊登一些權威機構及人士看待中國債務問題的剖析文章,以期正視聽、明來路、知方向,也歡迎廣大讀者踴躍投稿,表達自己的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發展網 的精彩文章:

黃金周江蘇全省銷售額超170億元 同比增長11.02%
京津冀中「通武廊」協同發展「試驗田」-通州
上海市商務委:「商務鐵軍」助推城市轉型
2017中關村創新創業季閉幕
第六屆中國航空金融發展國際論壇新聞發布會成功舉辦

TAG:中國發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