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渤海銀行第三次增資受挫:未能如期獲得監管機構批准

渤海銀行第三次增資受挫:未能如期獲得監管機構批准

3個月前浮出水面的渤海銀行第三次增資計劃遭遇變數。

10月9日,中遠海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中遠海發,601866.SH)公告稱,經與渤海銀行溝通,截至公告日,增資事項仍未獲得銀監會等監管機構批准,根據雙方簽訂的《渤海銀行第三次增資意向書》約定,中遠海發全資子公司中海投資暫無需履行現金出資義務。

中遠海發與渤海銀行增資意向書自動失效條件。

根據中遠海發此前公告,與渤海銀行簽署的增資意向書在遇到3種情形時即自動失效,其中便包括此次增資交易在2017年9月29日前(含當日)仍未獲得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以及國有資產監管機構等監管機構批准(核准)。

5月26日,中遠海發全資子公司中海集團投資有限公司(中海投資)與渤海銀行簽署《渤海銀行第三次增資意向書》, 擬以約17.59億元現金認購渤海銀行5.84億股普通股,占渤海銀行本次配股總額約11.72%,增資完成後,持股比例將從13.67%下降為13.17%。

不過,增資意向書自動失效並不意味著中遠海發放棄增資計劃。其在10月9日發布的公告中亦指出,將積極與渤海銀行溝通,根據中國銀監會等監管部門審批進度及意見繼續推進本次增資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渤海銀行雖然已經歷過兩次增資擴股,但目前來看,其資本充足率指標情況不容樂觀。2016年報數據顯示,該行2015年、2016年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7.75%、7.89%,剛剛超過7.3%和7.7%的監管紅線,但並未滿足2017年末需達到8.1%的監管標準。

渤海銀行的上一次增資計劃在2011年,渤海銀行在當年啟動第二次增資擴股工作,隨後便深陷「信託股權迷局」。根據渤海銀行2016年年報,截至報告期末,該行第二次增資擴股工作尚未全部完成,主要原因在於天津信託有限責任公司認繳的5.95億元增資款尚未符合監管機構規定的增資條件。

受困於信託股權問題,渤海銀行在其提出的一體化解決信託持股問題和增資擴股事宜的原則性方案中明確表示,「在戰略投資者先期收購信託受益權,信託持股問題得以解決的前提下,啟動第三次增資」。

渤海銀行成立於2005年12月,總部位於天津,是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也是12家股份制銀行中僅存的3家未上市銀行之一,其餘兩家為廣發銀行和恆豐銀行。2017年6月27日,渤海銀行董事長李伏安在2017夏季達沃斯論壇「中國金融改革的全球影響」分論壇上透露,渤海銀行正在籌備上市事宜,爭取2017年下半年啟動,如果情況比較好的話,明年上半年完成上市。從2006年至2016年,渤海銀行凈利潤從虧損2.12億元增長到64.73億元,營業收入從22.3億元增長到218.65億元,資產規模從153.4億元增長到8561.2億元。

2016年年報顯示,渤海銀行自成立以來始終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也沒有發行過內部職工股。不過,渤海銀行的股東格局基本穩定,7名股東持股比例11年來從未變過。

若渤海銀行此次增資計劃能夠完成,將打破其自成立以來7名股東持股比例不變的格局。

據2016年年報,渤海銀行的7名股東為:天津泰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泰達控股)、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渣打銀行)、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註:2016年年底,中海投資受讓了其持有的全部渤海銀行股份)、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國投公司)、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寶武集團)、天津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天津信託)、天津商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天津商匯投資),持股比例分別為:25%、19.99%、13.67%、11.67%、11.67%、10%、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中通快遞突然宣布漲價:稱成本增加,同時為保障客戶利益
日本朝野激辯修憲,安倍欲恢復「文官統制」拉攏小池合作
特朗普前妻自稱「第一夫人」,梅拉尼婭回擊:她為賣書博眼球
俄羅斯和沙特進入「蜜月期」?中東格局重塑定型還早
一箭十星並完成一級火箭海上回收,馬斯克的太空夢想更進一步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