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醫生告誡剖腹產坐月子的10個原則,受益一生
生產是喜悅的!選擇合適的生產方式將胎兒順利娩出,是所有準爸媽及醫護人員所期望的。
剖宮產,也叫剖腹產,是指經由切開腹部及子宮的方式將胎兒娩出,其目的是因特定適應症之下,為保護胎兒及母親安全,必須選擇之生產方式。剖宮產完全不同於陰道分娩,它是要在小腹部作一條長10厘米的切口,打開腹腔,切開子宮,取出胎兒然後層層縫合。手術傷口很大,創面廣,又和藏有細菌的陰道相通連,所以剖宮是產科最大的手術,有很多併發症和後遺症,產科醫生在非不得已的情況下施行此項手術。其常見的併發症有發熱、子宮出血、尿瀦留、腸粘連;最嚴重的併發症有肺栓塞、羊水栓塞,可導致猝死;遠期後遺症有慢性輸卵管炎及由此導致的宮外孕,另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等。這些併發症的預防,一方面靠醫生,另一方面需要病人的配合。所以術後加強自我保健,對於順利康復是很重要的。
剖宮產坐月子10原則
1. 儘早活動
孕婦在產後易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情況,尤其是剖宮產,更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因此為了避免這個的癥狀出現,孕婦應該在雙腳恢復正常的時候就多走動走動。
24小時後應該練習翻身、坐起,並下床慢慢活動,當導尿管拔除後應多走動,這樣不僅能增加胃腸蠕動,還可預防腸黏連及靜脈血栓形成等。下床活動前可用束腹帶綁住腹部,這樣走動時就會減少因為震動的關係碰到傷口而引起疼痛。
2. 及時大小便
一般術後第二天靜脈滴注結束會拔除留置導尿管,拔除後3~4小時應排尿,以達到自然沖洗尿路的目的。如果不習慣卧床小便,可下床去廁所,再解不出來,應告訴醫生,直至能暢通排尿為止,否則易引起尿路感染。
剖宮產後,由於傷口疼痛使腹部不敢用力,大小便不能順利排泄,易造成尿瀦留和便秘,若有痔瘡,情況將會變得更加嚴重,故術後產婦應按平時習慣及時大小便。
3. 清淡飲食
剖宮產產婦術後6小時內因麻醉藥藥效尚未消失,全身反應低下,為避免引起嗆咳、嘔吐等,應暫時禁食,若產婦確實口渴,可間隔一定時間喂少量溫水。術後6小時,可進食流食,如熬得很濃的雞、鴨、魚、骨頭湯等。進食之前可用少量溫水潤喉,每次大約50毫升,若有腹脹或嘔吐應多下床活動,或者用薄荷油塗抹肚臍周圍。第一餐以清淡簡單為宜,例如稀飯、清湯,並要少量。若無任何腸胃不適,則可在下一餐恢復正常的食量,哺喂母乳的媽媽可多食用魚湯及多喝水。
術後盡量避免攝取容易產氣的食物,其他則依個人喜好適量攝取。避免油膩和刺激性的食物,多攝取高蛋白、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幫助組織修復(如魚、雞肉)。此外多攝取纖維素以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
4. 密切觀察惡露
無論是自然產還是剖宮產,產後都應密切觀察惡露。剖宮產時,子宮出血較多,應注意陰道出血量,如發現陰道大量出血或衛生棉墊2小時內就濕透,且超過月經量很多時,應及時通知醫護人員。
正常情況下,惡露10天內會從暗紅色變為淡黃色,分娩後兩周變為白色,4~6周會停止,若超過4個星期還有暗紅色的分泌物或產後兩個月惡露量仍很多時,應到醫院檢查。看子宮復舊是否不佳,或子宮腔內殘留有胎盤、胎膜,或合併有感染。
5. 保持傷口清潔
要特別注意腹部傷口癒合及護理。腹部傷口分為二種,直切口與橫切口。??產後第二天,傷口換敷料,檢查有無滲血及紅腫,一般情況下術後傷口要換藥兩次,第七天拆線。如為肥胖病人,或患有糖尿病、貧血及其它影響傷口癒合的疾病要延遲拆線。術後若產婦體溫高,而且傷口痛,要及時檢查傷口,發現紅腫可用95%的酒精紗布濕敷,每天兩次。若敷後無好轉,傷口紅腫處有波動感,就確認有感染,要及時拆線引流。
6. 擦浴較安全
自然產的產婦可以馬上洗澡,以淋浴為主。但剖宮產產婦原則上不要淋浴,若傷口碰到水,要立即消毒,同時蓋上消毒紗布。理論上選擇擦浴較安全,至少等拆線後再淋浴。
7. 適當按摩子宮
生產完後,在臍下方可以摸到一團硬塊,即為子宮。產婦可適當地按摩子宮,增強子宮收縮,避免發生產後大出血。另外,靜脈滴注或口服藥中,大多有子宮收縮劑,產婦應如期將藥物服完。生化湯也是幫助子宮收縮的湯劑,可於三餐之後服用。一般來說,子宮收縮會有稍微的疼痛,但都在可忍受範圍內,倘若服用止痛藥後仍疼痛不止,應告知醫護人員。
若出現子宮異常壓痛且合併有發燒癥狀時,可能是子宮內膜發炎。產後子宮細菌感染,是剖宮產後最常見的合併症,產程、手術時間過長、術前產婦有貧血或術中出血較多,都容易引起感染,因此預防性抗生素治療就成為減少術後感染的方法。由於目前抗生素藥物種類較多而且藥效較明顯,所以一些較嚴重的炎症如骨盆腔膿腫、敗血症性休克、盆腔靜脈血栓已較少見。
8. 側身餵奶
產婦在產後第1-4天會有脹奶的現象,此時可以哺喂母乳。但剖宮產的媽媽往往因為傷口疼痛降低了哺乳意願,其實只要在術後側身餵奶就可減少傷口因動作拉扯而產生的疼痛不適。
9.及時收腹
人體子宮呈倒三角形,在懷孕期間,由於孕婦要攝取相應的營養成分以補充寶寶營養吃的過多,而導致胃部增大,同時孕期由於寶寶在母體子宮不斷增大,肝臟,腸胃上移,一旦孕婦產下寶寶身體的各個器官便會下移,但無法找到最實的支持點也就是恢復原位。子宮騰空,也就出現了平常所見產婦有肚腩,婦女病,腸胃不適,未老先衰等相關癥狀。所以這時必須束縛,束縛可以收縮腹部,防止內臟下垂,預防婦女病,束腹材質最好選用棉質透氣性好的。我用的一款是同事告訴我的分體套裝,哺乳也特別方便,而且還有托胸,收副乳的效果,越早穿恢復的越好!等孩子斷奶就晚了即使減完肥身材也是不好看,當時穿上去的感覺好舒服啊,又不緊不嘞。我把伊服連接附在下圖,圖中下方就是,需要的諮詢哦。幸虧我的同事告訴我,不然我現在肯定也像好多產後媽媽一樣,擁有一副臃腫的身材和大肚子。
束縛依地址《1》《1》《9》後面,《4》加《1》《1》
最後《3》《4》《9》《7》、連起來就是喂,浩,真心不錯,喜歡的可以去諮詢。
產後六個月是各位媽咪們恢復體型的黃金時機,因為這個時候體內的脂肪是屬於流動的,所以各位媽咪們一定不要錯過這個黃金時機哦,不然可就追悔莫及啦。
10.不能同房
無論哪種生產身體都需要時間恢復,傷口癒合時啪啪啪無疑會增加感染的風險。
每個人產後恢復時間是不一樣的,有的長有的短,爸爸們要耐心等待,還要多體貼諒解自己的妻子。注意產後6周內是不能同房的,哺乳期同房一樣要避孕!
剖腹產,由於手術傷口範圍較大,表皮的傷口在手術後5~7日即可拆線或取除皮膚夾,但是,完全恢復的時間大約需要五六周的樣子。如果護理傷口護理的很好,那麼可以縮短恢復周期。無論是會陰切開傷口或剖腹傷口的照顧原則大致相同,但因部位的不同,所以在促進傷口復原時就必須運用不同的技巧。
剖腹產的傷口要勤換藥,保持傷口和周圍清潔乾爽。保護好手術後刀口的刀痂。休息時最好採取側卧微屈體位,以減少腹壁張力。可在醫生指導下,塗抹一些外用藥。隨時保持疤痕處清潔,及時擦去汗液,不要用熱水燙洗。拆線後,要避免劇烈運動、身體過度伸展或側屈。
1.鼓勵新媽媽在手術後多散散步。散步能幫助新媽媽儘快恢復胃腸系統功能。
2.每天一定要查看腹部切口,並給傷口消毒。
3.在手術後1周內,每天測量兩次體溫(如果新媽媽自我感覺身體不適,應增加測量體溫次數)。
4.術後兩周內,避免腹部切口沾濕,新媽媽可用濕毛巾擦浴,惡露未排乾淨之前一定要禁止盆浴。
提醒:出院時,醫生會在新媽媽的傷口上貼一塊敷料包。這塊敷料包最多只能貼3天,到時候一定要撕掉。很多新媽媽怕傷口暴露在外面會引起摩擦,其實只要穿上生寶寶前的孕婦內褲,就能蓋住傷口了。另外,現在縫合傷口的多是羊腸線,萬一遇到線頭外露的情況,媽媽可別用剪刀去剪,也別試著去抽,等產後42天複查時,讓醫生來解決。


※坐月子的「老觀念」,你是否正在經歷?
※產後恢復身材5要點,第5點大部分媽媽都做不到!累哭了
TAG:寶寶成長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