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空移動辦公何者最有效率?
研究顯示,肢體運動可以令我們更富有創造力。例如,一項近來在斯坦福大學開展的研究表明,即使被試者僅只是在跑步機上一邊慢走一邊瞅瞅白牆,行走也能激發創造力。
然而,其它類型的運動又有怎樣的影響呢?移動(從簡單地上下班通勤到跨越國界的長途差旅)辦公能否令人們精神振奮,進而得到工作效率或創造性思維的提升?
近幾年來,市面上出現了專為旅行與遠程工作二合一而設計的出遊項目。創立於2014年的「黑客天堂」(Hacker Paradise)攜開發人員、設計師以及企業家前往異國工作、遊覽,每次一去就是幾個星期。而去年,「遠距年」(Remote Year)與75位遠程工作者共同展開了一段為期12個月、足跡遍及全球12個國度的旅程,其間,「遠程族們」的辦公環境每每令人驚嘆,(且變換無窮)。另一項名為「coWork the World」的項目將在五月啟動。這項為期一年的項目將被拆分成為七段行程,遠程工作者們可以只選擇部分行程,也可以選擇全部行程。與此同時,「美鐵作家駐車」(AmTrak Residency for Writers)計劃則資助那些在長途列車旅途中工作的創作型職業作家。
去年12月間,我與其他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和英國人一道,踏上了節假日出遊的旅程。而一路上乘船、坐飛機、搭火車,耗費了我大把的時間。
當我登上從舊金山開往墨西哥的假日游輪,與家人共度為期10天的海上之旅時,想到自己在接下來一周半的時間裡,可能要過沒有手機、沒有互聯網的生活,我既緊張又興奮。這艘游輪提供海上互聯網服務,但價格高得離譜,因此,我決定統一不予購買。而取而代之的是,我下載了幾篇要評審的學術文章,捎帶上要謄寫的訪談錄音,還向媽媽保證我會徹底整理好數千張的婚禮照片。
或許,游輪並非最理想的工作場所——對於容易暈船的人尤其如此
研究顯示,手機、電郵會降低勞動者的生產效率。沒了諸如此類的干擾分心,也不用為準備飯菜這樣的日常瑣事擔憂費神,我想像自己在一個瀕海的露天平台上工作,一干就是幾個小時,彷彿一台高產的工作機器。而現實卻五味雜陳,暈船、疲勞以及沒完沒了的干擾相互交織,輪番上演。
一天下來,諸事不斷,使我沒法搞定任何一項工作:我得享用全天供應的餐點,得與家人們敘敘舊,還要趕幾場(除非暈得太厲害,不然都會參加的)音樂演出和綜藝節目。而到了每晚8點,我發覺自己已筋疲力盡,隨時可以伴著游輪的搖晃進入夢鄉。
然而,另一些人的確成功實現了在船上辦公。
一位同船遊伴告訴我,為了查收電子郵件,他每天在網吧里付費上一個小時的網。他表示,這是他一天中最富有成效、最為專註的一個小時,因為他的目標便是儘可能高效地利用這段時間。然而,在船上的其它任何一段時間裡,他都很難讓自己投入到工作中去。
「誰會登上一艘游輪,還試圖搞定一點兒工作呢?」他問道。他言之有理。
就工作而言,每班航程終了都有繞不開的最後期限,這對工作而言,將是強有力的激勵因素
心理學家亞當·蓋林斯基(Adam Galinksy)所開展的研究顯示,如果你正要登機的話,好消息是,你已然更可能獲得創造力的提升。他的研究已經表明,異國閱歷有助於增強創造力,因為我們會體驗到不同的文化、品嘗到不同的飲品,感覺耳目一新。
蓋林斯基指出:「融合性很重要,因為在我們所謂的認知靈活性和認知複雜性中,它是一個關鍵性的變數。這種靈活性通過模式識別來發揮效用。」
他以在盤子里剩食物為例進行闡述。在有些文化中,在盤子里剩食物是一種尊重的表現,示意你已經吃飽;而在另一些文化中,這樣做會讓主人以為,你覺得餐食並不十分美味。通過辨別諸如此類的思維方式差異,人們靈活思維的能力隨後便得到提高,創造力也得以增強。
他指出:「我們的另一個發現是,了解外來文化,並將它們與你自己的原生文化關聯起來,會促使人們在思維的精密性、複雜性上得到增強。」
在一項開展於法國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的調研中,蓋林斯基和同事給剛入學的新生們布置了一個作業,以測量他們思維的綜合複雜程度——也就是說,他們想到多種視角並綜合起來的能力。研究者發現那些身兼母國和東道國雙重文化認同的人(即所謂的「文化雙棲者」)擁有更高的思維綜合複雜程度。這使他們更富有創新精神,且更容易得到提拔。
顯然,這看起來就像某些長期差旅中的遠程工作者的感受。目前正在參加「遠距年」出遊項目的薩拉·卡曾斯(Sara Cousins)表示:「經常性的中斷勢必令人保持頭腦的清醒,而接觸了如此眾多的不同文化和商業環境,我的創造力也因此得到增強。例如,就整體氣氛而言,在新加坡召開的商務會議與在伊斯坦布爾召開的商務會議相去甚遠。」
更多的實體空間(像能讓人看到列車窗外的那種)可能大有裨益
當前「遠距」團隊的另一位成員吉緹卡·阿格拉瓦爾(Geetika Agrawal)指出,旅行讓她有了更深入的反思,並為她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然而,她表示在自己剛來的第一個月,掙脫一板三眼的生活,並非易事。「後來有一天,我才意識到了自己的習慣一直在扼殺創造力,」她說道。「當你處在持續不斷的旅行中時,習慣是很難養成的。每一天、每一月都是不同的——你結識新的朋友,見識到做事的新方法,發現新的行為方式,因而你的思維總是活絡而富有創造性的。」
我們中極少有人會有機會加入這樣一個長期的項目。但是,飛機上移動辦公又會如何?
我發現自己在飛機上辦公效率不錯,因為每班航程都會結束,這是一個避不開的最後期限。
儘管已有研究表明,最後限期的約束可能會導致工作質量的降低,但是,就完成一個項目而言,無止境的時間也會導致效率低下;最後限期可以成為生產力的一個強大驅動力。(只要我們可用來完成一項工作的時間還有剩餘,我們會擴展工作來耗盡剩下的時間,這種思想被俗稱為帕金森定律)。這就是為什麼幾乎每一位我認識的自由撰稿人朋友都是當最後期限迫在眉睫時,突然變得聚精會神,文思泉湧。
為了最大限度地在長途移動辦公中提高我的生產效率,我給自己設定好降落前需要完成的具體任務,因為之後干擾便再度降臨。比如說,在飛往以色列的航班上,我可以搞定很多我在船上做不了的任務,包括閱讀數篇研究文獻,為這篇故事做準備,還有,對了,整理數千張婚禮照片。
然而,儘管我在飛機上的辦公效率比在海上的辦公效率高很多,我還是更喜歡在家裡辦公。
然而,列車上的辦公體驗卻不盡相同。我曾數次乘火車穿越以色列,事實證明,這不僅是移動辦公效率最佳的時刻,而且甚至比我在家辦公還更富有成效。置身車廂中,不僅相對來說干擾為零、擁有一個不可逾越的最後期限,而且凝視著窗外的樹木、大海和天空匆匆略過,視野流動而開闊,我感到舒緩而頗受啟迪。
即便只是瀏覽自然風景圖片,也可以促進認知能力的提升
科學似乎佐證了這一觀念。
蓋林斯基表示:「研究表明,人們在天花板較高的房間里的創造力比在天花板較低的房間里的創造力要高。其思想在於,在某種意義上,物理空間開闊心理空間。所以,如果你在旅行,觀賞那些遼闊的山脈,可能會有立竿見影的啟發效果。」
另外,科學研究也一再表明工作間隙欣賞自然風光的好處。在密歇根大學的一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相比於在城市中漫步,在植物園中散步能更加顯著地提高人的注意力。即使只是瀏覽自然風景圖片,或者從辦公室窗口看看室外的綠化,也能帶來認知能力上的提升。
「列車間歇性的移動,和窗外移動的風景,總是不停地改變,永遠是全新而不可預知的。此刻眼前還是一片樹林,下個瞬間又變成河流或高山,這使你產生一種不真實的感覺,一種恍惚感。這種感覺正是你需要的。當你漸漸懸浮於時間和空間當中時,你將更容易融入到自己的故事中,」參與「美鐵作家駐車」計劃的克塞尼雅·安森(Ksenia Anske)說,「不像充斥著汽車、雜訊和燈光的高速公路,你在這裡就是獨自一人,或者認為自己是獨自一人。列車窗外綿延的大地不斷飛逝,除此之外你再也看不到別的風光。你可以把列車類比為一條漫長的林中小徑,唯一的區別在於你無法一直行走,只能端坐著,並在你的筆記本電腦上打字。」
坐火車上下班?那可能只是你創造新事物的開端……


※讓你迷人的原因是「信息素」嗎?
※搞暈絕大多數人的兩個心理遊戲
※如何阻止『末日』小行星撞擊地球
※如何應對棘手的加薪談判?
※八句金言!
TAG:智慧學習型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