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小小就要在舌頭上挨一刀,這樣就能早開口說話了?
很多長輩都認為,小寶寶舌頭剪一刀就可以更早說話且口齒清晰。額,這是哪門子的偽科學呢?剪一刀,剪的可不是舌頭而是舌系帶,而且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剪這麼一刀,只有一些舌系帶過短的寶寶才需要可別搞錯了哦!
什麼是舌系帶過短?
舌系帶正常的情況下舌頭可以自由活動,舌尖能夠自然地伸出口腔外,也可以向上舔到上齒齦。
但有些寶寶因為先天發育異常,導致舌系帶過短,就會出現人們所稱的「大舌頭」。
具體表現為:
舌頭伸出口腔外的長度比正常孩子短且不能自主地往前伸;
舌頭往前伸時會因為舌筋的牽引而凹陷,舌尖呈W形,而正常舌尖伸出是呈V形的;
喂母乳時包裹不住乳頭常出現漏奶的情況;
舌尖不能夠自主往上翹,也不能伸出舔到上嘴唇。
舌系帶過短的危害!
舌系帶過短會造成寶寶吮吸困難及漏奶而無法獲得足夠的奶汁,影響正常生長;
會出現寶寶口水過多、難以安撫等情況;
舌系帶過短還會影響寶寶的咀嚼功能,引起吞咽異常,導致進食困難,還可能因為錯誤的用力方式使牙齒生長參差不齊;
因無法正常地用舌頭舔牙來清理牙齒的食物殘渣,因而可能會增加齲齒及牙周病的發病率;
因為舌頭被限制了活動,寶寶語言能力會受阻,有些字發音會比較困難。
很多家長認為:舌系帶過短造成的這些危害,只要上醫院剪一刀,就能以絕後患了,非也非也!
舌系帶過短能否一刀切?
首先
新生兒出現舌系帶過短可能是短暫性的生理現象,剛出生的嬰兒,舌系帶可以延伸到接近舌尖,隨著發育舌系帶會往舌根退縮,一般2歲左右就能發育正常了。
其次
新生兒進行舌系帶修整手術雖然簡單,但容易產生術後感染,而且約30%~50%的寶寶手術後會發生重新黏連,導致舌系帶更短。
所以說小嬰兒出現舌系帶過短,家長不能任性一刀切。
若是寶寶出現舌系帶過短,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是否需要立即手術。
小嬰兒因舌系帶過短而出現母乳餵養障礙的,在嬰兒時期就可以進行舌系帶修整術;
其他情況可以先暫緩手術。目前認為舌系帶修整術的最佳年齡為6周歲左右,該年紀的孩子已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能夠更好地配合手術的進行,但具體還是要諮詢口腔科醫生後再做決定。
舌系帶過短該如何治療?
1、語音治療
語音治療包括僅實施規範性語音治療及術後語音治療,課程需根據不同年齡及患兒的自身情況制定。
僅實施規範性語音治療適用於不想動手術的患兒,但研究表明其效果差於術後語音治療。
2、非麻醉下的舌系帶切開術
利用剪刀、電刀、激光燈將舌系帶剪開。此手術簡單易操作,手術後一般不會有很大的出血且傷口不易黏連,但需要孩子的配合,且不一定能夠達到最好效果,有時候可能需要二次手術。
舌系帶較薄,且年紀在6周歲的孩子,可採用非麻醉的舌系帶修整術。
3、全麻下的舌系帶修整術
有些孩子因為舌系帶較粗,如果手術後不縫合可能會再次黏連,效果較差,因而可選擇全麻的舌系帶修整術;還有一些孩子比如6歲以下的一些患兒,手術中不能夠配合醫生,也需要實施全麻手術。
該手術的好處就是可以一次達到較為滿意的效果,但相比非麻醉手術,需要住院,花費較高。
還有家長認為:寶寶說話晚、發音不準就是因為舌系帶過短,只要切一刀就能好好說話了,舌系帶想說:我怎麼就這麼容易躺槍呢!
日常語言培養很重要!
說話晚也就是語言發育遲緩,一般有生理原因(舌系帶過短、唇裂、齶裂)、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並不一定是舌系帶過短所致。
發音不準與舌系帶過短有一定關聯,但也不是唯一原因。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培養很重要:
首先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有些家庭的組建可能來自不同的地方,於是各種方言夾雜普通話,會讓孩子一頭霧水,不知道該如何去學習,最好選擇普通話先教學;
睡前可以多給孩子講講故事,放一些兒歌及益智的動畫片,讓孩子能夠更多地接觸語言的熏陶,從而潛移默化地學習說話;
孩子發音如果不準確,可以慢慢糾正,但切忌訓斥和責罵孩子;
家長跟孩子說話時,語速盡量慢,吐字要清晰,如果孩子學著模仿,可以多重複幾遍以便記憶;
有些家長,總是急於替孩子表達,比如孩子指著一個玩具還沒說出口呢,家長就迫不及待的說寶寶是不是要玩具啊?
這樣不但會阻礙孩子說話的能力,還由於過分的寵溺對孩子獨立性格的培養沒有好處;孩子如果要表達,家長就該引導,而非代勞。
如果寶寶存在舌系帶過短的情況,爸媽們一定要帶寶寶去醫院做檢查並遵醫囑行事。
本文為健康之路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長時間戴胸罩容易得乳腺癌?不,這八類女性才要小心!
※染髮劑傷腎又致癌?到底有沒有安全的染髮產品?
※「聽說穿塑身衣能減肥,但我卻穿出了婦科病…」
※高血壓的「攻心計」,比《宮心計》更可怕!
TAG:健康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