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逆全球化得不償失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著名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在峰會上做主旨發言)
文匯網訊(駐聯合國記者 袁博)中國旅美科技協會10月6日至9日在紐約舉辦主題為「美中創新、創業與合作發展」峰會暨第25屆年會。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在峰會上稱,逆全球化成本難以承受。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在峰會的主旨演講中表示,當前世界經濟已經進入到全球化分工和布局階段,逆全球化會使現有供應鏈體系運轉中斷,其成本高昂,得不償失。因此,全球化趨勢難以逆轉。「貿易保護主義沒有贏家,在當前全球經濟競爭、創新、開放的大背景下,關起門來搞貿易保護註定會失敗。」
斯蒂格利茨還特別稱讚了中國在全球化中的表現。他說,當美國越來越呈現出貿易保護主義傾向,甚至挑戰全球貿易規則時,中國卻成為經濟和貿易全球化的有力支持者,尤其是中國領導人在達沃斯論壇上的有力聲明令人印象深刻。他還認為,必須有一個各國都能接受的法律準則,來保障經濟和貿易在全球範圍內的正常運行。而世貿組織框架下的相關規則就是這樣一個已被證明並行之有效的準則。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斯坦福大學教授張首晟在峰會上發言)
「天使粒子」發現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斯坦福大學教授張首晟博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科技創新要有天馬行空的思維。最前沿的科學研究項目不再是某一領域的單打獨鬥,而是需要計算機科學、醫學、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各種技術人員組團作戰,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物理領域的低溫電子顯微鏡技術就是明證。中國這些年的科技投入非常大,很多研究機構的硬體建設已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但另一方面,科技創新也需要科研人員擁有獨立思考的空間、跨界思維的能力,利用好奇心進行探索的情懷,有時甚至要達到天馬行空的程度。
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李中祥對記者表示,「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資產在於人才」。鑒於此,清華控股依託長期以來打造的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的重要國際生態平台——「跨太平洋創新走廊」,深度挖掘全球科技精英、產業精英對技術的理解、經驗和能力,深度挖掘產業體系與區域經濟的創新需求,為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中國優秀學子「回國服務、為國服務」提供全面的支撐和服務。
據本屆年會組委會負責人、旅美科協大紐約分會會長沈琦博士介紹,為期三天的年會吸引了來自中美各地的近千名科研人士、學者和留學生出席大會。今年的年會亮點包括六大論壇,內容涵蓋教育、生物醫藥、信息技術與科技金融、新能源與新材料、創新與創業、美中基建合作等;而另一大亮點便是30多位來自學術、教育、商業和政界的世界級演講嘉賓與行業精英,分享了他們在各自研究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中國駐紐約總領事章啟月在峰會上致辭)
成立於1992年的美國「中國旅美科技協會」,是在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旅美華人綜合性科技組織之一,活躍於美國本土的同時也聯繫著大批海歸學者,有效地促進了中美之間教育、商業、金融、科技、創業等方面的民間交流合作。


※審批服務實現「三平台」同步預約
※宋代士人的新畫卷
※他留下了《保爾·柯察金》中譯本
※美國制裁拉近俄羅斯與委內瑞拉
※執法部門迫切希望訊問槍手女友
TAG:文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