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飯後養生方法
養生
10-11
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1、食後手摩腹
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曾說:「中食後,以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緩緩行。食畢摩腹,能除百病。」食後按摩腹部,既可促進胃腸蠕動和腹腔內血液循環,有益於增強胃腸功能,又可作為一種良性刺激,通過神經傳入大腦,有益於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調節和發揮,有益於健身防病。具體做法:以掌心著腹,以臍部為中心,慢而輕柔地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各20圈。
2、食後須漱口
古代醫學家張仲景指出:「食畢當漱,令齒不敗而口香。」食後漱口,可保持口腔濕潤度和清潔固齒,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強味覺功能,還可有效地防治口腔及牙齒的疾病。保護好口腔和牙齒,有益於增進食慾和幫助消化吸收,如此,老年人就會感覺吃得香、身體好,就能健康長壽。
3、食後賞音樂
古人說:「食後不可便怒,怒後不可便食。」柔和輕快的音樂,乃至賞心悅目的環境,都可以作為一種良性刺激通過中樞神經系統調節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與此相反,喧鬧嘈雜的聲音、強烈激昂的節奏、混亂不堪的環境、污濁難聞的氣味,毫無疑問會對情緒和食慾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食後欣賞輕柔明快、美妙動人的樂曲,對人體大有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