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陳摶老祖的傳世之作《心相篇》(下)

陳摶老祖的傳世之作《心相篇》(下)

陳摶老祖的傳世之作

《心相篇》

(下)

陳摶(871年—989年),字圖南,號扶搖子,賜號「白雲先生」、「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道家學者、養生家,尊奉黃老之學。

唐咸通十二年(871年),陳摶出生於亳州真源縣(今亳州市譙城區十八里鎮陳庄村)(或雲普州崇龕縣,今重慶市潼南區崇龕鎮)[1]。唐文德元年(888年),陳摶受皇帝召見,賜號「清虛處士」。五代吳越寶正七年、後唐長興三年(932年),陳摶去京城洛陽應考進士,名落孫山。後唐清泰二年(935年),隱居武當山九石岩。後晉天福二年、南唐升元元年(937年),返古蜀,拜邛州天慶觀都威儀何昌一學鎖鼻術。著有《胎息訣》、《指玄篇》等專著。後晉天福四年(939年),游峨眉山講學,號「峨眉真人」。著有《觀空篇》等。並拜麻衣道者為師,從事《易》學研究,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龍圖序》、《太極陰陽說》、《太極圖》和《先天方圓圖》等,現流傳的著作託名者居多。後晉天福十二年(947年),陳摶同麻衣道者隱居華山雲台觀。常遊歷於華山、武當山之間。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受周世宗柴榮召見,任命「諫議大夫」,不仕,賜「白雲先生」。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宋太宗趙光義召見陳摶。北宋雍熙元年(984年),太宗再次召見陳摶,賜「希夷先生」稱號。北宋端拱初年(988年),仙逝於華山張超谷,享年118歲。

處家孝悌無虧,簪纓奕世;與世吉凶同患,血食千年。

【譯文】處家孝悌無虧的,世代福祿不盡;與世人患難與共的,永遠受人敬仰。

曲意周全知有後;任情激搏必凶亡。

【譯文】自己吃虧受氣、曲意周全他人的,一定有後報;任性暴烈、一意孤行的,必定凶亡。

易變臉,薄福之人奚較;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

【譯文】易變臉的人薄福,何必與之計較呢?耐久可交的朋友,大肚能容,是值得信任、依靠的人。

好與人爭,滋培淺而前程有限;必求自反,蓄積厚而事業能伸。

【譯文】爭強好勝的人雖能風光一時,卻前程有限;不與人爭,經常自我反省的人,福德厚實事業一定能發達。

少年飛揚浮動,顏子之限難過;壯歲冒昧昏迷,不惑之期怎免。

【譯文】少年人飛揚浮動的,往往都壽不過三十歲;壯年人還魯莽行事的,四十歲上難免有大難。

喜怒不擇輕重,一事無成;笑罵不審是非,知交斷絕。

【譯文】不分輕重、喜怒無常的人一事無成,不分是非、喜歡拿別人開玩笑的人,好朋友也會與之斷交。

濟急拯危,亦有時乎貧乏,福自天來;解紛排難,恐亦涉乎囹圄,神必佑之。

【譯文】救人於危難之中的人,有時也遭遇貧困,自有天賜福;為人分憂解難的人,雖然有時也有牢獄之災,自有神來保佑他。

餓死豈在紋描,拋衣撒飯;瘟亡不由運數,罵地咒天。

【譯文】被餓死的人僅僅因為面相上有「螣蛇紋入口」了嗎?是這些人不知惜福,糟踏五穀;得瘟疫而亡的人是因為運數不好嗎?是這些人自己造孽還咒罵天地。

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發;常思退步,一身終得安閑。

【譯文】甘心忍受他人的欺辱,後代一定發達;常退一步為他考慮,終身自在安閑。

得失不失其常,非貴亦須大富,壽更可知;喜怒不形於色,成名還立大功,奸亦有之。

【譯文】榮辱得失不動心的人,不是貴也是大富,長壽更不用說了;喜怒不形於色的人,功名可成,也有大奸之人。

無事失措倉皇,光如閃電;有難怡然不動,安若泰山。

【譯文】無事倉皇失措的人,福祿薄如電光雷火;有難怡然不動的人,福祿重如泰山。

積功累仁,百年必報;大出小入,數世其昌。

【譯文】積功累仁的善行必得善果,即使等上一百年,也會得善報;幫助別人多,所得利益少,這樣的家道一定會數世昌盛。

人事可憑,天道不爽。

【譯文】可以憑藉人事,驗證天道(天理、因果報應)的準確。

如何餐刀飲劍?君子剛愎自用,小人行險僥倖。

【譯文】為什麼有人走上絕路自殺呢?君子剛愎自用而失敗,小人冒險沒成功,都可以導致自殺。

如何短折亡身?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種種皆薄。

【譯文】為什麼有人夭折亡身,作了短命鬼呢?因為是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處處都薄。

如何凶災惡死?多陰毒、積陰私、有陰行、事事皆陰。

【譯文】為什麼有人遭遇橫禍,凶災惡死呢?因為這些人多陰毒、積陰私、有陰行、事事皆陰。

如何暴疾而歿?縱慾奢情。

【譯文】為什麼有人暴病而亡?因為恣情縱慾,精氣耗盡。

如何毒瘡而終?肥甘凝膩。

【譯文】為什麼有人毒瘡而死呢?因為這些人飲食上肥甘凝膩。

如何老後無嗣?性情孤潔。

【譯文】為什麼有些人年老尚無子嗣呢?大多因為性情孤潔。

如何盛年喪子?心地欺瞞。

【譯文】為什麼有人於盛年喪子呢?心地欺瞞——陰損事做多了,虧心事做多了。

如何多遭火盜?刻剝民財。

【譯文】為什麼有人總是遭遇水火盜賊之災呢?因為刻剝民財,損人利己。

如何時犯官府,強梁作膽。

【譯文】為什麼總是有人違法亂紀?倚仗著權勢、地位,膽大妄為。

何知端揆首輔?常懷濟物之心。

【譯文】什麼人能當宰相?常懷濟物之心的人。

何知拜將封侯?獨挾蓋世之氣。

【譯文】什麼人能拜將封侯呢?有獨挾蓋世的胸襟、氣魄的人。

何知玉堂金馬?動容清麗。

【譯文】什麼人能以文章博得功名呢?格局清麗,神清氣秀的人。

何知建牙擁節?氣概凌霄。

【譯文】什麼有人能夠委以重任,鎮守一方?志存高遠,氣概凌霄的人。

何知丞簿下吏?量平膽薄。

【譯文】為什麼有人只能當小職員呢?因為量平膽薄。

何知明經教職?志近行拘。

【譯文】為什麼有的人靠通明經典卻以教書糊口呢?因為胸無大志,行為拘謹。

何知苗而不秀?非惟愚蠢更荒唐;何知秀而不實?蓋謂自賢兼短行。

【譯文】為什麼有些人看著是好苗子卻成不了才呢?因為作人愚蠢,行事荒唐;為什麼有些人只得到虛名虛利,人生沒有實際的結果呢?因為自以為很有才,且德行有虧或行動跟不上。

若論婦人,先須靜默,從來淑女不貴才能。

【譯文】說到婦德女相,首先要沉穩安靜,從來淑女都不是貴在才能上。

有威嚴,當膺一品之封;少修飾,能掌萬金之重。

【譯文】有威嚴的女人天命大,可封一品誥命;少修飾的女人宿命大,能管理大的家業。

多言好勝,縱然有嗣必傷身;盡孝兼慈,不特助夫還旺子。

【譯文】多言好勝的女人,即使有後代也必受傷克;盡孝兼慈的女人,不但助夫還能旺子。

貧苦中毫無怨詈,兩國褒封;富貴時常惜衣糧,滿堂榮慶。

【譯文】貧苦中無怨言,會受到婆娘兩地的褒獎;富貴還能勤儉持家,一定滿堂榮慶。

奴婢成群,定是寬宏待下;貲財盈筐,決然勤儉持家。

【譯文】府中奴婢成群,主人一定是寬宏待下;家中資財豐厚,主人一定是勤儉持家。

悍婦多因性妒,老後無歸;奚婆定是情乖,少年浪走。

【譯文】凶蠻潑辣的悍婦,多因嫉妒成性,晚年一定孤獨無靠;賣淫為娼的奚婆,定是性情乖戾輕浮,年輕時行為浪蕩。

·為甚欺夫?顯然淫行;緣何無子?暗裡傷人。

【譯文】為什麼欺辱丈夫?顯然是淫行;為什麼沒有子嗣?暗地裡傷人。

信乎骨格步位,相輔而行;允矣血氣精神,由之而顯。

【譯文】骨格與其位相輔相成,血色與氣色互為表裡,這是確信無疑的。

·知其善而守之,錦上添花;知其惡而弗為,禍轉為福!

【譯文】知其善而守住善道,有福之人可以錦上添花;知其惡而不去做,有禍之人可以轉禍為福。

陳摶簡介

陳摶(?~989)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學者。字圖南,自號「扶搖子」。亳州真源(今安徽亳縣)人,一說「普州崇龕(在今潼南縣境)人」(又有陝西人、西洛人、四川夔州府人諸說)。據宋人王稱《東都事略·隱逸傳》記載,陳摶「始四五歲,戲渦水」,則亳州真源縣似為其出生地。而北宋太宗、真宗時(976~1021)人李宗諤又稱陳摶為「普州崇龕人。」

顯德五年(958),成州刺史朱憲陛辭赴任,世宗令齎帛五十匹、茶三十斤賜摶。

陳摶將五代十國的統一寄希望於趙匡胤。據說趙氏登極,他聞訊大笑墜驢曰:「天下這回定疊也!」入宋後,太宗趙光義曾兩次召見。第一次在太平興國初年,太宗待之甚厚。第二次在太平興國九年(或雍熙元年,984)。據《太宗實錄》《續資治通鑒長編》《東都事略》等書記載,陳摶復至汴京,以羽服見於延英殿,太宗甚為禮重。因語宰相宋琪等人曰:「摶獨善其身,不幹勢利,所謂方外之士也。入華山四十年,度其年近百歲人,且言天下安治,故來朝覲,此意亦可念也。即令引至中書,卿可試與之語。」宋琪問:「先生得玄默修養之道,可以授於人乎?」陳摶答曰:「摶山野之人,於時無用,亦不知神仙黃白之術,吐納養生之理,非有方術可傳。假令白日衝天,亦何益於世?今聖上龍顏秀異,有天人之表,博達今古,深究治亂,真有道仁聖之主也。正是君臣協心同德、興化致治之秋,勤行修鍊,無出於此。」宋琪等表上其言,太宗更加敬重。十月下詔,賜號「希夷先生」,並令有司增葺華山雲台觀。數月後放還山。端拱二年(989)卒於蓮花峰下張超谷中。

丨傳統文化陪伴我們成長丨

每天為您推薦與文化、養生、健康相關的知識及資訊。感悟信仰力量,感受溫暖喜悅,共築健康身心,弘揚傳統文化。

長按下圖二維碼即可關注道教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回大道 的精彩文章:

善,是養生的階梯
《唐太古妙應孫真人福夀論》註解 之九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與財商無關,而是這10個字!
《唐太古妙應孫真人福夀論》註解 之八
陳摶老祖的傳世之作《心相篇》(上)

TAG:夢回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