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名人的污點:歐陽修為何誣陷狄青

名人的污點:歐陽修為何誣陷狄青

宋仁宗皇祐四年,狄青升任樞密副使,第二年他領兵鎮壓儂智高,出敵不意,夜渡崑崙關,所向披靡,一舉擊滅。班師回朝後,他就職任樞密使,但是很快被人誣陷而去職,出判陳州而死。那麼是誰誣陷狄青呢?始作俑者是時任御史中丞王舉正等人,但誣陷狄青最深者卻是時任翰林大學士的歐陽修。

歐陽修是北宋政治家,仁宗天聖八年中進士,參與范仲淹推行的慶曆新政。仁宗嘉祐年間拜樞密副史、參知政事、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他還是宋初文壇領袖,著有《新唐史》和《新五代史》等史學著作。他的散文對後世影響很大,有唐宋八大家之稱。那麼歐陽修為什麼要陷害狄青呢?

《宋史·歐陽修傳》記載說:「狄青為樞密使,有威名。帝不豫,訛言籍籍。修(歐陽修)請出之(指狄青)於外,以保其終。遂罷知陳州。」《續資治通鑒》載:「臣(指歐陽修)觀樞密使狄青,出自行伍,遂掌樞密。三四年間雖未見過失,而不幸有得軍情之名。武臣掌國機密而得軍情,豈是國家之利!欲乞罷青(狄青)樞務,任以一州,既以保全之,亦為國家消未萌之患。」「書凡再上,留中不出。」《哨亭雜錄》載:「有宋一代,武臣寥寥,惟狄武襄(狄青)立功廣南,稍有生色,仁宗置諸樞府甚為駕馭得宜。乃歐陽公(歐陽修)露章劾之(狄青),至恐其有他心,豈人臣為國愛惜人才之道?狄公(狄青)終以憂憤而卒。其後賊檜(指秦檜)得以誣陷武穆(指岳飛)者,亦襲(歐陽修)故智也。」

以上這三條史料雖來自不同史書,但都明確指出是歐陽修劾奏與誣陷狄青,致使狄青被排擠去職的。只是在語氣和原因上有所區別。《宋史·歐陽修傳》在原因上,只是說狄青任樞密使有威名,而宋仁宗病重,社會上有許多流言蜚語,為愛護狄青,歐陽修請示罷免狄青樞密使之職,貶為陳州知州,沒有點出狄青有野心。因而語氣上顯得輕。

而《續資治通鑒》對歐陽修誣陷狄青的原因揭示得十分具體:一是狄青為行伍出身卻掌握樞密大權。也就是說,行伍出身的狄青不配當樞密使,不能掌握樞密大權,這就表明歐陽修對出身行伍的狄青採取歧視的態度。二是狄青太了解軍情和太得人心,儘管他任職三四年且都沒出現過什麼差錯。三是武臣掌管軍事,這對國家來說是最大的危險。

所以,基於這三方面的原因,歐陽修請示宋仁宗要罷去狄青的樞密使之職,而且是多次請求,「留中不出」就是說歐陽修連著上了多次奏摺,但宋仁宗都不批准。

於是,為了能使宋仁宗罷免狄青,嘉祐元年時任翰林大學士的歐陽修上奏仁宗,歐陽修在這次奏摺上就直接點明要罷免狄青的理由是「為國家消未萌之患」,這實質上就是誣陷狄青有篡位野心。

當時宋仁宗看到歐陽修這一奏摺,對此十分重視,不超過一個月,就「以熟狀」(宋代的一種任免方式)罷免狄青樞密使之職,貶到陳州任州判。這條史料揭破了歐陽修誣陷狄青的目的,因而在語氣上明顯比第一條史料重得多。

這裡的第三條史料是說歐陽修擔心狄青有篡位野心,而給宋仁宗上奏摺並公佈於眾,請示罷免狄青樞密使之職。同時,將歐陽修與秦檜相提並論,認為秦檜誣陷岳飛是仿照歐陽修誣陷狄青那樣去做的。揭發了歐陽修誣陷狄青所造成的影響。原因是清楚的,語氣也是重的。

綜合上述三條史料所揭示的內容,我們不僅可以看出歐陽修誣陷狄青,使狄青被罷去樞密使之職的情況是確實的,而且我們還清楚地看到歐陽修誣陷狄青的原因和目的。歐陽修誣陷狄青的原因,是他認為行伍出身的狄青掌管了國家的軍事大權,了解、熟識、掌握許多軍事機密,且又有威名,深受士卒擁戴,因此會有篡位的野心。歐陽修誣陷狄青的目的,是「為國家消未萌之患」。

除此之外,宋朝「得天下」的手段和在治國上所施行的國策即推行的政治路線,是歐陽修誣陷狄青的又一重要原因,即背景原因。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是靠手中掌握的兵權,後趁周世宗不幸早逝,留下孤兒寡母,以出兵戍邊為借口,發動了「陳橋兵變」並「黃袍加身」而當上皇帝,取得天下的。因而,宋朝歷代皇帝就一直忌諱武臣,特別是忌諱武臣掌兵權。所以,宋太祖趙匡胤一上台,就立即採取了加強中央集權的各項措施,以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

我們都知道,北宋中央集權,最為重要的就是兵權。為了集中兵權,防止各藩鎮如唐末五代的朱溫、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郭威以及趙匡胤自己那樣的擁兵自重,威脅中央,甚至當了皇帝,因此,趙匡胤一上台就採取了「杯酒釋兵權」的手段,以高官厚祿為條件,削去藩鎮重將的兵權,派文官指揮軍隊。

如果遇到戰爭,朝廷則臨時委派統兵將領,使調兵權與統兵權分開,防止兵變的發生。在禁軍制度上,形成了「將不得專其兵」、「兵無常帥」、「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局面,使禁軍將領難以擁兵割據。

同時,朝廷還加緊完善確立選官制度即科舉制,使宋朝形成文官治國的政治體制。宋朝忌諱武臣和文官治國的這一「重文輕武」的政策,雖然有效地削除了武人專權而加強了中央集權,但卻形成了鄙視武人的風氣,從而也就削弱了軍隊抵禦外侮的戰鬥力,造成了「積弱」的局面。歐陽修之所以敢於誣陷狄青,也正是宋朝忌諱、鄙視武臣和「重文輕武」的國策所造成的。

而這其中是否真的有著私人的恩怨,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在當時的官場中,甚至是形成了這樣一種可怕的局面,那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游宋城,回宋朝,看繁華盛景花燈如晝
北宋後期一文人花式吊打西夏,西夏被迫稱臣,讓遼國代為求饒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