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影響三國格局的8個人,除了曹操劉備還有誰?

影響三國格局的8個人,除了曹操劉備還有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三國演義》的「煮酒論英雄」一節里,曹操曾說過一句話:「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演義雖然是文學,但羅貫中替曹操說的這句話並沒有毛病。他和劉備兩人確實是影響三國局勢的兩個人。不過作為英雄輩出的時代,僅僅有曹操和劉備兩個表演是遠遠不夠的。一起跟小編去看看都有哪些人夠得上資格去影響三國局勢。

首先第一位是曹操,這個幾乎是沒有爭議的。

曹操集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於一身,群雄割據以來,曹操一直是爭霸的主角,最終統一了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戎馬一生。曹操生前謚武王,曹丕稱帝後,追尊他為武皇帝,史稱魏武帝。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以說三分天下這實力最強的曹魏一方是由曹操一手開創的,他第一沒有人會覺得不妥。

第二人應該是周瑜

歷史上的周瑜比演義里厲害多了。作為直接導致了天下三分的赤壁主帥同,周瑜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於袁術麾下初崛起時曾隨之掃蕩江東。後來回去鎮守丹陽。袁術心慕周瑜的才幹,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其後設法投奔孫策,為中郎將,後娶小喬與孫策連襟。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為中護軍,執掌軍政大事。赤壁大戰期間,力主拒曹,而指揮全軍在烏林迎擊曹軍取得勝利。周瑜性情開朗,氣度寬宏,深得維恩顯著。精通樂律,即使在醉酒時也能聽出音律的錯誤。

第三人劉備

白手起家的劉備,雖然沒有像曹操,周瑜那樣對當時格局帶來決定性的改變,但畢竟建了蜀漢,成為第三也是說得過去的。劉備少年喪父,與母親販鞋織草席為生。黃巾起義時,劉備組織義兵,隨政府軍剿除黃巾,有功,任安喜縣尉,不久因鞭打督郵棄官。後諸侯割據,劉備勢力弱小,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幾經波折,卻仍無自己的地盤。赤壁之戰之際,劉備聯吳抗曹,取得勝利,從東吳處「借」到荊州,迅速發展起來,吞併益州,佔領漢中,建立蜀漢政權。後關羽戰死,荊州被孫權奪取,劉備於稱帝後伐吳,在夷陵之戰中被陸遜擊敗,病逝於白帝城,臨終託孤於諸葛亮。

第四人孫權

雖然歷史上有「生子當如孫仲謀」之說,但實際上孫權確實是三國領袖中能力比較差的,而且晚年還幾乎成了昏君一個。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聯劉抗曹,然後又聯魏拒劉,把三國格局的天平架起來後又給推倒了。孫權先是擊敗了黃祖,後聯合劉備,於赤壁擊潰了曹操軍。並從劉備手中奪回荊州、殺死關羽、大破劉備的討伐軍。曹丕稱帝後孫權先向北方稱臣,後自己建吳稱帝,遷都建業。

第五人諸葛亮

諸葛亮是劉備死後蜀漢的實際統治者,雖然《三國演義》把他吹成了神讓人覺得反感,但他在內政軍事等方面的實力確實屬於一流水平。歷史上諸葛亮被譽為「千古良相」的典範。父母早亡,跟了劉備以後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動孫、劉聯盟,於赤壁之戰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蜀漢建立,拜為丞相。劉備伐吳失敗,受託孤於永安,輔佐幼主,外聯東吳,內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強魏。為完成統一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先後五次進攻魏國,在治國、治軍等方面發揮了非凡的才能,更為可貴的是其「鞠躬儘力,死而後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敬仰和懷念。

第六人司馬懿

司馬懿對三國其實沒有什麼貢獻,他最大的作用就是掌握了曹魏政權,讓他的子孫最後奪位當上皇帝。當然,司馬懿還有一個貢獻就是拖死了諸葛亮。曹操稱魏王后,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與陳群等同列「四友」,是曹丕智囊團的主要人物。曹丕代漢後,司馬懿節節高升,開始掌握重權。曹叡繼位後,司馬懿坐鎮宛城,督荊、豫二州軍事,主持荊州對吳攻戰,後接替曹真總管對蜀漢的防禦任務,數次成功防禦諸葛亮北伐。在淮南和上邽的屯田成效顯著,為魏軍屯的創辦人。後出兵平公孫淵。曹芳繼位後,司馬懿、曹爽共同輔政。司馬懿受曹爽排擠,後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曹爽一族,自此掌握魏國大權。

第七人孫策

孫權雖然當了東吳的第一個皇帝,但是大夥都知道,東吳的根據地是他哥哥孫策打下來的,所以孫策對歷史格局是有貢獻的。195年孫策徵得袁術許可,準備東渡長江,橫江進攻樊能、於糜,又在當利口襲擊張英。孫策來到曲阿並以曲阿為據點,與揚州刺史劉繇進行決戰曲阿之戰,大敗劉繇。196年孫策率兵進攻會稽王朗和吳郡嚴白虎。197年袁術僭越稱帝後,孫策與袁術決裂。197年夏天,曹操下詔書給孫策,要孫策討伐袁術,任命他為騎都尉,襲父爵烏程侯,兼任會稽太守,曹操奏許朝廷任命策為討逆將軍,並封為吳侯,後孫策統一江東。

第八人陸遜

一代梟雄劉備就敗亡於他手,他指揮的夷陵之戰可以說是使三國進入後期的關鍵,也是三國三大戰役之一。公元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一戰成名。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孫權稱帝後,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十餘年,深得孫權器重。深謀遠慮,忠誠耿直。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江表十二虎臣之市井賭徒潘文珪
孫權這方面,強於劉備曹操!
孫權遷都金陵,是誰的主意?
孫權為什麼逼死陸遜,竟不顧叔侄之親
如果劉備,曹操,孫權坐在一起鬥地主,劉備還會聯吳抗曹嗎?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