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建築師李虎:古典者的現代信仰

建築師李虎:古典者的現代信仰

清華畢業、留學美國、作品「北京當代MOMA」榮獲2009年世界高層建築協會最佳高層建築獎,「深圳萬科中心」獲得美國建築師協會2011年度建築榮譽,這就是李虎,不斷思考建築對人以及城市的意義所在。他渴望通過建築帶來變革,創新,從而影響未來。

開放的公共空間

在李虎堆滿了建築模型的事務所,我們一眼就注意到了一個類似被掏空的巨石的建築模型,這是還處在設計階段的長城戶外音樂廳,委託方沒有任何框架設定,唯一的要求是即使音樂廳沒有任何演出,也應該是個值得來的空間。這倒是和李虎注重建築「實用性」和「精神性」的理念比較一致,所以李虎做得很盡興。

「這個場地很特別,在河北承德的一個山谷里,巨石聳立,地上也是大大小小的石頭。你不知道這些石頭從哪裡來,有怎樣的歷史。」李虎說,「那裡很偏僻,閉上眼睛,都是來自大自然的聲音:風聲,鳥鳴。除此之外,就是寂靜。」從現場回來,他就在想,這應該是個什麼樣的建築?他做了很多種可能性的設想,直到某一天,看著桌子上那塊2008年從印度帶回來的石頭,他突然找到了感覺,「就做塊石頭吧,大小,形狀也都合適。」

長城音樂廳,圖片來源:OPEN建築事務所

最開始,音樂廳被設計成敞口,因為李虎潛意識裡想起了古希臘露天劇場。委託方希望能溫和一點,即使下雨也不會受到影響,於是李虎做了一些修改,就有了現在這個樣子:在頂部開了一個洞,洞口的大小經過精確的計算。「怎麼能讓這個空間既保留美好的設計細節又具有最佳的聲音效果,我們專門請了聲學顧問,什麼樣的容積,有什麼樣的混響,這些都需要科學的設計。」

在李虎看來,西方音樂廳的原型與教堂相關,他希望在沒有任何演出時,這裡也是一個精神空間,人們在這裡可以什麼都不做,只是靜靜地呆著,聽大自然的聲音。如果垂直看建築的剖面圖,這個戶外音樂廳就像一隻朝向天空的耳朵,內部的各種結構像極了耳蝸。

李虎最近做得比較多的項目主要集中在藝術和教育,這也是他認為社會最需要的兩類項目。「這是我們設計的深圳坪山表演藝術中心。中國過去的十幾年裡,建設了大量的劇院,不管幾線城市,都會搞一個非常昂貴的劇院建築。」李虎指著會議室里一個灰白色的方形盒子樣的建築模型說,「在開始設計之前,我們的團隊仔細研究了中國已經建造出的上百個不同城市的歌劇院、音樂廳,發現有一個通病,就是形式非常誇張,這跟劇院內部的功能已經沒有什麼關係,而且非常昂貴。這些劇院表現的姿態也是拒人於千里之外,功能單一,只有高大上的劇院的演出,實際上很多劇院處於空閑狀態,因為根本沒有這麼多演出來填充這麼多的劇院。所以,我希望回歸到最純粹的一種建築形式,關注點是整個劇院本身1200座的空間,同時圍繞它組織一個多功能複合的空間。」

深圳坪山演藝中心,圖片來源:OPEN建築事務所

最終,李虎說服了當地政府,把它從一個單一功能的劇院改成表演藝術中心,「在同樣的預算下,場地空間里塞入了那麼多功能,就像一個精密運轉的瑞士鐘錶。」這裡不光有大規模歌舞劇院,還加入了功能靈活的小劇場,加入了對全部市民開放的體驗區,最後變成了一個非常複雜的戲劇方盒。與一般的劇院拒人千里之外的姿態不同,這個劇院被豐富的市民生活包裹,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姿態。如果我們沒錢買票看昂貴的芭蕾舞劇,可以免費進入這些市民空間搞自己的演出,參加自己的文藝活動,欣賞這些花園。同時加入可以盈利的空間,讓這些商業空間來支撐那些非盈利的、通常需要政府補貼的文藝活動。

李虎心儀的建築,就像多寶盒,外形看似簡單,打開後有豐富得讓人驚嘆的內容。「建築如果脫離空間創造的本質而成為一種圖像、物體的製作,空洞無物,也不過是參與了城市形象,而不是城市空間和文化的塑造。任何建築不應只是簡簡單單一個大的、宏觀的概念,它要落實到點點滴滴可以觸摸到的每一個細節中。」

「他在城市裡蓋房子,但他關注弱勢群體,關注老百姓,他希望為城市裡的普通市民提供公共空間,並充分利用這些空間。」和李虎接觸了7年的《建築學報》雜誌執行主編黃居正說,無論是北京四中房山校區,還是清華大學海洋樓,深圳坪山演藝中心,關於公共空間的設想一以貫之地存在於他設計完成的每一個建築作品裡,概念非常清晰。而即使拋開市民可以利用的公共空間,李虎給生活在樓內的老師學生也提供了儘可能多的開放性公共空間,這些空間有些不見得是一個有確定功能性的空間,可以在使用中開發,也就是他所說的供人使用的空間。

北京四中房山校區,攝影:蘇聖亮

自由精神是李虎個性和對建築認識所根植的土壤。李虎形容自己,「骨子裡就反叛,很小就不隨波逐流。」這或許和原生家庭有關係——李虎的父親就是一個叛逆而另類的外科醫生。李虎深受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影響,同樣讓李虎受益匪淺的,還有他在美國萊斯大學留學時期的師長:一位是他的電影老師,不滿傳統社會的英國人;一位是當時的院長,也是張永和的老師,Lars Lerup,是老一代非常有名的教育家;還有就是當時在那裡任教的張永和,「他是中國建築師里最有原創性的,他觀察和思考問題的方式一直都影響著我。」還有Bruce Mau,一個影響力很大的平面設計師,也是庫哈斯很多項目智囊團里的核心人物。他在建築系開過一個設計如何改變世界的討論課,讓李虎至今難忘。李虎說,「這些人教會了我怎麼做人,做事,怎麼看待這個世界。」

2005年,在Steven Holl建築師事務所工作5年後,李虎成為三個合伙人之一,同時負責領導Steven Holl建築師事務所北京辦公室以及位於亞洲的建築項目設計工作。

在美國工作的十多年,作為一個城市中長大的孩子,李虎並沒有思考太多關於城市的問題。他說「比如我在紐約做項目,我不會考慮太多公共空間的問題,也沒有太多生態的問題﹑環境的問題﹑材料的問題,考慮更多的是比例﹑空間﹑光線﹑細節,所以我那幾年做的是比較單純的建築問題。回國之後,我才觀察到一系列全新的問題,我想,這是這個時代給我們的機會。」

生於1970年代的李虎,記憶中還保留著社會主義式的社會資源共享帶來的餘溫,然而,回國後,他卻發現中國社會面臨一個非常大的危機——社會共享資源極端匱乏。李虎說,2006年,他帶女兒去中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結果很沮喪。還不如1970年代去的時候感覺好——至少空間環境沒什麼改善,裡面沒有電梯,沒有衛生間,但門票卻貴得難以想像。「同樣是自然歷史博物館,我在紐約的時候帶孩子去,那裡非常吸引人,而且交多少錢門票是自願的。在北京,整個城市裡也沒什麼真正意義的公園,都變成盈利的場所。街區的公園很少見了,城市很不人性化,完全為利益所驅動。」

李虎找到的創新途徑,就是在大型的私人開發的項目上,通過和有共同理想的開發商合作,來做「城市」的課題。「在萬科總部,我們把建築支撐起來,在地面上拿出整塊地方,做一個巨大的公園。在成都來福士廣場,我們把巨大的商場空間巧妙地下沉,讓它的屋面成為一個15000平方米的公共空間。對開發商來說,這是雙贏的,他們為市民提供廣場,廣場也把他們的客戶吸引過來。」在李虎看來,這幾個項目在綠色環保和可持續性發展方面,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都是非常先進的。「可持續性發展應該包含三個方面——經濟上,環境上,社會上。說到社會層面,它描述的應該是不同階層的人可以和諧地一起生活。」李虎說,每個項目,他們都在兩個方面同時推動開發商,一個是社會性的公益性的努力,另外一個是怎麼在環保上做到極致。

2010年底,李虎正式退出Steven Holl事務所,和妻子黃文菁在北京共同主持OPEN建築事務所,OPEN寓意開放,平等,自由。事實上,從2002年開始,李虎和黃文菁已經在紐約開展了一系列非盈利的研究與實踐工作,來探尋是否有可能在實踐或者設計思路上找到新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重新定義城市

奧運前後,北京整體建設進入投資高峰期,中國建築師實際上有著比國外建築師更多的實踐機會。李虎2006年回國的時候和StevenHoll做的北京當代MOMA項目,大到超過了Steven Holl之前20多年建築實踐里建成的所有項目。

「建築要超越一個精緻美學,帶來變化,來講一個更大的故事。要推動這樣的變化,阻力可以發生在城市設計的各個層面,即使超越了甲方,也很難超越其他層面。不同階段的策略很重要。建造在中國是個新興的事情,缺乏專業性和技術性,一切都在混亂中奇蹟地發生,真正在乎的人要從中找出秩序。OPEN建築事務所成立至今,我們在每一個完成的作品裡(為數不多),幾乎沒有太大折扣地實現了所有主要的建築想法。」

李虎和他的團隊還在做一些城市研究,像「紅線公園」,關注城市裡的兩個問題,一個是城市裡的市民公園極少,一個是城裡到處都是小區圍牆。「我們把這兩個問題結合在一起,答案是圍牆變成公園,那就到處是公園了。」 2009年,李虎帶領OPEN做了一個研究項目「二環2049」,設想將北京二環高速路所佔用的寶貴土地變成一個環狀的 「中央公園」,同時插入城市缺乏的各種公共文化設施。李虎說,「現代意義的都市公園從十九世紀初在德國開始出現,起點往往都是因為拆除了城牆,創造了這些建設公園和公共設施的用地。二環本身就曾是北京的城牆,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曾提出過在城牆上建公園的想法。」喜歡騎自行車的李虎還會研究自行車跟街道的關係,跟建築的關係,跟城市的關係,「把自行車帶回生活中來,目的不在於提醒人們對自行車的重視,而是喚起對人性化生活的重視。」

二環2049,圖片來源:OPEN建築事務所

放大到城市層面,李虎對未來有更深遠的期許。在他看來,中國城市的尺度雖然大了,但是包容,開放依然常常被忽略,其核心問題在於中國的文化里至今仍然缺少真正的對人性的關懷,對個體的尊重,對獨立人格的培育和對自由的寬容。他至今難以忘懷在西雅圖中央圖書館看到的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建築給予他們尊嚴:圖書館入口處,荷蘭建築師Rem Koolhaas以三層高的水平向空間和七層高的豎向空間交織出「免費開放的城市客廳」,加之超過400台無償開放的電腦,向每一個人敞開懷抱。置身圖書館,他們的表情、舉止都和街上流浪的時候不一樣。抱著同樣的情感,幾年後,他回訪成都來福士項目,看到一位清潔工坐在池塘邊休息,於是把那個畫面拍了下來,「這就是我們設計它的目的,它對所有人平等開放。」

「我們亟需更加開放和適應現代中國社會的城市,我們看到了對各種形式,各種尺度的公共空間的極大需求,它們開放,自由,服務於社會大眾。如果重新規劃一個城市或者修復一個城市很難,或者需要漫長的時間,那麼積極的建築可以比較直接地起到重新激活城市生活的作用。這些建築,把人聚在一起,把新事物和老歷史聯繫在一起,打開封閉的城市,聯繫起割裂的社區,創造一些前所未有的空間與事件的組合,讓城市重新充滿驚喜和活力。」李虎認為,當這樣的建築越來越多,其修復與重新激活的效應也會越來越有效,從而扭轉自私短視的城市狀況,重新定義城市——其核心精神為共享與包容,自由與平等。而這種源自於生活方式,社會需求,人文關懷不斷進步的無形的,人文的力量,將超越簡單的技術層面,更有可能推動未來新的建築革新。

奧迪A8L

正如李虎超越技術層面的建築設計理念與追求,奧迪也「從不為了設計車輛而設計」。從初探豪華轎車市場起,奧迪的初衷便是將尊貴風範、高效性能、科技配置和豪華舒適體驗融入一部座駕中,這一切在奧迪A8L上體現的尤為突出: 如果說革新是以奧迪A8L不斷創新的設計和技術來彰顯的,那麼「引領尊貴進化」便是根植於奧迪A8L的內在基因。

環抱式設計理念,打造氣質不凡的典雅內飾

1994年,首款奧迪A8L誕生,開創性的全鋁車身設計使其成為「車身革命的先驅」和「輕量化創新設計驅動者」;到2010年的底特律車展上,誕生僅一個多月的奧迪A8(D4)首次亮相大型國際車展便憑藉其前瞻的科技和高品質的超凡設計一舉拿下了「最佳設計獎」——無論是內在,還是外形,奧迪A8L都不斷重新定義尊貴內涵。即便是對尊貴生活習以為常的人也未想到,還有一種駕乘體驗能輕鬆激活他們的感官——無論是更為高效的動力選擇,還是依舊獨佔豪華車領域鰲頭的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無論是具有64級調光水平的矩陣式LED大燈,還是B&O高級音響系統,無論是「Unicum優尼可」真皮定製的考究內飾,還是超越想像的舒適後排空間,奧迪A8L所詮釋的「尊貴」不是無休止的修飾與添加,而是在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和不斷進化之後積澱出的致臻品質。

Bang&Olufsen高端音響系統

最好的未來,由自己定義。無論是渴望通過建築重新定義城市的李虎,還是始終不斷突破科技、引領尊貴進化的奧迪A8L都正以不斷精進的設計和科技探索著更多可能,雕琢著屬於未來的豐富內涵,並引領時代向前。

品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它們很可能是今年最好的五部國產紀錄片
被叫停的安徽歙縣祠堂拍賣:「異地保護」之爭
讀書 名人的枕邊書
鹿晗和關曉彤,是兩代人啊!

TAG:三聯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