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馬雲在13位科學家面前認真做筆記:我不懂技術,但我尊重技術啊

馬雲在13位科學家面前認真做筆記:我不懂技術,但我尊重技術啊

就在我寫這篇稿子的過程中,阿里巴巴的市值首次超過了亞馬遜,超過了4700億美元。不過後來又被亞馬遜微微反超了。

但這已經是給11日開幕的杭州雲棲大會最好的獻禮。

2017年11月11日-14日將是一年一度的阿里雲大型真人秀節目——杭州雲棲大會,數萬人從五湖四海匯聚到杭州雲棲小鎮追隨馬雲的腳步,沐浴在馬雲的雞湯里。當然,最開心的莫過於杭州的酒店行業了,從五星級到三星級到民俗,如果你不提前2個禮拜預定,估計你都得露宿。

可以預見的是,在明天上午的主旨演講中,馬雲將一如既往地穩定發揮,並會不小心再次爆出如「

要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修屋頂,要在年輕力壯的時候生兒子」、「我沒想過當首富」這樣的金句,並且,老師出身幫助馬雲鍛煉了一項神奇的技能,即如果給他20分鐘的演講時間,他絕對不會拖1分鐘,他拿著手卡總是能卡著點演講完,僅此項能力就讓很多人企業的創始人赧顏。

或許,明天晚上在雲棲大會主會場前的露天音樂節上,馬雲還會像去年一樣上去即興表演一兩首歌,不過,可能去現場的人更多的是沖著竇靖童、李健、許巍等演唱嘉賓去的。

扯遠了。事實上,在雲棲大會開幕的前一天,也即10月10日,馬雲已經迫不及待地視察起了場館,腳蹬標誌性的千層底,明顯肥大的黃色Polo 衫明騷地掛在馬雲身上,隨意中透露出中年男人對彩色衣服的鐘愛,馬雲那雙充滿好奇的眼睛四處觀望,在阿里雲總裁胡曉明等人的簇擁下,每到一個場館,都會讓該場館的工作人員亢奮不已,紛紛拍照然後歡呼雀躍地、充滿儀式感地發到朋友圈,如果能收穫一些點贊那就別提多滿足了。

除了逛場館,馬雲更重要的事情,也即本文的重點(對不起,這次前戲有點兒長),是10日下午邀請了13位「全球」「頂級」院士科學家齊聚阿里巴巴總部共襄盛舉。

這13位院士、科學家包括兩位中科院院士、一位美國科學院院士、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七位IEEE Fellow(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其中,有中國唯一的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院士、中國量子力學第一人潘建偉院士、定義了「計算思維」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Jeanette Wang、全球人臉識別技術「開拓者」湯曉鷗教授等。

在阿里雲公開的三張照片中,一張是馬雲與這些科學家們圍城一個圓圈,據說聊了兩個小時;

一張大合影,被阿里雲的公關細心地標出了每位科學家院士的名字和頭銜,這時候就顯現出馬雲那件黃色T恤衫的作用了,在沉悶的西裝群里顯得格外耀眼和燦爛;

而最引人注目的則是第三張(也就是本文的題圖),馬雲歪著頭專註地在紙上記筆記,當我把這種照片發到朋友圈時,意外地獲得了很多的贊。如果你留意過過往馬雲的照片的話,有很多他記筆記的鏡頭。還有一張他握著筆托著腮蹙著眉沉思的照片也很帥。

阿里雲在一份新聞稿中開篇說:「雖然不懂技術,但並不影響馬雲對技術的尊重與持續投入。今天,『不懂技術,但真心熱愛技術』的馬雲,在杭州和科學界的『半壁江山』來了一次親密接觸。」

這些人聚在一起,據說跟馬雲年初提出的NASA計劃有關。3月9日,馬雲在阿里巴巴首屆技術大會宣布,阿里巴巴正在啟動一項代號「NASA」的計劃,「面向未來20年組建強大的獨立研發部門,建立新的機制體制,為服務20億人的新經濟體儲備核心科技。」

根據馬雲的構想,未來20年要將阿里巴巴打造成全球第五大經濟體,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創造1億就業機會,幫助1000萬家企業盈利。他說:「以前我們的技術跟著業務走,是『兵工廠模式』,但手榴彈造得再好,也造不出導彈來。阿里巴巴必須思考建立導彈的機制,成立新技術研發體系,聚焦核心領域的研究。這些研究的目標是為了解決10年、20年後的困難。」

從兵工廠到核武器,非常符合中國體制。馬雲說他在人生最艱難的時候去了革命聖地延安,「在那裡我冥思苦想了幾天,做出了一個今天看來非常了不起和成功的決定就是建立淘寶。」

馬雲多次去延安朝聖,毛主席在這裡生活和戰鬥了13年,馬雲說要學習毛主席在延安做的三件事:培訓(抗日軍政大學)、整風(延安整風運動)、大生產(南泥灣大生產)。(詳見《馬雲在人生最艱難時去了延安,在革命根據地決定建立淘寶》)

從小米加步槍到現在造「核彈」、「導彈」,馬雲的底氣在於超過2萬名工程師、500 多位博士的人才儲備。阿里掀起了一場從全世界挖牆腳的運動,並且這些人多以華人為主,比如,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終身教授金榕加入阿里巴巴,成為人工智慧核心團隊iDST的創始人之一,也是目前iDST院長;

原亞馬遜級別最高的華人科學家任曉楓回國加盟阿里巴巴,擔任人工智慧核心團隊iDST的副院長和首席科學家;

世界知名量子計算科學家、密西根大學終身教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職業成就獎」(Career Award)獲得者施堯耘也於近日加入阿里巴巴,擔任阿里雲首席量子技術科學家。

據阿里透露,雲棲大會期間將有5位中國院士、1位美國院士發表演講,不知道這6位院士是否都在上述13人名單中,不過有一位可以確認,虎嗅獲悉,湯曉鷗將在12日上午作為壓軸嘉賓做主旨演講。這位口才不熟羅永浩、幽默不輸趙本山的教授上次在清華大學與馬化騰、錢穎一、饒毅等對話時非常犀利地指出中國互聯網創業公司站隊的問題,併當著馬化騰的面抱怨現在國內的小公司紛紛站隊BAT。

湯曉鷗說:「從我們的角度來說,我們是很願意跟大家(BAT等)都合作的。」他還建議BAT三家巨頭成立一個BAT基金,這樣大家就不用站隊了。現在的互聯網創業公司尤其喜歡站隊A和T,馬化騰說他也想改變這種局面,不過目前很難。所以你看,湯曉鷗身體力行跑到了阿里的主場表示,我們願意和騰訊合作,我們也願意和阿里合作。他這次帶來的演講主題也非常討阿里雲喜歡——人工智慧的雲中漫步。

最後,我沒能獲得更多馬雲跟13位院士、科學家閉門兩個小時講了什麼,但不妨了解一下這13位院士、科學家的簡介:

姚期智:

中國唯一的圖靈獎獲得者,量子計算機理論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

提出理論計算機科學的重要理論;

奠定密碼學基礎,在加密和安全計算領域做出開創性貢獻;

奠定了量子計算機的理論基礎;

儲楓:

姚期智先生愛人,計算機理論領域知名學者。

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講席教授,曾擔任施樂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和香港城市大學計算機系主任。

潘建偉:

中科院院士,中國量子力學第一人,中國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人;

師從量子實驗研究的世界級大師蔡林格,1999年,潘建偉作為第二作者的量子態隱形傳輸實驗取得「量子信息實驗領域的突破性進展」,被公認為量子信息實驗領域的開山之作,歐洲物理學會將其評為世界物理學的年度十大進展,美國《科學》雜誌將其列為年度全球十大科技進展;

潘建偉團隊建成了國際上規模最大的量子通信網路「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試驗示範網路」;

45歲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是只有華羅庚、錢學森等中國最頂級科學家才拿過的獎。

Jeanette Wing(周以真):

哥倫比亞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主任,計算機科學教授,ACM和IEEE研究員;

定義了計算思維;

1993年她與圖靈獎得主芭芭拉·利斯科夫合作,提出了著名的Liskov代換原則,是面向對象基本原則之一;

2006年發表的《計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是最為人稱道的成果之一。周以真倡導運用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概念解決問題、設計系統並理解人類行為的思維方式,這一理念推動了計算機科學在全球教育領域的發展。

湯曉鷗:

全球人臉識別技術的「開拓者」和「探路者」,第一個把人臉識別技術做到比肉眼識別更精準的團隊;

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系系主任,兼任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同微軟亞洲研究院合作研發的圖像識別技術已被用於微軟圖像搜索引擎,成為世界上第一項圖像識別技術被用於大規模商業應用;

擔任多個重要的國際會議的主席,包括計算機視覺最頂尖的國際會議ICCV和CVPR,並獲得CVPR2009最佳論文獎,是CVPR 25 年歷史上唯一獲獎的亞洲論文;

2012年國際計算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CVPR)上僅有的兩篇深度學習文章均出自其實驗室;

2013年國際計算機視覺大會(ICCV)上全球學者共發表8篇有關深度學習的文章,其中6篇出自其實驗室;

2011-2013年間在計算機視覺領域兩大頂級會議ICCV和CVPR上發表了14篇深度學習論文,佔據全世界在這兩個會議上深度學習論文總數(29篇)的近一半。

謝源:

華人在計算機體系結構領域的代表學者、發明的3D die-stacking技術是AMD Fiji架構的基礎,並開始被Nvidia和Intel使用;

加州大學聖巴拉拉分校,可擴展高能效體系結構實驗室主任。

Ion Stoica:

P2P思想的重要先驅,讓P2P成為互聯網最流行的分享數據的方式之一;

Spark、Mesos和Databricks就改變了當前的處理和分析數據的方式。

李錦輝:

國際著名的語音識別專家、前貝爾實驗室語音研發部門主管;

喬治亞理工大學,教授。

任奎:

國際安全領域權威學者,研究項目獲得美國政府、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和包括Amazon在內公司的資助;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教授。

江泓:

高性能計算和大數據領域權威學者,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傑出教授;

溫江濤:

多媒體編碼專家,注重學術與產業結合,有14項技術成為國際標準。美國「時代」周刊年度最佳產品獎,國際電視界最高榮譽艾美獎提名,研究成果已轉化為全球超過3億人使用的產品,已授權專利數量超過140項,多項發明和專利已經成為國際標準;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物聯網研究中心主任。

崔曙光:

網路信息處理,特別是感測器網路和物聯網領域權威學者;

進入湯森路透全球「高引用科學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4,http://highlycited.com)名單(又稱「世界最有影響的科學家」名單);

德克薩斯A&M大學教授;

楊華勇:

流體傳動與控制領域專家,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從無到有實現盾構的「中國設計製造」;

國家電液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浙江大學流體動力與機電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海立股份,地方性混改樣本,或現「客大欺店」
回收寶再獲3億融資,廢舊手機有多大價值?
互聯網企業似乎都想把金融作為變現方式,是好是壞?
觀眾說無聊,參展方說賺錢難,漫展到底怎麼了?
如何打造一個智慧門店?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