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來自道觀的流浪狗救助人士
見到劉江是在他的救助小院里,在昌平十三陵附近。
「救助大量的流浪狗必要大面積的狗舍,越靠近城區房租越貴,所以只能往外走。而且這裡是郊區,居民不多,這些狗也不會影響到別人。」
劉江祖籍四川,上有兩個姐姐,下有兩個妹妹。當年母親在懷他時為了躲避計劃生育,全家遷到貴州。他說當時全家在貴州舉目無親,家裡也沒有耕地,所以生活異常艱苦。父母為了能讓孩子活下去,在劉江兩歲的時候把他送到了當地的一家道觀。當時道觀只有一位師父,靠下山給別人占卜看病獲得收入來源,倒也能負擔得起兩人的生活起居,但也只能勉強溫飽而已。
「每頓飯都是白飯和白菜豆腐,有時候豆腐也是沒得吃的,就是白水煮青菜再放點鹽。」劉江說,「我現在不怎麼吃肉,可能也是當時養成的飲食習慣。」
問起他什麼時候開始救助流浪動物的時候,他思索了好久。「03年吧,在道觀呆了八年,之後去了警校,但中途退學了,之後就獨自去了廣州打拚。」根據他的回憶,他在廣州的時候,有一天看到街邊上有一隻小狗在嚶嚶地叫著,旁邊也沒有大狗跟著。
「當時突然感覺到自己和那隻小狗很像,自己在外流浪,沒有親人,不知道要做什麼。」強大的情感共鳴讓劉江趕緊跑過去,把小狗抱起來,接回了家。
但真正的開始系統地做這一公益事業是在08年,當時劉江從廣州創業成功,開始轉戰北京市場,也在北京買了房子。物質條件達到了一個不錯的標準之後,他便有精力和能力去救助更多的流浪狗。
但時不我與,劉江之後生意失敗,生活條件也是發生了一個大轉變。但當時家裡已經收養了20多隻流浪狗,他不能捨棄它們。經過強烈的思想鬥爭,他還是決定繼續這份公益事業,於是開始了之後的在十三陵的生活。
「我這裡最多的時候也就只有70多隻,因為壓力很大,數量一多,各種問題便接踵而至。醫療、飲食、環境等都是要考慮的。」
關於領養,問到他是否只要有人來領養就會送狗。對這一點劉江倒是很堅決的說:
「這個不可能的,因為有很多狗販子來找過我,但如果賣給他們我會更痛苦。」
「我會跟來領養的人聊很多,然後從言行舉止中觀察他們,是否是真正的領養者。而且眼神很重要,有些狗販子會躲躲閃閃,還有些人表現不出對這些狗的喜愛,雖然不知道他們領養是為了什麼。但碰到這樣的人就會委婉的拒絕。」
現在劉江把狗的數量控制在80隻左右,不管是從管理還是其他方面來說,對他來說都還能負擔的了,而且這也是一種尊重這些流浪狗的方式。
劉江主要的收入來源是自家的小店,賣一些貴州產的蜂蜜等農產品。「狗糧方面有一些寵物糧品牌一直在幫助我,所以這方面倒還好。目前的收入能養活我們夫妻倆和這些小狗。」
(「爸媽寵」提供給劉江小院的狗糧)
目前劉江所希望的仍然和當初一樣,通過自己和社會的力量,能救助更多的流浪動物,他也希望那些希望養寵物的年輕人,可以通過領養的方式來關愛它們。
在道觀的生活對他有很大影響,雖然現在師父不在了,但他有時間的時候還是會去道觀看看,給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 我 希 望 一 切 和 平 」
劉江說。
公益之路,希望有您的陪伴。
貓狗寵糧
精神食糧
無
GIF/1K
Brama
當代青年文化發泄公社
空·


TAG:小遛賊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