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燃燈古佛聖誕 燃燈佛與釋迦佛的因緣故事
燃燈佛為釋迦牟尼佛授記的故事
《大寶積經》記載:在燃燈佛的時期,燃燈佛世尊到達了一個城市的時候,釋迦佛陀的前世在那時是個梵志(修道士)。菩薩(佛前世未成道時)聽說世尊來了,也和滿城的人一樣爭著想買花供佛,但已被人都買下了,他買不到了。
菩薩肯求一個賣花女「菩薩妹妹,你就賣給我幾朵花吧!」這個賣花女看他非常肯切,是個根器很好的修行人,一定能先於自己修成正果,要讓他以後別忘了度自己,她就把自己留的七枝花,分給菩薩五朵,又請他代自己把剩下的兩朵一併獻給燃燈佛,並許下誓言:「從今已後,一直到這位修行人證得一生補處(等覺菩薩)——願他常為我的丈夫,我為他的妻子。」當時菩薩即從她手中接受了七枝優缽羅花,並許下諾言:「我本無此想,但我應滿足此善女的願望!」
當時燃燈佛被權貴們包圍得人山人海,菩薩根本不能近前。菩薩就在人群重圍外,向燃燈佛奉上七枝花,撒在天上,別人的花都落了下來,只有菩薩奉的七枝花不落地。
燃燈世尊發現了虔誠的菩薩,為了讓他有機會靠近佛,就立刻示現了一片泥濘!(只有在障難中,方可見誰是真信真修!)權貴們怕濕髒了鞋子紛紛閃開了,唯有菩薩奮不顧身,上前脫下自己的鹿皮大衣為世尊鋪住泥濘,前面還有泥濘,菩薩又布發掩泥——自己趴在泥濘里讓燃燈世尊從自己身上走過,還沒全蓋住泥濘,又把長長的頭髮往前披散在最後一點泥濘上!燃燈佛從菩薩身上走過泥濘,輕如鴻毛!
燃燈佛世尊即為菩薩授記,「汝於來世,人壽百歲時,當得做佛,號釋迦摩尼佛」。世尊並指地曰:「此地為菩薩布發掩泥之處,當建塔供養!」——這就是《金剛經》說的釋迦世尊往昔在燃燈佛所得授記的故事。
燃燈佛應化世間的故事
永明延壽大師不僅是凈土宗第六代祖師,也是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師,而且生於五代十國——正當唐朝滅亡到宋朝建立之間的一個亂世,佛法在那個時期經過唐武宗「會昌法難」的滅佛運動之後,呈現衰微的現象,已經見不到盛唐時期的八宗共榮的興盛景象,永明延壽大師就是在佛法衰敗等待重建的時代興出於世。
大師在當時深受吳越王錢俶的禮敬,尊奉他為國師。有一天,吳越王想開個無遮大會——就是打千僧齋,只要是出家人來應供,皇帝是一律平等供養。雖然說是平等供養,擺設的桌位總有上下座的分別,上座的位子誰都不願意坐上去,大家都謙虛地推來推去。在謙讓不下的情況下,大家想既然永明大師是皇帝的老師,當然請永明大師坐上首席位子,但是永明大師也很謙虛,就是不肯坐這個首席位子。在這麼推推拉拉,就來了一個穿得破破爛爛的長耳和尚,大家都不認識,看到大家在那裡推讓,他老人家就不客氣,往首席位子上一坐。這一坐下來,當然吳越王也不好意思趕,但是心裡很不舒服,國師沒有坐首席位子,卻被一個不認識的和尚坐上去,但總算是出家人,也就不便說話了。
打完千僧齋,大家都散去了,吳越王就問永明大師:「我今天供齋,有沒有聖人來應供啊!」吳越王認為如果有聖人來應供,他的福報就大了。
永明大師說:「有啊!」他說:「什麼人啊?」「是定光古佛今天來應供。」「那一個?」「坐在首席的那個長耳和尚就是。」吳越王聽了之後心裡就很歡喜,趕緊派人去追。
派去的人就一路到處去打聽:「你們有沒有看到一個耳朵很大的和尚,從那一條路走了?」後來打聽到長耳和尚是在一個山洞裡面修行,找到之後,吳越王派的人就頂禮膜拜,請他到皇宮裡面來供養。
長耳和尚說了一句話:「彌陀饒舌!」——阿彌陀佛多嘴啊,泄露我的身分!長耳和尚說完就圓寂了。
這些人看到長耳和尚圓寂,就呆在那邊:「定光古佛是找到了,卻圓寂了。」想想他剛才講的「彌陀饒舌」,說長耳和尚是定光古佛的人是永明大師啊,那「彌陀饒舌」不就是在說永明大師,原來永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趕快回去報告吳越王:定光古佛走了,阿彌陀佛還在。
吳越王聽到定光佛圓寂的消息,當然很失望,但知道永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這下歡喜得不得了。就趕緊去見永明大師,快步往外走,走到門口,剛好一個報信的人慌慌張張地從外面跑進來,幾乎跟吳越王撞在一起。吳越王問他:「什麼事情這麼慌慌張張?」「永明大師圓寂了!」
這是燃燈佛和阿彌陀佛在我們這個世界示現作長耳和尚和永明延壽大師的一段公案。(佛教在線編輯組整理)
來源:佛教在線


※仁煥法師開示:我必定要跟佛走,和佛一樣
※凈土覺音:念佛絕對平等,功德完全一樣
※海濤法師:放生 得福報最快的方法!
※念佛往生,直入報土
※學佛常識 性戒、遮戒與五戒
TAG:驛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