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秋季進補,當心補出「禍」!這五類人虛不受「補"!

秋季進補,當心補出「禍」!這五類人虛不受「補"!

GIF/29K

入秋後人們開始著手進補了。但你知道嗎?有些虛不受補的人,年年都吃出「亂子」,口腔潰瘍、咽喉腫痛、腹脹便秘、失眠……亂進補容易補出「禍」。

1

究竟什麼原因導致虛不受補呢?

1、過於猛補

很多人都覺得只要是補的東西就是好的,多多益善於是一下子大劑量,一次吃幾十克人蔘下去或種類繁多,吃完人蔘又吃靈芝再加點當歸比十全大補丸還要多,結果可想而知過猶不及,補的力度過頭了。

2、本身體質較差

有些人由於原本體質就比較差,胃腸功能不好,平時就有一些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腹瀉等等胃腸問題,胃腸吸收比較差,這個時候要以健脾為主,首先要調理好脾胃,要不然沒辦法吸收,補益類的東西本來就是比較難消化、容易食滯導致胃脹、消化不良,所以脾虛胃弱的人吃補益的東西反而不舒服。

3、患有一些急性病

患有一些急性病的時候例如感冒、咳嗽、腹瀉尤其濕熱上火和陰虛火旺的時候,個時候應該要先治好疾病先清濕熱、滋陰降火再去吃補益的葯,避免:關門留寇,民間的說法就是:困邪。

2

哪些人容易出現虛不受補

1、陰虛體質者:陽氣較盛易上火

中醫首先把人分成了不同的體質類型,其中有一種偏於陰虛體質的人最容易虛不受補。原因是陰虛體質是指當臟腑功能失調時易出現體內陰液不足、陰虛生內熱的證候,常表現為形體消瘦、兩顴潮紅、手足心熱、潮熱盜汗、心煩易怒、口乾、頭髮、皮膚乾枯、舌干紅、少苔。

陰虛之人由於體內陰精缺少,相對來講陽氣顯得偏多陽屬熱。因此這種體質類型的人稍微用點補藥就會上火,所以稱之為虛不受補。如臨床上常會遇到一些萎縮性胃炎的患者服些中藥就容易上火屬於虛不受補,並且癥狀遲遲未能改善。此類患者脈證中都有一些陰虛的信號比如體型偏瘦、脈搏較細、口乾、眼乾、睡眠質量差等。

另外通常人們所說的補指的是溫補,所用的葯也基本是些溫性補藥。正確的補應包括補陰、補陽、補氣、補血等,不同情況補法不同用藥也有涼補、溫補等不同。即使患者需要單純補陰,或者需要單純補陽仍然有個陰中求陽、陽中求陰的問題。

2、瘀血阻滯者:瘀血日久會出血

瘀血日久、血中鬱熱日深,此時進補有的患者就會出現出血的情況。如果是小血管出血如牙齒、皮膚尚無大礙;但如果是大血管出血如腎臟、腦血管,出現尿血、腦出血等後果就會比較嚴重。

尤其是老年人及患有動脈硬化、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的患者血管功能薄弱最容易出現問題。因此平日應注意用疏通血管、改善血管機能的藥物使血液濃、黏、凝狀態得到改善。如果需要用中藥補劑一定要同時加用疏通氣血的藥物。

3、痰濕阻滯者:清除痰注才可補

痰濕阻滯證是指素體脾虛或飲食不節傷脾、脾虛運化失司,腎虛不能化氣行水、水濕內停、聚濕生痰、或痰濕之體,痰濕阻滯沖任二脈或結塊,使血不得下行所表現出來的月經延後漸至月經停閉;苔膩、脈滑的一類病證。表現為月經延後、經量少、色淡質黏膩、漸至月經停閉;伴形體肥胖、胸悶泛惡、神疲倦怠、納少痰多或帶下量多:色白、苔膩、脈滑。體內痰濁膠著、阻氣傷陽很容易出現虛的情況。

這時候如果不先清理痰濁郁滯,單純應用補品就會加重痰濁的郁滯,不會起到好的進補效果甚至會出現越補越不適的感覺。常有痰濕體質患者用了大量的党參、黃芪卻感覺身體更加乏力,觀其舌象只見舌苔厚膩無比,如果持續補下去可能造成不良後果如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導致原有病症加重等。

因此一定要先將體內痰注充分清理乾淨之後才能進補。另外很多人將體內痰濁濕氣清理乾淨之後會感覺身體輕快,本身就達到了補的目的。

4、肝鬱之人:蘊藏鬱火不受補

肝鬱之人虛不受補的情況最為多見。肝鬱通俗講就是情緒不暢。中醫認為肝主情志、主疏泄。如果肝失疏泄就會出現肝鬱氣滯,表現為情志抑鬱、心煩易怒等。同時由於心主神志、情緒也常與心有關,故心火與肝火常常是互相影響、互為作用的,以致出現心肝火旺等表現。這些人由於體內蘊藏著鬱火,所以稍用補品就會使得鬱火燃燒。

另外身體素質較差的人往往伴有心煩及情緒不佳。因此除了注意患者體弱外還應關注情緒郁滯的問題,如果一味地服用補品很可能起不到好的進補效果。通常是剛服藥時感覺不錯,再服就會出現胸悶、腹脹、厭食及一些上火癥狀。因此中醫用補劑時非常強調要兼用疏通的藥物,才會使得補而不膩,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5、體弱之人:腎脾虛弱不耐受

因為體虛之人身體各種機能常常偏弱,整體代謝能力也會處於低水平狀態補藥稍多即不耐受。日常人們自行食用補品容易超量,體弱之人非常脆弱也非常敏感,用藥稍過則不能耐受出現胸悶、胃堵、頭暈、心悸等現象。

另外體弱之人多是指先天之本——腎虛,後天之本——脾虛。其中後天之本最為重要。因為先天不足、後天可以補充;若後天之本虛弱則補充先天不足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如果存在脾胃虛弱很容易引起脾胃獃滯、進食、進補均會出現中焦堵塞現象,中焦樞紐不通、上下左右氣機均會受阻就很容易發生虛不受補。因此脾胃虛弱之人無論食補還是葯補都要和緩進行。

3

平和溫補,太子參

一、什麼是太子參?

太子參又叫做孩兒參、四葉參等,廣泛分布於國內各個地區,外形呈長紡錘形或者是細長條形,表面較光滑,略有皺紋,有鬚根,表面為黃白色。質地硬且脆。太子參性平,氣微,味甘,微苦,歸入脾經與肺經,具有益氣健脾與生津潤肺之功效。

因藥性十分平和,適合長期服用,故此深受人們的歡迎,太子參堪稱難得的清補佳品,特別適宜嬰幼孩及虛不受補型的人群食用。實驗研究證實,太子參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常服用太子參可以增強小孩子體質,而且長期服用未見有副作用的出現。

二、太子參的功效與配伍

太子參具有生津潤肺的作用,因此與北沙參與麥冬配伍使用,具有滋陰潤肺的作用,特別適合治療肺陰虧虛而引起的肺虛咳嗽。

搭配黃芪服用,具有補益的作用,可以治療倦怠乏力等症。

搭配白朮,可以同時補脾肺,能治療虛勞與倦怠乏力。

與山藥、石斛等中藥搭配使用,具有補氣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因脾虛與胃陰不足而引起的食少與倦怠。

搭配酸棗仁與五味子等中藥,可以治療氣陰兩虛而導致的心悸失眠、多汗等。

三、太子參的服用方法

太子參具有滋補的作用,除了熬成湯藥服用之外,還有其他的吃法,下面這幾種方法供參考。

秋冬去火,太子參麥冬瘦肉湯

材料:麥冬15g,太子參15g,瘦豬肉250g

做法:剁碎一塊瘦肉,再加一顆蜜棗一起煲湯。其中,麥冬清熱,太子參補氣但不燥,很適合冬天給孩子飲用下火,每周1~2次,不會寒涼。

很多人說太子參有泥味,孩子會不喜歡,如果提前浸泡一下,把泡藥材的水倒掉,加蜜棗一起燉煮,口感就會比較好了。

抗流感強身,百合竹蓀太子參湯

材料:太子參5克,百合10克,竹蓀10克

做法:煮水喝。

可以清潤肺燥,益肺生津,強壯肺部。適用於咳喘氣短,口乾渴飲,燥氣咽乾等情況。

這裡取太子參的養陰生津,益氣健肺功效。此外,百合清心安神,潤肺止咳;竹蓀益氣補腦,寧神健體,補氣養陰,清熱利濕。

脾胃虛弱食積,太子參雞內金健胃湯

材料:太子參、淮山藥、生山楂、炒麥芽、陳皮、雞內金適量(以上材料各5克,兩碗水小火煮成一碗就可以)

做法:煮水喝

氣味酸甜,健胃消食。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食積,不思飲食,消化不良,肚脹等癥狀。每天喝兩次,連喝三天。

上班族「特供」,潤肺養陰湯

材料:銀耳50克、鮮百合250克、太子參25克、冰糖和水適量。

做法:

1.銀耳用水浸發,瀝干水後切開四瓣,切去硬蒂再剪成小朵備用。

2.百合折開一瓣瓣後,浸洗乾淨備用。

3.太子參洗凈,備用。

4.將適量的水加入鍋內,然後放入銀耳、太子參、百合,用武火燒開,然後改用小火煮一小時。

5.最後,用冰糖調味即成。

太子參的服用禁忌

太子參比人蔘藥力平和,具有補益的作用,不過在服用上也要區分體質,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服用,有實邪者需禁用,此外,高血壓、腎炎與胃炎患者都應少食。孕婦無需大補,也應謹慎食用太子參。

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與人蔘類似,不過藥力比人蔘要薄弱一點,因此為了達到補益的效果,在劑量上可以適當增加一點,不過每日的用量基本上在15~30克,最大用量也不能超過60克。個人體質不同,具體的用量需要諮詢專業中醫。

專家教您如何挑選好的太子參

1、看外形:好的太子參 ,它的表皮是灰黃色同時體態比較飽滿。

2、看橫斷面:把太子參掰開看它的橫斷面,好的太子參顏色是白色的同時比較飽滿。

3、聞氣味:我們把它放在鼻子邊有一股參的味道,特別是放在嘴巴裡面嚼一嚼有明顯的參味,這就是很好的太子參。

【萬家燈火】推薦

太子參最大的特點是藥性平和、味甘,能生津潤肺、養胃健脾。秋天我們容易暴食暴飲、肺燥上火,因此吃點太子參潤潤身子,去去火氣很有必要。太子參藥性十分平穩,用太子參給孩子進補最合適。江蘇衛視《萬家燈火》欄目特地為大家精選了一款高品質的太子參,精選福建,柘榮優質材料,手工精選,多次質量檢驗。讓大家吃得安全、方便、放心。

GIF/57K

健康一點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季 的精彩文章:

矮個子秋季穿搭怎麼好看!小姐姐教你淑女的穿衣搭配
秋季咳嗽怎麼辦
秋季是孩子長高的黃金時期,這麼做有助於孩子的身高增長
秋季毛衣花樣翻新 讓你俏皮又可愛
秋季養生,一定要少食多餐,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吃最健康

TAG:秋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