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淡風寒梅勝絕,賦閑才知愁滋味——讀范成大《霜天曉角》
這是一首詠梅詞,起首兩句先寫梅花開放的前奏:「晚晴風歇,一夜春威折。」晚晴天氣,風停了,嚴酷的春寒也為之收斂。「春威」指春寒,「折」有減損之意,這三個字用得很別緻,還沒有寫到梅花,梅花已經呼之欲出了。
陶冷月畫梅
接下三句「脈脈花疏天淡,雲來去、數枝雪」,寫梅花的神韻,也初步寫了早梅的環境,花開得不多,只是疏疏的幾朵,在輕雲的襯托下,已經脈脈含情。「雲來去」承「天淡」,「數枝雪」承「花疏」,雖沒有寫月色,但從「雲來去」三字看,實際上是很傳神地寫了月色。不僅寫了月色,連渲染月色的微雲也非常靈動地烘托出來了,實在是神來之筆。
范成大詞
下半闕「勝絕,愁亦絕,此情誰共說?唯有兩行低雁,知人倚、畫樓月」,「勝絕」概括了上半闕,未寫賞花之人,先寫梅花的勝絕。
「愁亦絕」啟下,開始引入賞花的人,不顯得突兀。梅花本無所謂愁不愁,只因為它在嚴寒中開花,又開得如此稀疏,如此潔白,在愁人眼中,它就成了愁的象徵,不但「勝絕」,而且「愁亦絕」了。
范成大畫像、《范成大詩選》
這是一種藝術手法,將愁人的感情移入,接下去寫人,寫賞花人的主觀感受:「此情誰共說?」這是一句不需要回答的疑問句,是為了加重語氣的。愁到無人可以傾訴甚至無人能夠理解的程度,愁之深重也就可以想見了。
最後三句卻又不繼續寫愁,反而一筆盪開去,再一次補寫梅花的環境,除了天淡雲閑之外,還有畫樓、明月,還有飛度長空的飛雁,更主要的是還有賞花的人,但詞人偏偏以不經意的手法出之。
梅花(山佳攝影)
「唯有」兩字,寫出了環境的極端孤寂,除了兩行低雁之外,就再也沒有其他活動的生物了。「低」字用得很好,彷彿雁是故意低飛,要來與獨自倚樓賞花的人作伴,要來看清楚賞花人的愁眉似的,一個因賞花而倚欄未眠的人。
寫梅花的孤寂,正是寫人的孤寂,寫賞花人的孤寂。寫梅花的勝絕,正是寫賞花人的勝絕,至於這個賞花人為什麼愁絕?是愁梅花容易凋殘?還是別有所愁,只因梅花才引起呢,詞人不說,給讀者留下充分想像的餘地。這種有餘不盡的寫法,也是符號梅花的風韻的。是花是人,在詞人筆下已不可分,在讀者眼中心裡也不必分了。
關山月梅圖、《范成大詩歌賞析集》
這首詞有一妙處,就是給讀者充分想像的空間,詞人所寫點到為止,而是讓讀者參與進來,與詞人一起與花融為一體,以增強感受,玩味無窮,或許詞的魅力也在於此吧!
范成大,字至能,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名臣、文學家、詩人。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於詩。他從江西派入手,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著有《石湖集》、《攬轡錄》、《吳船錄》、《吳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范成大塑像
【宋代·范成大《霜天曉角·梅》:晚晴風歇。一夜春威折。脈脈花疏天淡,雲來去、數枝雪。勝絕。愁亦絕。此情誰共說。唯有兩行低雁,知人倚、畫樓月。】


※楚圖南、趙朴初、啟功、歐陽中石、劉炳森、魯琪光書法作品
※深秋觀秋色,青山聽泉聲:國畫藝術作品
※千古一相王安石,詩詞文章亦稱雄:《菩薩蠻》讀後
※山河萬里盡朝暉:曹榮釗國畫作品欣賞
※讀宋詞多借鑒藝術高超手法,糟粕當棄之:周紫芝《鷓鴣天》讀後
TAG:元谷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