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瘋狂基因」:進化的動力?

「瘋狂基因」:進化的動力?

GIF/698K

作者:孟超

來源:中國新聞網

精神分裂,這個詞在大部分語境中總是顯得怵目驚心,與它相關的個人或家族只會帶著這個隱秘的烙印默不作聲,直到好奇者揭開他們的傷痛,引發大眾的唏噓感嘆。但是英國科技作家凱特·萊文紐斯卻不惜曝光自己的家族史,只為給沉悶的進化史做出「瘋狂的」註解。她糅合精神疾病的致病基因與考古學證據,認為正是因為這些「精神異類」的存在,才使人類在進化中取得創造性先機,戰勝其他靈長類動物,成為獨一無二的「人」。

萊文紐斯的父親能聽到來自腦海深處的聲音:其中一位名叫「提多」,喜歡插話爆粗口;另一位是「嗜血怪獸」,會咆哮並慫恿他做一些超越常規的事。在她父親有生之年的大部分時光里,這些聲音縈繞不去,迫使他偏離生活正軌。父親的經歷令萊文紐斯深深體會到精神病的摧毀性與羞辱性,但也開啟了她對精神病的研究。

據粗略統計,在現代工業社會中,每25人就有1人受到嚴重精神疾病的困擾,一些常見的病症如精神分裂症、躁鬱症,以及如今發病率不斷上升的自閉症,很大程度上是來自遺傳。理論上,如果這些疾病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就應該被自然選擇所淘汰,但事實上它們從未消失。

其中的緣由,一些學者認為是這些「瘋狂基因」有時會表現出非凡的天賦,就像俗話所說的——瘋子與天才往往只差一步。萊文紐斯引用英國約克大學考古學家佩妮·斯派金思的觀點:精神疾病之所以長久存在,就因為它們對人類的進化做出了貢獻。遠古人類之所以能成功地生存下來,部分原因就是他們可以容忍群體中的「異類」。

遺傳學上的最新發現也印證了斯派金思的理論:一些攜帶精神疾病的遺傳因子曾在人類社會興旺時廣泛蔓延,並可能給予了人類祖先以其他古人種所沒有的益處。而這個新發現也在提醒著身處現代社會的大眾:我們對萊文紐斯父親這樣的人的重視還遠遠不夠。根據斯派金思的理論,人類對精神病遺傳因子的容忍,讓大腦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這一舉措成為早期技術革命的導火索。

「瘋狂」的遺痕

當然,不是說如果沒有這些帶有自閉症特徵人群的出現就不能發明那些技術,只是這樣的創造性更可能來源於一些具有制度化思維、精於發現細微差別的人。

在技術革命的同時,還發生了工藝創作上的浪潮。這些創作痕迹可以從遠古珠貝項鏈以及在骨頭和赭石上的裝飾中看出。在約3萬5千年前,現代人開始在洞穴中創作栩栩如生的動物和人物畫。一些學者,如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尼古拉斯·漢弗瑞認為,這些工藝以及壁畫與那些「學者型自閉症患者」的作品極其相似。

同時期出現的宗教和神學上的證據也隨之浮現。一些由巫師(薩滿)創作的具有隱喻性、夢境般的壁畫給社會帶來重要影響。斯派金思表示,這些巫師常常是不平凡的、極具創造力的一類人,甚至可以時常「靈魂出竅」。就像戴維·懷特里在《壁畫與人類靈魂》一書中所說的:「用現代精神疾病的診斷標準來看,我覺得可以說大部分薩滿都有情緒失調跡象,或者說是躁鬱症患者。」

猶他大學的人類學家亨利·哈潑丁認為,斯派金思的說法在表面上說是可取的,標準化的工具誕生以及一些藝術創作的細節的確掀開了真相的一角,但是那些受困於精神疾病的人真的能贏得「適者生存」的遊戲嗎?那些「躁鬱症」患者或許有能力團結族人,但是他們首先得養活自己,繁育後代。而從現代社會的情況看,精神分裂症患者遭遇到極大的適應性障礙。

的確,考古學證據是間接的,但遺傳學研究已經開始將這些理論拿到了檯面上。在去年對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測序結果表明,他們的基因結構99.8%與現代人相同。而哈佛醫學院的戴維·里奇等人研究發現,在幾點關鍵性的不同上——AUTS2,CADPS2以及NG3——都與精神疾病有關。基因AUTS2和CADPS2與自閉症相關,而基因NG3則與精神分裂症有密切聯繫。

雖然還不清楚現代人是否比其他人種攜帶更多的精神類疾病基因,但就目前所知,遺傳性精神障礙在其他靈長類動物中是十分罕見的。5-羥色胺轉運蛋白SERT普遍被認為與多種遺傳性精神疾病有關,攜帶SERT的基因有長、短兩種形態。德國伍茲堡大學克勞斯-彼得·勒奇和他的同伴研究了12種攜帶這種基因的靈長類動物,並發現短/短類型只出現在人類以及恆河猴身上。勒奇說,攜帶短型基因使得人類與恆河猴暴露在情緒失調症的危機中,但這種現象並沒有在其他的動物身上發現。

雙刃劍

但是這種「缺陷」基因卻也有它的益處。在高壓環境下,短型基因往往容易導致情緒低落。但在正常的環境中,擁有這種基因類型的人則更容易獲得成功。其中一個證據就是,人類與恆河猴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遍布世界各地,而不像其他的靈長類只能在某個固定區域內旺盛發展。人類和恆河猴適應新挑戰、新環境的能力很可能得益於「短款」SERT基因。

這種適應性在過去的10萬年中可能十分重要,因為這正是我們的祖先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發展的時期。有證據顯示,在這個時期,SERT基因也在飛速地進化。此外,在這一歷史階段中,另一種與精神障礙相關的基因也顯著增加。這就是與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有關的基因——DRD4-7R。

DRD4-7R基因在某些人群中分布十分廣泛,如亞馬遜河下游的印第安部落中,80%的人攜帶著這種貌似對他們有益的基因。勒奇表示,過去這些基因表現出來的特徵在一些社會群體十分被看重。如在游牧民族中,與ADHD相似的特徵就十分普遍。

就像SERT一樣,DRD4-7R基因所帶來的後果也是雙方面的。有學者把它們稱之為「蘭花基因」——得到照料就開出嬌美花朵;不管它們,適應不良的癥狀就開始顯現。如果斯派金思是對的,那麼許多與環境相關的基因都有這種兩面性。我們的祖先可能從它們身上得益,而現代社會則趨向於認為這些非凡的頭腦是嚴重的疾病。引用懷特里的說法,在現代,成為異類不是什麼好事,社會不斷把與眾不同歸結為病態表現,使他們喪失了潛在發展優勢。

與其直接排斥這些異類,我們是否應該更珍惜他們的潛在能力?如果這些人的特殊能力促進了人類的發展進程,那麼在未來幾千年里我們可能仍需要他們不平凡的想法。

在遺傳選擇技術發展的推動下,我們可能很快就可以通過甄選胚胎的基因構成,來消除可能導致精神分裂或自閉症這類疾病的不利因子。但這樣會不會是一種倒退呢?

劍橋大學自閉症研究中心主任西蒙·巴隆-科恩覺得很有可能。不僅因為這是一種消極的優生學,而且還可能剝奪人性的一些重要作用。杜克大學法政學院生物倫理研究中心主任羅伯特·庫克-迪肯認為,如果因為外界判斷而開始進行基因選擇,長遠地看,這可能會失去一些對我們的文化有益的東西。不過雖說如此,我們也不能無視在這些極端病症折磨下苦痛的人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單向街書店 的精彩文章:

我採訪了多個離婚女人告訴你:千萬別嫁這5種男人
單向空間×泰格摺扇:摺疊之間,儘是緣分
阿嬤,你有看見嗎?你的孫子很棒喔

TAG:單向街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