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痛風:宣通陽氣,調理體質,方為痛風根治之術!
中醫認為,痛風和高尿酸血症是由於先天稟賦不足,或陽氣虧虛,脾失健運,氣血虛弱,周流不暢,血停成瘀。腎失蒸騰,津液代謝障礙,聚濕生痰,痰瘀互結,留於營血,故而發病。由此可見,濕濁是其基礎病理產物,產生濕濁的根本原因是陽氣虛。陽氣流通,陰氣無滯。只有陽氣得到宣通,濕濁痰瘀才不致停於體內。
患某,男,45 歲,2016 年7 月23 日初診。患者平素業務繁忙,飲食多海鮮魚肉,飲酒量多,1 年前曾出現右足第1跖趾關節處紅腫熱痛,期間反覆發作,每次發作自服止痛藥緩解,未進行系統檢查和治療。本次系1 周前嗜食海鮮、大量飲酒後引發右足第1 跖趾關節紅腫疼痛,並累及右踝關節,患者活動受限,全身乏力,腰痛,小便短赤,大便乾結,舌暗、苔黃膩,脈滑數。
查體:形體偏胖,右足第1 跖趾關節及踝關節紅腫,觸之皮溫升高,壓痛明顯。實驗室指標:血尿酸523.6 μmol/L,血肌酐110.3 μmol/L,尿素氮8.08 mmol/L,甘油三酯4.56 mmol/L。初步診斷:痛風急性發作,混合型高脂血症,輕度腎功能不全。中醫辨證屬濕熱瘀毒內盛,阻滯經絡關節。處方:土茯苓、粉萆薢、雞血藤、蘆根、生薏苡仁各30 g,百合、白茅根、澤瀉、荷葉各15 g,當歸20 g,威靈仙、決明子各10 g,14 劑,水煎服。
兩周後二診:患者關節疼痛明顯減輕,紅腫減輕,皮溫正常,仍感乏力腰酸,大便通暢,舌淡紅、苔白,脈沉弱。實驗室指標:血尿酸482.3 μmol/L,血肌酐89.5 μmol/L,尿素氮7.15 mmol/L,甘油三酯4.56 mmol/L。診斷:痛風間歇期。治宜標本兼治。處方:土茯苓、粉萆薢、党參、茯苓各20 g,百合、雞血藤、荷葉各15 g,地龍、仙茅、甘草各10 g,14 劑,30劑,水煎服。
1月後三診:關節紅腫疼痛基本消失,全身無其他不適,行走正常,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弦。血尿酸354 μmol/L,其他實驗室指標均正常。中藥湯劑上方去仙茅,加菟絲子15 g。別嘌醇50 mg,隔天1 次,治療3 月停葯,以促進血尿酸穩定降低。
按:本例患者因飲食肥甘厚味,日久釀生濕熱瘀毒流於關節臟腑,引起痛風發作,同時血脂增高,輕度腎功能不全。急性期以治標為主,用中藥湯劑快速緩解痛風癥狀。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土茯苓、粉萆薢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生薏苡仁、澤瀉滲濕利尿,促進尿酸由小便排出,荷葉、決明子可降低血脂,同時可促進排便,使瘀毒由便而出。
痛風的緩解期應標本兼顧,加四君子湯、仙茅以補腎健脾。腎陽乃一身陽氣之根本,陽氣宣通,痰濁濕瘀之邪才不會蓄滯體內。在完成痛風體質調理後,可再加用低劑量別嘌降酸,一則避免血尿酸水平劇烈波動,二則在平穩的前提下達到痛風達標治療的目的。


※7%的痛風患者10年以上痛風無複發,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高嘌呤食物是痛風的「罪歸禍首」?香菇、大豆等都表示:這鍋我們不背!
※這3類食物 公認適合高尿酸和痛風食用 堅持吃降尿酸很簡單
※現今,痛風發病已經呈現明顯年輕化的趨向?降酸防痛風刻不容緩
※認識高尿酸和痛風系列一——飲食指導篇
TAG:痛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