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多國科學家聯合繪製野生油橄欖樹基因組圖譜及解析油酸生物合成進化

多國科學家聯合繪製野生油橄欖樹基因組圖譜及解析油酸生物合成進化

近日,中國、土耳其和比利時等國科學家完成了野生油橄欖樹基因組測序和組裝,組裝基因組大小為1.48 Gbp。研究結果於2017年10月9日在線發表於《PNAS》上。

野生油橄欖樹(Olea europaeavar.sylvestris)被認為是栽培油橄欖樹的祖先。基因組測序及組裝預測野生油橄欖樹基因組超過50,000個蛋白質編碼基因,其中大多數基因可歸為通過新構建遺傳圖譜獲得的23個假染色體。野生油橄欖樹基因組包含兩個木犀科譜系特異的古多倍化事件,約為2千8百萬年前和5千9百萬年前。這些事件有助於在油生物合成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於基因家族的擴大及新功能化。油生物合成基因(如FAD2、SACPD、EAR和ACPTE)的功能差異與重複,是與另一種密切相關的油料作物芝麻積累油酸和亞油酸差異的重要原因。來自轉座元件富集區的siRNA可抑制野生油橄欖樹FAD2重複基因的表達。此外,SACPD基因家族的新功能化使SACPD2/3/5/7的表達水平升高,從而導致硬脂酸的去飽和化增加。總結而言,FAD2表達降低和SACPD表達增加可能解釋了野生油橄欖中超高水平的油酸積累。野生油橄欖樹基因組為油生物合成的進化提供了重要信息,並將成為油料作物基因組有價值的資源。

Figure 1. The genomic landscape of oleaster.

Figure 2. Oleaster genome evolution.

Figure 3. Oleic-acid biosynthesis pathway in oleaste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植物研究進展 的精彩文章:

COP1調控光形態建成中轉錄因子的穩定性

TAG:植物研究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