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90多歲老人在木頭上做文章 曾給人民大會堂做過裝潢

90多歲老人在木頭上做文章 曾給人民大會堂做過裝潢

說到徽州,大家眼前一定會浮現出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築,尤其是其中的木雕,題材廣泛,做工精美,除了作為雕樑畫棟來裝飾,還可以單獨作為藝術品來欣賞,堪稱徽文化的瑰寶,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徽派木雕的「非遺文化」傳承人——王金生。

年近九旬 還在繼續學習中

眼前的這位老人就是王金生,今年已經快九十歲了,但說起自己從事了一輩子的木雕,他覺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王金生的工作台上,擺放著大大小小的幾十件工具,根據雕刻圖案的變化,手中的工具也要換個不停。別看王老已經年近九旬,平時走起路來腰板挺直,說起話來語言流暢,只有雕刻細緻入微的作品時,才需要戴上眼鏡。

正在雕刻的這塊仿古飾板,只是成批製作的用於門窗上的構件,可就這麼個小玩意兒,每一塊也得花上三四天時間。原來,儘管現在有了各種高效率的電動工具,可老人認為,這些只能作為邊框等配件的輔助加工,要想保留傳統木雕的那種藝術韻味,展現那種栩栩如生的立體效果,還是離不開手工。

至於這些作為專門觀賞的作品,花費的時間和心血就更不用說了,像這幅用香樟木雕刻的「竹林七賢圖」,就用了整整半年。最讓人嘆為觀止的,還是要數老人雕刻的這幅「清明上河圖」,比起五米多長的原作,這幅木雕作品的「工程量」更為巨大。

作為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北宋京城汴梁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畫面的主線圍繞著汴河的流向,八百多個人物姿態各異,其中非常精彩的一段,是河上的這座虹橋和準備通過的貨船。

尤其巧妙的是,畫中的橋樑和船隻本來都是木質的,而用木雕的藝術手法來表現這些場景,比平面繪畫更有質感,也更加生動傳神。對於清明上河圖中究竟有多少人物,這個數字對於王金生來說,已經不再重要,因為他關注的是如何刻划出每一個人物,雕琢出每一處細節,不管付出多少時間和代價。

徽派木雕:老人一輩子的熱愛

不計成本,只求做好,正是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使王金生的作品與眾不同,在幾十年的創作道路上,他始終沒有放棄過自己的追求。 小時候,王金生讀過幾年私塾,也干過幾年農活,後來拜了一位師傅,在歙縣的一些地方修祠堂。

在這期間,王金生跟師傅學會了木雕手藝,後來先後在歙縣北岸木器社和合肥美術工藝廠工作。在合肥工作期間,王金生曾被單位派往北京,參加人民大會堂安徽廳的木雕裝潢。

對王金生來說,這段經歷無疑是他人生的第一次輝煌,可到了六十年代,他被下放回歙縣,進入歙縣工藝廠刻硯台,之後的「文化大革命」期間,徽派古建築也好,傳統木雕技術也好,都受到了冷落,做的光是個硯台。

一個偶然的機會,使王金生的手藝又遇到了用武之地。硯台一開始沒有盒子,上海外貿公司,叫配一個盒子,就讓王金生來負責。在那些年,小小的硯台盒子,承載了王金生對木雕工藝的熱愛。

退休後,王金生又被廠里留用,直到1988年才回到家裡,之後的這二十年,他

並沒有讓自己無所事事,而是更加全心全意地投入了自己熱愛的木雕技藝中,老人家在家自學木雕技藝。

這幅掛件叫百忍圖,其中的內容,不僅體現了傳統的手工藝,也傳遞了徽州文化的思想內涵。多年的潛心研究,王金生對徽派木雕的感悟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2009年,王金生被文化部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徽州三雕)代表性傳承人」稱號。

希望徽派木雕能一直傳承下去

面對榮譽和輝煌,王金生老人如今考慮的,已經不僅僅是作品的成功和自己的得失,作為徽派木雕的「傳承人」,他要做的,是讓這門技藝長久地傳承下去。

從十六歲到九十歲,王金生和徽州木雕結緣已經七十多年了,直到現在,他還是放不下手中的刻刀,他說,這個刻刀還是師傅傳給我的。在王金生的刻刀下,產生了一件件精美的木雕作品,除了實用價值,更多的是給人們帶來精神享受。

對自己的作品,王金生只考慮創作,不著急銷售,因為東西留著,總能傳給後人,可自己的手藝,可不是要給誰誰就能得到的。之前也有徒弟學過,如今不做的不做,改行的改行。

就連自己的兒子,雖說有時也來幫幫忙,可惜也沒有選擇木雕作為自己的職業。但是讓老人感到欣慰的是,漸漸長大的外孫對徽派木雕很有興趣。

王金生的外孫方峰說,從小自己就跟著我外公,看這些東西,也比較喜歡這個東西,感覺這個很神奇,在一個木頭上能雕出這麼漂亮的東西。可興趣是一回事,要想學到真功夫,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方峰說,剛開始學的時候蠻吃苦的,覺得木雕非常的枯燥,非常需要耐心,做不下來。慢慢地,外孫對老人的技藝有了更深的認識。方峰說,以前剛開始學的時候就覺得它是一門手藝,近些年的話,也慢慢感覺它不僅是一門手藝,也是我們當地一種特色的文化。

用了幾十年的刻刀,總算是後繼有人了。這把刻刀是有歷史意義的,師傅用過再是自己用,七八十年了,自己再用不上了就交給他了。方峰說,自己會更好地把這門手藝,這個刀繼續傳承下去,帶著這把刀。這不僅是一個手藝,也是一種責任在自己身上,自己也想更好的把它傳承下去。

安徽經視記者張雷、汪成軍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徽廣播電視台 的精彩文章:

國慶回家車站遇帥哥「借錢」買票 女大學生輕易被騙2300元
如果不來這裡,你壓根不知道安徽出了多少名人!國慶每天有活動!
為幫別人生男孩 夫婦私自購買B超機 致7名胎兒被引產
2017國慶中秋安徽高速出行指南發布 流量高峰主要集中在假期首尾
男子千里見「女網友」 懷疑自己遇酒托憤而報警

TAG:安徽廣播電視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