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國第一神童」是如何誕生的?

「民國第一神童」是如何誕生的?

蔡輝

「現在有一班好講鬼話的人,最恨科學……搗亂得更凶的,是一位神童做的《三千大千世界圖說》。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亂作一團,又密密的插入鬼話……但講天堂的遠不及六朝方士的《十洲記》,講地獄的也不過鈔襲《玉曆鈔傳》。這神童算是糟了!」

1918年10月15日,《新青年》第五卷第四號上,發表了魯迅先生的《隨感錄(三十三)》,嚴厲批評了時年僅11歲的江希張。

江希張被康有為贊為「民國第一神童」,廁身康門,徐悲鴻是其「師兄」。

江希張7歲便出版了《四書白話解說》,印行「上百萬部」。

為何魯迅不以為然?

神童背後有個怎樣的爹

1907年3月,江希張(字慕渠)生於山東省歷城縣江家莊。1985年秋,他將當年的《交代材料》改寫成自述,稱:「祖父江宗先,識字不多,深感文盲之苦,立志促使子孫發奮讀書。父親江鍾秀在農業勞動之餘,苦讀二十年,終獲一定成就,著有《孔孟圖歌》、《興學創聞》等通俗讀物。」

語甚平淡,卻有埋伏。

事實上,江鍾秀此人頗有能量,1911年曾「謁學部,請勿廢師範、中小學校讀經,部許之」。

1918年,江鍾秀等在濟南南門星宿廟創立萬國道德會籌備處,邀請各界200多人與商,軍閥閻錫山大力襄助,致函各省,共有16省軍政長官復函表示支持。

1921年,萬國道德會正式成立,會長是孔德成(孔子第77代孫),副會長是康有為和田步蟾,江鍾秀任監理。另有名譽會長,即美國傳教士李佳白(為互相揄揚,尊其為「西國名牧」)。

江鍾秀崇拜孔孟,曾寫《尊孔大義》七卷,指望「家置一編,人手一卷」,並與孟慶棠(孟子第72代孫)結為干兄弟,甚至將妻子的名字改為王崇孟。

江家歷史多由江鍾秀鉤沉而來,據說江鍾秀曾祖江福津當過團總,1861年秋與捻軍作戰時,家中5人戰死,後代恪守忠孝,光緒皇帝曾以手書的「教忠勵節」匾賜江家。

江鍾秀有兩個兒子,長子是江希孔,次子江希張「自兩歲起,父母就教我認字,開始只是遊戲,不久發現我能夠接受,便認真地教起來,因此我三四歲就能作簡單的詩文」。

漏洞雖多卻轟動一時

江希張晚年說:「小時候接受能力比別的同齡兒童強些是真,但絕不是什麼『神童』。」

1922年10月26日《晨報副刊》上,自稱江的中學同學傅良說:「他所以為神童,至多也不過比我多些『死文字』的老文學——四書,五經——上的知識罷了;言語間,比我們『斯文』些罷了:這並不稀奇。」

江希張古文功底略勝常人,可能是「早教」的結果,江鍾秀卻編出「武訓轉世」的傳說(據學者黃清源考證)。

武訓生前名聲不顯(梁啟超記其事時,甚至搞不清姓名,稱為「張先生」),後清廷為推進民間辦學,賜予黃馬褂,准建牌坊,遂有「武訓熱」。

江鍾秀說,他從紙坊的廢紙堆中翻到文人陳代卿佚稿《武七》,文中稱武訓遺言:「願來世投生善地,有福讀書耳。」讀到此,恰好夫人抱江希張至,想起5個月前,「夢遊至上界,見諸神羅列,內有一行乞叟,忽化小兒,公遽攜之歸,既寤而希張生」。

江鍾秀的謊言編得離奇,陳代卿回四川老家已三十多年,他的手稿怎會飛到幾千里外山東歷城的廢紙堆中?

然而,甲午之敗、庚子之變後,人們對清政府普遍喪失信心,各方渴望奇才拯救亂局。

在1911年第八期《少年》雜誌上,刊出《江神童事略》一文,提到幾年前蘇州神童吳斌忠(不過是5歲能寫大字),且稱「美國近來,亦暄傳一九歲之女神童……江神童其勉之哉」。1911年第4期《婦女時報》更是將江希張和日本女神童(未具名)的照片專版並列,隱有對抗之意。

江鍾秀準確地把握住人們的心態。

七歲寫出銷量百萬的書

據傳說,江希張「虛名越傳越遠」,山東提學使(相當於教育廳長)陳榮昌便到村中來面試,感到滿意,便推薦給山東巡撫孫寶琦,孫在濟南城召見了江,「又面試一番,結果大喜」,便推薦給溥儀(比江大一歲)當伴讀。

1911年初秋,江希張被送到北京,因辛亥革命爆發,攝政王載灃無暇接見,江白等了1個多月,只好回家。

學者耿仝認為,這段記述可能是後來編造的,因清廷直到1912年才正式選伴讀,要求是皇室近支,不從民間遴選,江希張根本沒資格。上世紀50年代,歷城縣公安局曾做過調查,據同村人回憶,江希張7歲才在本村入學,從未聽說過其9歲前的那些神奇故事。

1915年,署名江希張的《四書白話解說》出版,「竟暢銷全國,印了上百萬部,版權收入亦頗可觀」。江希張晚年說:「這時我只有七八歲(指虛歲),尚不能獨立思考,一切由大人支配,這部書一半是我自己寫的,另一半是一個姓周的師兄(即周樂三)和其他幾個人幫助寫的。」該書只署了江希張的名,但他可能根本沒寫過。

《四書白話解說》將儒家、佛教乃至基督教的思想融匯其中,語言淺白,體現了江鍾秀的風格。

1915年,江鍾秀在演講中說:「我國聖賢留下的這些經書,起初原是些俗話,並非聖賢們故意做作些艱深文字……何可墨守故轍,不知變通?」

康有為看了這部書,破例收江希張為弟子,江說:「在以後的十年里,他指導我讀史記、漢書、唐詩宋詞,有段時期,我住在他上海的家裡。」

逐漸反感父親的灌輸

引發魯迅批評的,是署名江希張的《大千圖說》一書,它打著科學旗號,內容卻荒誕不經,稱火星人「身高一丈,其語言如虎」;水星人長得矮小,力氣卻很大,他們住在洞窟,以草芽和小獸為食,人口有二十兆;金星人有翅膀,能飛行空中,他們永遠不會死亡,入火也不會燃燒,身輕如紙,人倫發達,精通移魂換魄的法術;木星人野蠻且無文字系統之發展;土星人擁有如神般的智慧,以果為食,住在洞窟中。

江希張後來說:「當時有許多書冊假用了我的名義,有的是得到我父親同意的,有的是我父親也不知道的。其中有部《大千圖說》與我無絲毫關係……當我看到之後,認為荒謬絕倫。」

《大千圖說》最初由萬國道德會出版,在署名江希張的《四書白話解說》、《息戰論》等書序跋中,均提到了這本書,可見,它與江希張絕不是「無絲毫關係」。

據江希張自己說:「十二歲以後,我逐漸有了自己的思想,對父親的灌輸,反感越來越大。」一位長輩找到當時山東省長田中玉,說國家應珍惜「人才」,田乃召見江鍾秀,責令立刻將江希張送入中學。

據《通問報》1925年8月載,江希張每年可得公款助學費百五十元,但他「學課多不及中等,大為同學所藐視……終以寂寞寡歡,漸至出校作樂,屢次犯規」,校長礙于田中玉的面子,只好讓江希張去北京匯文大學預科,「名雖升學,暗實開除」。

中年後成了科技工作者

1926年,江鍾秀去世,江希張自稱「與過去斷絕了種種關係,所幸版權收入尚可維持生活」。但事實上,江希孔(江希張長兄)繼任萬國道德會監理,當年秋天開了全國大會,在江希張提議下,修訂了會章。

1927年2月,江希張經西伯利亞去法國求學,他自稱「勤工儉學」,但實際上是萬國道德會資助。1930年11月江希張在《北平總會演說詞》中說:「希張年來在海外,對於我國文化精神及本會宗旨嘗極力宣傳。」

在法國,江希張與學鋼琴的宋以蓮結婚,宋的父親是駐澳大利亞總領事,江遂改換專業,考入法學院的國際關係研究院。2年後畢業,與夫人同去澳洲,但「當時歐澳之間文化風氣迥異,兩人均不願久留」。於1931年春回國。

1935年,江希張寫了《四書新編》,兩年印至14版,得到宋哲元賞識,「將此書改排成皮面袖珍本,全軍戰士人手一冊」。

1939年,江希張的岳父到南非約翰內斯堡任職,當地華僑報紙《僑聲報》缺一位總編,江「乃毛遂自薦,簽訂了兩年合同」。後因珍珠港事變等,滯留海外,1946年才回國,才知夫人宋以蓮已去世5年。

因局勢混亂,江希張再改專業,在一化工廠中做技術工作,與震旦大學醫科剛畢業的郭毓環結婚。

解放初期,江希張見「進口原料暫時停頓,我建議廠方挖掘國內資源,為此寫了不少調查研究報告」,因此轉入國營企業,「雖然待遇較差,我也未曾計較」。

不願載入《世界名人錄》

學者耿仝研究發現,因江希張很少回家鄉,上世紀50年代初到70年代,他被歷城縣公安局判定為「逃亡海外人員」。1964年9月,北京永定門車站發現4封萬國道德會的宣傳信件,其中多處提到江希張,引起有關部門重視,但未查出結果。直到1966年後,家鄉人才知江希張在上海。

1985年,山東省政協徵集文史資料,相關人員拜訪了江希張,見他「歲屆耄耋之年,仍是耳聰目明,談吐清晰,身體很魁梧,不駝背,反應機敏,記憶特好」,書案上尚有他「剛翻閱過的外國雜誌」。只是江希張的左腿比右腿細很多,乃1966年「長時間下跪的結果,膝部的大血管被壓扁了」。

在訪談中,江希張說:「地球上有七大洲,我除南極外,曾涉足六大洲……見過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亦見過無家可歸、沿街行乞的人群,我深深知道在當今這個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比得上新中國。」

採訪者稱:「許多外國人聞名而來要先生(指江希張)寫自傳,載入《世界名人錄》,多被先生拒絕了。」不過,出版這類《名人錄》可能是一種商業操作,上世紀80年代中期曾很流行。

江希張後半生從事化學方面工作,業餘時間翻譯了世界名著《精油》,又為新華社對外部撰寫專業論文,在英、美、法、義大利、西班牙等國發表,據他說:「所得外匯稿費,亦均已上交國庫,從未私自向外投稿。二十年來從未寫過涉及政治外交的文章,更未翻弄過古籍。」

2004年初春,江希張去世,終年97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北方網 的精彩文章:

唾液中的黑科技 舔舔手機居然就能充電?
《那年花開月正圓》大結局讓觀眾直呼「太虐了」 全集劇情介紹
吃素不一定能降血脂
華裔驚艷世錦賽 中國孤兒一戰成名
內蒙古採取七項主要任務振興傳統工藝

TAG:正北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