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人的「辭職」技能哪家強?

古人的「辭職」技能哪家強?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還沉浸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中呢?不過咱們素笛軒可是依然陪伴在大家的身邊呢!所謂「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不過最近一年最流行的卻是「辭職體」呢。一句「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似乎點亮了無數人對於詩和遠方的追尋呢。那麼在千年前的古人是否也會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而放棄原有的生活呢?古人的「辭職體」又是什麼樣子呢?

歸園田居其一

魏晉 ·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入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歸園田居其三

魏晉 ·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說到隱士,大家一定會想到「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他正是因為無法忍受官場的污濁與世俗的束縛,堅決地辭官歸隱,躬耕田園。脫離仕途的輕鬆之感與返回自然的欣悅之情,清靜的田園、淳樸的交往、躬耕的體驗,使得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成為田園詩的代表之一,而陶淵明則成為了「田園詩人」。

這組詩主要描寫的就是詩人歸隱後的生活和感受,辭官歸隱後的作者明顯覺得更加愉快,官場黑暗腐敗的生活令他厭惡,為了自己所嚮往的理想生活,他甘願受田間生活的艱辛。其一以追悔開始,以慶幸結束,其三則是作者歸隱後怡然自得的生活狀態,是作者真切的對於山林隱居生活的無限嚮往與怡然陶醉。

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唐 · 張籍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這首詩單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發男女情事的言情詩,是一位已婚婦女對於追求者的拒絕,最後兩句更是將「分手」的情感刻畫得無比堅決。但實際上這首詩是一首言志詩,它含蓄地表達了詩人的政治立場。李師道是當時藩鎮之一的平盧淄青節度使,無數人想要附庸巴結,可張籍為了堅持自己自身的信念,用了這樣一種形式去婉言的拒絕了李師道。能將一首「拒絕信」寫的如此之婉約,也是讓人非常之敬佩了,據說由於這首詩情詞懇切,連李師道本人也深受感動,不再勉強。

夢遊天姥吟留別

唐 · 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岩泉,慄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這是「詩仙」李白的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遊仙詩,這首詩的題目一作《別東魯諸公》。當時李白雖然出翰林已有些年月了,但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憤怨仍然鬱結於懷,所以在詩的最後發出了的呼聲。

此詩所描寫的夢遊,也許並非完全虛托,但無論是否虛托,夢遊超脫現實,更便於發揮他的想像和誇張的才能了。結尾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吐長安三年的鬱悶之氣。對於名山仙境的嚮往,對於權貴的抗爭,是詩人在當時擺脫不了「臣妾氣態間」的屈辱地位。「折腰」一詞出於我們剛剛提到的陶淵明,他由於不願忍辱而賦「歸去來」,李白雖然受帝王優寵,也不過是個詞臣,在宮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約可以從這兩句詩中得到一些消息,既然如此,不如歸去。

終南別業

唐 ·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的詩與畫極富禪機禪意,文學史上尊他為「詩佛」。此詩所描寫的是詩人隱居山間時悠閑自得的心境。詩的前半部分自然閑靜,詩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人,不問世事,視山間為樂土,結尾兩句則是不刻意探幽尋勝,而能隨時隨處領略到自然的美好,讓我們對於這其中的浪漫心嚮往之。

在古代,李密也會為照顧祖母而寫下《陳情表》,而陶淵明則不甘心為五斗米而折腰,世俗框不住詩仙的浪漫,如今,對於我們而言,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願我們都可以不忘初心,相約未來。

欄目策劃:數萼

滄海探驪 · 第十九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素笛軒 的精彩文章:

古人與貓的那些韻事
國慶小長假,借詩人的眼睛來旅遊
你知道古人都是如何說分手的嗎?
「白露」僅僅是個節氣名嗎?那你就太天真了!
人生,唯詩詞與美食不可辜負

TAG:素笛軒 |